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門派”宗師沈周一生中兩個大的階段的繪畫風格,通過中年變法,由“細沈”到“粗沈”轉(zhuǎn)變。文章對“細沈”“粗沈”有所淺顯的介紹,還對沈周各時期代表畫作進行分析和我自己對他風格的理解。
關(guān)鍵詞:山水畫;吳門畫派;文人畫;“細沈”;“粗沈”
一、明代山水之沈周
在漫長的山水畫發(fā)展歷史中,明代二百多年,畫派林立,有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以吳偉為代表的“江夏派”,以仇英、唐寅為代表的“院派”,還有 “華亭派”“武林派”“嘉興派”“姑熟派”……其中“浙派”與“吳門派”是明代最有影響的畫派。
吳門畫派中以沈周和文徵明為代表,沈周中年很有盛名,文徵明、唐伯虎都曾出入他的門下,遠方來求畫者也是絡(luò)繹不絕。當時,偽造沈周繪畫的人也不少。吳門派山水畫,屬于文人畫體系,被稱為“戾家畫”,強調(diào)畫有“士氣”。沈周在當時的畫壇,對發(fā)展文人畫做出了貢獻。
二、細沈
沈周是典型的傳統(tǒng)文人,雖其一生未仕,未能“達則兼濟天下”,但絕對可稱為“窮則獨善其身”。沈周在三十歲左右開始從事繪畫,沈家一門三代畫家,家族的畫風給予沈周極大的影響。沈周的繪畫基礎(chǔ)主要為元四家,早期熱衷于王蒙,中期偏好黃公望,晚醉心吳鎮(zhèn),倪贊則貫穿于全過程。但沈周早期的山水畫主要宗法王蒙,這與王蒙的作品在吳中地區(qū)的流傳與影響有很大關(guān)系。沈周的長輩們也大都擅長王蒙的繪畫風格,而且沈周曾祖父與王蒙有君子之交,家中有王蒙的真跡,沈周有機會觀摩學習。這一時期,就是五十歲左右之前,沈周的山水畫作品被稱為“細沈”。沈周細筆山水以“謹細”見長,特點布景繁復,結(jié)構(gòu)嚴謹,筆法工細銳利,格調(diào)縝密精謹。它吸收各種形式因素,不但吸收了青綠山水的長處,還繼承了董、巨流派及北宋山水置陳布勢之精華,特別是王蒙的蒼茫厚實和雄渾嚴謹?shù)娘L格。從一定意義上說,“細沈”是以王蒙為源頭,上溯傳統(tǒng)中多種細勁嚴謹?shù)囊蛩毓餐M成的。
《廬山高》則為“細沈”的經(jīng)典之作。其《廬山高》作于成化三年,沈周四十一歲為老師陳寬七十壽辰而作,也是他由早期小幅細筆山水向巨嶂大幅轉(zhuǎn)型之作?!稄]山高》圖筆法縝密、細致而且俊秀,氣勢沉穩(wěn)、雄厚、蒼茫、蔥郁,顯的蒼茫渾厚,是典型的王蒙風格。但我覺得細節(jié)比王蒙更加繁密而清晰,也更有層次感。畫中山石的結(jié)構(gòu)與樹木的安排皆嚴謹寫實,似具有宋人的某些寫實風格,山頭溫潤蒼郁的礬頭又與巨然相似,較之王蒙更顯豐富而充實。但沈周并未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廬山的秀美風景,只是他匯集各家之長,以王蒙的形式語言為主繪制出此不朽之作?!稄]山高》的出現(xiàn)似乎暗喻了明代繪畫更多的是在師古中尋找新的畫面形式,而不是在自然中。
三、粗沈
在沈周四十歲以后的書法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此前,沈周的書法受家族的影響,宗法為“云間二沈”,風格而相對工整,在他五十歲左右,開始學習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的筆體,黃庭堅的書法正楷遒勁而不俗;行草書用筆縱橫奇絕,以倒險取勢,自成一格。
中年約五十歲之后,沈周在繼承董源、巨然、吳鎮(zhèn)、黃公望一脈的基礎(chǔ)上,逐漸脫去家俗,畫幅也從早期的盈尺小景,拓展到粗枝大葉的大幅,景物上由繁變簡,尺幅由小變大的漫長求索過程,逐漸走向自己筆墨粗勁渾厚,景致疏密相間,逸筆草草、粗枝大葉、蒼潤雄渾的獨特的畫風,確立了“粗沈”風格。沈周到了五十多歲,還曾臨寫過戴進的作品,從而可知“吳門畫派”與“浙派”并非是絕緣的,這在沈周畫的《仿戴進謝太傅游東山圖》中,完全可以得到證明。
中國山水畫向有“成于唐、盛于宋、變于元”的說法,在我看來,宋代繪畫在收到元人的大變之后,沈周,則是一個分水嶺,在沈周手中得到又一次的振興,作為明代吳門的宗師和奠基者,在文人畫家開始趨向仿古的時期,沈周能從古人手中接過傳統(tǒng),還能從古人中跳出來,在作品中明顯地表達自己的主題和感情,對于后世的影響舉足輕重,沈周之后的大大小小畫派多以吳門為宗師,其“粗細”風格流變對中國繪畫的發(fā)展及審美意識走向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其對于今天中國畫的發(fā)展趨向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我認為或許在今天,在繪畫的多元化發(fā)展中,從沈周的繪畫中也還可生發(fā)出新的含義,使現(xiàn)代中國畫富有更充沛的內(nèi)涵。
作者簡介:張昊(1988.3-),男,漢族,籍貫河南開封,碩士學位,專業(yè)為美術(shù)學,北海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