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劇《瑯琊榜》選材獨具新意,情節(jié)曲折,一經(jīng)播出就引發(fā)收視熱潮。其嚴謹?shù)臄⑹路椒?、?jié)點式情節(jié)的巧妙設置,以及劇中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哲學與現(xiàn)代智慧,是其受到觀眾歡迎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瑯琊榜》;敘事策略;文化表達
一、善用“節(jié)點”的敘事策略
作為一部小說改編作品,《瑯琊榜》為了敘事邏輯的嚴密與完整和情節(jié)的起承轉(zhuǎn)合,添加了一些節(jié)點式的情節(jié)。如“太奶奶相認”“密道斷鈴”“譽王身世揭秘”等。
在原著中,霓凰嫁給了聶鐸將軍,而電視劇則刪掉了聶鐸這一人物,著力塑造與發(fā)展霓凰與林殊的感情線,霓凰對林殊矢志不渝,即便是赤焰之案過去了十二年,仍能認出梅長蘇即林殊。太奶奶認親、林府相邀、長亭相認——電視劇對于這組人物關系的改動使得這些動人的情節(jié)成為可能。
密道斷鈴亦是電視劇加上的節(jié)點式情節(jié)。靖王地拔劍無情體現(xiàn)了他的鐵骨衷腸,而梅長蘇的苦苦勸阻體現(xiàn)了他對靖王的忠誠和決心,二人雖在激烈爭吵,但初衷都是對對方難以割舍的情義和牽掛。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是二人關系刻畫的神來之筆,更從側面勾畫出夏江老謀深算的形象,使夏江成為靖王奪嫡路上最棘手的一個反派。
同樣的,在原著中,譽王的身份僅僅為皇后的養(yǎng)子,而電視劇則補充了他是滑族玲瓏公主兒子的劇情。玲瓏公主在幫助梁王上位后反被梁王所殺并滅族,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使觀眾更直接地感受到梁王的辣手無情,也使得譽王在得知自己身份后驚醒,促使“舉兵謀逆”這一敘事節(jié)點的發(fā)生。兵敗后,譽王號哭質(zhì)問梁王,更添這一人物的復雜性和悲劇性,也更加飽滿立體。
復仇主題渲染中的“節(jié)點”:
《瑯琊榜》的故事主題為權謀與復仇,為營造這一主題,其不僅在劇中設下眾多精妙的權謀之“局”,更是在敘事上利用“節(jié)點”去埋下“炸彈”,讓觀眾緊張地去期待引爆的懸念策略。
《瑯琊榜》的開篇就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奠定了復仇的基調(diào)——主人公梅長蘇意圖以病弱之軀逆轉(zhuǎn)江山,且此時敵我實力懸殊。譽王、太子深受皇帝寵信,氣焰囂張,而梅長蘇所奉的主君靖王由于為赤焰眾人辯解而被皇帝厭惡、權貴排擠。這樣的安排旨在凸顯復仇任務的困難重重。與此同時,電視劇更是近乎同一時間地交代了梅長蘇此舉的重要性和對他來說不可替代的意義——他的父母和敬愛的兄長被小人所害致死,更有七萬赤焰冤魂等他去洗雪冤屈。
在開篇即設下密集的懸念陷阱,賺足了觀眾的好奇心,而在接下來的敘事中也懸念不斷,如“衛(wèi)錚將軍被捕”“靜妃宮女小新反叛”“童路中計”“九安山兵變”等等,讓觀眾焦急地等待著一個個懸念的解決和一個個危機的引爆。
二、影片呈現(xiàn)的文化品格
(一)傳統(tǒng)哲學與現(xiàn)代智慧的并陳
《瑯琊榜》中處處體現(xiàn)著“不戀權勢”“淡泊名利”的道家文化影響,以及“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儒家入世哲學,同時也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美學“淡泊美、含蓄美、典雅美、妙悟美”的意蘊。而其并未止步于此,《瑯琊榜》借鑒古典倫理與美學,卻又在其中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繼承以及當下觀眾的價值取向——梅長蘇依靠智謀與情義反轉(zhuǎn)危局;靖王赤誠忠勇,不與權勢同流合污,不改初心,方得始終;反派人物謝玉、夏江成于也敗于自己的機關算盡;霓凰郡主作為女性,無論是婚事還是其他都十分獨立……這既符合主流價值思想,又反映了人民當下的價值觀取向,借古托今,融會貫通。
無論是“儒家忠孝仁義信善禮”的規(guī)訓,還是道家的“絕圣棄智”,都表達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個人智慧的不推崇。然而主人公梅長蘇以一己之力攪弄風云,體現(xiàn)著極為明顯的個人智慧,這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社會崇智主義的鮮明傾向。
梅長蘇甘為謀臣,扶保明君,既體現(xiàn)了古代士大夫胸懷天下、通達生死的風流品質(zhì),又并非愚忠。他在殺人不見血的帝都金陵明爭暗斗、用盡心思。然而,他這些行為背后的目的卻并不是個人的利益得失,而是為了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拼荊斬棘,這也體現(xiàn)了電視劇對于“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利益”準則的認同。
(二)對赤誠品格的肯定與贊揚
靖王寧折不彎,有倔脾氣和急躁的性子;言侯由于對皇帝失望而沉溺道觀;紀王日日以飲酒賞樂為樂卻也救下了祁王骨肉庭生;劇中對于這些有缺點的人物都加以褒揚的態(tài)度,肯定他們忠于正義、忠于內(nèi)心、不忘情義的赤子之心?!俺嘧又摹钡牡涔食鲎浴睹献印るx婁下》,原文為:“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1]孟子認定,凡是品行崇高、人生境界高尚的人,就是仍然保持著像剛出生嬰兒般純凈心靈的人。只因這一群心懷赤誠之人,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才得以完成,這血海深仇才得以平反,公平和正義才得以伸張,濫用權力的人才得到了懲戒。這一眾人堅守心中的道義,堅定對故人的信任,在逆境中不同流合污。電視劇對于赤誠品格的歌頌在眾人的結局中彰顯。
參考文獻:
[1]鄭玄,陸德明.周禮十三卷[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柳文惠(1996.2-),女,漢族,遼寧鞍山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