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華
摘 ? 要:SRAP標記技術是現階段植物研究中應用的新型分子標記技術。SRAP與其他分子標記技術相比具有操作便捷、數據精準以及高效率等優(yōu)點。也正因如此,SRAP分子標記技術在植物研究中迅速普及,其在植物育種品質資源以及植物遺傳育種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對SRAP分子標記技術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SRAP標記;植物研究;實際應用
進入21世紀以來,高新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分子標記技術也有了一定的進步。特別是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提出與應用,對植物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植物基因定位與標記、連鎖圖譜搭建、植物種群遺傳以及植物種子品質鑒別等方面[1]。正因此,要對SRAP分子標記技術實現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發(fā)揮出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作用,推動對于植物的研究。
1 ? 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原理以及特點分析
1.1 ? 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原理
SRAP分子標記技術即序列擴增多態(tài)性SRAP技術,是一種以PCR標記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技術,其最早是在21世紀初由美國學者提出的。SRAP分子標記技術主要是以引物設計為核心,以ORFS的序列擴增為基礎。在SRAP分子標記應用中,長度為17bp的是上游引物,其中前10bp是由填充序列構建成的5端,其余的便是由CCGG構成的核心序列以及選擇堿基。長18bp的則是下游引物,其中前約11bp是前5端的填充序列,剩下的則是由AATT構成的核心序列以及選擇堿基。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物種或個體中內含、間隔及啟動等因素不同而產生的序列擴增多態(tài)性進行標記。
1.2 ? 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特點
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操作非常便捷,只需要利用50℃的退火溫度以及17bp或18bp的引物就能確保擴增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另外,SRAP分子標記技術可以利用對選擇堿基的改變,獲取多種引物。而且由于其上下游的引物擁有多種組合方式,既能提升引物的利用率又能降低投入成本。在進行標記測序時,因SRAP技術的引物比較長,其也比其他標記技術更容易測序。所以,SRAP分子標記技術除了操作便捷、穩(wěn)定性高以外,其還具有效率高、共顯性標記明顯以及易測序、易分離條帶等特點。
2 ? SRAP分子標記技術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
2.1 ? 構建精準的植物遺傳基因圖譜
在進行植物研究時,植物遺傳基因圖譜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夠為植物基因研究、科學育種、種質提升等提供科學依據。其詳細來說就是以植物遺傳基因分析研究得出的數據為基礎,將植物遺傳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進行準確排列的圖譜。而SRAP標記技術不僅能對RI系進行圖譜構建,還能將其中共線性分離狀態(tài)的標記區(qū)分出來。另外,在用SRAP分子標記技術構建的遺傳基因圖譜與其他標記技術構建的圖譜對比時,可發(fā)現在引物多態(tài)性條帶數量及多態(tài)性引物比例上,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應用效果要高于其他標記技術。
2.2 ? 分析植物遺傳的多樣性
對于植物而言,其遺傳與其他物種一樣都是具有多樣性的。所謂遺傳多樣性,就是指同物種不同群體或同群體不同個體間產生的基因突變。加強對于植物遺傳多樣化的研究,不僅能夠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基因結構以及品種差異,還能促進對于植物的保護以及對植物基因突變的研究?,F階段,常用的遺傳多樣性標記技術主要就是AFLP以及SRAP技術,但就實際效果而言,SRAP分子標記技術在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時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以及精準性要明顯高于AFLP標記技術,而且利用SRAP分子標記技術能夠對植物的進化歷史進行更加全面的體現。
2.3 ? 協助進行基因比較的研究
在進行基因的比較時,首先就得利用SRAP分子標記技術對植物內的DNA標記、利用,然后再對植物進行遺傳試驗,最后通過對分子標記在不同植物基因中的比較,實現對植物基因排列特點的比較和研究。SRAP技術能夠使分子標記在植物基因中清晰、準確地標出,協助其更好地完成對于基因比較的研究。
2.4 ? 協助構建基因轉錄圖譜
基因轉錄圖譜作為現階段基因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主要是利用PCR技術對編碼區(qū)的序列進行多態(tài)性檢測的。而SRAP標記技術則可以通過對引物的不同組合,對植物基因序列進行檢測,利用其共顯性準確、快速的特點,實現對基因轉錄圖譜的科學、高效化構建。
總之,SRAP分子標記技術因其本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對植物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對于SRAP分子標記技術的應用不能僅限于此,要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使其能夠在未來為植物研究提供技術保障?,F階段要把SRAP分子標記技術與其他分子標記技術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各項技術的配合應用,進一步優(yōu)化對植物的研究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 1 ] 詹海仙,裴香萍,劉計權,等.分子標記在豆科藥食兼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8,4(6):1049-1052.
(收稿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