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愛與美的追尋一直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追溯到西方文明兩大文化中愛的起源,通過柏拉圖的《會飲篇》七個人在宴會中的對話討論愛的本質。對愛進行不同維度的分析,并結合西方時代背景與作品圖像,淺析愛的美學。
關鍵詞:美學;愛;希臘文化
一、愛的美學與距離美學
距離美學與愛的美學,是兩種并存的美學。藝術隨著功能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從宗教藝術、政治藝術、美的藝術18~20世紀才獨立出來,時至今日發(fā)展為商品藝術。距離美學將藝術定義為狹隘絕對化: “為藝術而藝術”,則會導致欣賞者對于美和藝術的評價失去評判標準。另外,社會學美學不斷發(fā)展,藝術生活化,將導致無法判斷劃分美和藝術的等級。愛的美學是對于美的渴慕與追求,是追求靈魂上升的進程,愛可以創(chuàng)造美,賦予不美的對象以美的價值。
二、《會飲篇》:愛的美學
在《會飲》中頌揚和論證的雙重需求都得到充分滿足,在座的七個人,每個人都根據(jù)自己的風格和對愛若斯神(Eros)的理解贊頌了這位神。
首先發(fā)言的是裴卓,他認為愛神是最古老的,是人類幸福的來源。并且愛神可以使人變得有勇氣。而正義、勇敢、節(jié)制、智慧是希臘的四大美德,但是斐德若的愛欲是有缺陷的,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個人逃避。并且以個人主義的效用標準來對城邦的愛人和情人們組成治理國家。因此斐德若所說的愛欲也并非是整合的。
包薩尼亞頌揚愛神,一開始就提出了有兩個愛神,一個是天上的高尚的愛神,一個是世俗的愛神。一條是關于男子的愛情,一條是關于學問道德的追求,他混淆愛情、學問、道德的內涵,將他們看作是一致的。而愛并不是將其等同最為恩惠或者利益交換的指導原則。而且對于愛情的不擇手段是一種欲望,“人們把追求愛情的勝利看成光榮,把這方面的失敗看成羞恥,為了爭取勝利,他可以做出種種離奇的事”,并不是愛的真諦。
醫(yī)生鄂呂克錫馬柯,從科學與醫(yī)術角度來贊美愛神,著重強調愛情有二重性繼而推理到身體的本性也具有這種二重的愛,不僅醫(yī)學受愛神統(tǒng)治,并且說明愛神的威力大的不可思議,總之擴展到一切存在物。舉例音樂、天文學、占卜術也同樣,而這幾類共同提到了節(jié)制、平衡、和諧。從日月星辰的變化和季節(jié)的推移,來保持節(jié)制的愛也是希臘文化所倡導的,作為醫(yī)生更多強調了醫(yī)道而不是愛神本身。
阿里斯托芬來闡釋性愛的起源,詳細列舉了三種類型的人:男人、女人以及陰陽人?!拔覀儽緛硎峭暾?,對于完整的希冀和追去就是所謂愛情”。愛神就是成就人可以追求到這樣的愛情。而這種結合更多的是人的肉體欲望的滿足與完整的自我。
阿伽通是宴會被慶祝的主角,他進一步升華探討了愛的本質,指出了愛神是神靈中間最幸福,最美,也最善良。所以很嬌嫩,寄居在神和人的心靈里、靈魂里。愛神的品德“在于既不害神和人,也不受神和人的害。愛神不僅公正,而且審慎。勇敢、智慧。創(chuàng)立了各種美好善良的東西?!闭缣K格拉底追問的問題所在,愛神也是缺少愛和美并有所期盼,這與阿伽通的贊美愛神本身什么都是前后矛盾的。
蘇格拉底從狄歐蒂瑪談話關于愛神的一系列問題。層層遞進探討愛神的本質,生殖不僅是肉體和也包括心靈的,同時一個人接受愛的教育,可以自己追尋,也可以由人領著去愛,一步步不斷上升,達到統(tǒng)一、美本身。從美的形體到美的行動,再到美的知識,尊敬一切與愛有關的事情。
《會飲篇》最后以阿爾基弼亞德對蘇格拉底的贊美而結束。他以林中仙子和西勒諾們的比喻蘇格拉底。阿爾基弼亞德對蘇格拉底耿耿于懷的“過節(jié)”而感到吃虧,實則是肉體欲望引誘失敗,譴責蘇格拉底蒙騙諸如他這樣的許多別的人,又以蘇格拉底在軍隊的表現(xiàn),贊美了他的沉思、勇敢、公正。這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人們內心實際所追尋的愛正如蘇格拉底的內在智慧美。
三、總結
古希臘、羅馬時代是西方古典文化經(jīng)典,追尋的是一種理性的精神,對于美的熱愛與無限接近,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發(fā)言者主要頌揚神,美是愛神顯示神性的方式,也是對愛智慧與美本身的最高境界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阿蘭·布魯姆.愛的階梯[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7.
[2]柏拉圖.會飲篇[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作者簡介:楊倩倩,北京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