杜亞梅
摘 要 幼兒教育一直以來良莠不齊,民辦幼兒園一味注重環(huán)境的營造,而忽略對幼兒的心理、認知能力、行為習慣、不同階段的發(fā)育特征等的研究,從而造成幼教水平低下。記得意大利一位學者瑪利亞·蒙臺梭利這樣說過“教育體系是以感官為基礎(chǔ),以思考為過程,以自由為目的。”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公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開起來了,對幼兒教育的各種研究也就逐漸深入,結(jié)合實踐對幼兒進行深入研究、剖析,一些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理念措施也就應(yīng)運而生。
關(guān)鍵詞 尊重;空間;傾聽;反思
中圖分類號:D9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8-0035-01
幼兒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的教育,屬于學校教育系統(tǒng),具有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所沒有的優(yōu)點,具有計劃性、系統(tǒng)性。作為一位幼教老師,我對幼教的專業(yè)理論也是如饑似渴,今年夏天有幸看了由美國卡洛琳·愛德華茲教授、萊拉·甘第尼教授、喬治·福爾曼教授合著的《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吹筋}目的時候我很疑惑,到底有哪一百種語言呢?帶著這份疑惑慢慢地翻開書本,細細品讀,終于讀完了這本書。瑞吉歐·艾米利亞幼兒教育模式,以及這種教育模式在美國本土化過程中的深刻反思使我深有感觸,結(jié)合自己日常工作,我對有關(guān)幼兒教育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尊重讓孩子長出翅膀
從簡簡單單的愛孩子到尊重孩子。每個兒童眼里充滿了未知,對待任何事物充滿好奇,因此他們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方法可能是看、是聽、是聞、是觸摸……但是,誰都不知道,他們會用什么“手段”來探索和表達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所以說,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性。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望,讓他們不遵循我們成人按部就班的思維模式,有時甚至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對于我們來說,只有以尊重他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作為前提,才能走近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的思考,確保給予一些較為正確的幫助和教育。假如,我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地判斷孩子的行為,可能就是一個教育的“儈子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抹殺他們的聰明智慧。當我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涂畫就認為他調(diào)皮惡作劇,就永遠不知道他可能是在給椅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尊重幼兒,多觀察、傾聽幼兒我才可能更明白“兒童一百種語言”的表達方式,給他們提供那些可以引發(fā)他們興趣和天賦,增強實踐和思考的環(huán)境。
二、給予孩子空間,放手孩子自由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是幼兒教育的另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多給予他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宣泄,一旦這些負面的情緒宣泄完畢以后,可能他好的情緒就會自然而然的表現(xiàn)出來。比如小朋友想要玩某一個玩具時,正好其他小朋友在玩,他肯定就不干了,急躁的小朋友就要情緒宣泄,大哭大鬧,這個時候與其我們?nèi)娦懈缮嫠灰ネ婊蛘咦屗灰蓿€不如讓他哭一會兒再去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或者說他哭夠了自己就釋放了所有的負能量,這樣更有效果。
三、學會傾聽,架起與孩子心靈的橋梁
傾聽教學不僅是一種學校里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標簽。記得有一次在孩子戶外活動中,洋洋和成成在一起好開心的玩耍,突然看見洋洋的鼻血流出來了,心想是不是他們倆撞上了,我急忙跑過去詢問。洋洋看見我過來了,急忙解釋“老師,我自己不小心用手摳的……”看見成成那無辜的眼神,我摸摸他的頭,然后帶洋洋到醫(yī)務(wù)室去處理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要拋棄個人判斷和偏見,細心傾聽每個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從傾聽的過程中獲得信息。傾聽孩子的心聲,還會使孩子對老師信任感越來越深,敢于向老師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讓老師清楚地了解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感覺,為我們引領(lǐng)和教育做了向?qū)?。當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時,老師的傾聽與表達的關(guān)愛之心,能夠化解孩子心中積存的不快和緊張情緒,恢復(fù)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面對新的挑戰(zhàn)。
四、勤反思,與孩子共同成長
越是教育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可能越會被自己的教育、思維模式所禁錮,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和接受能力特別強。所以,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這樣的一種角色定位,限制了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因此,要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必須改變傳統(tǒng)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現(xiàn)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個具有對教育活動有反思、分析、發(fā)現(xiàn)和實踐的教育研究者。有時盡管教師在理論上接受了新觀念,但在實踐中卻往往只注重單方面對教育對象施加教育影響,全副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預(yù)定目標,忽視接受來自于幼兒的各種反饋信息。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通過觀察、記錄幼兒的表現(xiàn),反思、討論、分析保教結(jié)合工作,同時開展相關(guān)課題研究,依靠集體和個人的力量,尋找問題的癥結(jié)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不斷的反思總結(jié)中,不僅使保教工作更科學性和合理化,也使我們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斷成長。許多教師通過反思,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像以往那樣憑經(jīng)驗和直覺工作,能自覺地調(diào)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進孩子的不同發(fā)展。
我們要用心去傾聽,尊重愛護他們,多一些贊美和鼓勵,努力讓他們自由的翱翔在想象的空間,用智慧的雙眼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那一百種語言!
參考文獻:
[1]卡洛琳·愛德華茲,萊拉·甘第尼,喬治·福爾曼編著.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