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得宇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障礙疾病,與過多攝入總熱能、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運動,營養(yǎng)過剩有關,故被謔稱為“富貴病”。若不科學控制,就會引起心臟病、冠心病、腦血管病、視網膜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并發(fā)癥。盡管糖尿病一般不能被治愈且會造成嚴重并發(fā)癥,日常生活中也不必談糖色變。血糖水平不是檢查糖尿病的唯一指標,糖的攝入也不是造成糖尿病的罪魁禍首。有些糖友為了嚴格控制血糖,為自己設計了嚴苛的飲食控制方案,但是,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同樣會傷害身體。為此,我們匯總了一些關于糖尿病的常見誤區(qū),看您有沒有。
糖友們對水果的恐懼和對主食的恐懼是一樣的,也是擔心吃水果后血糖升高迅速。事實上,進食主食后比進食水果后血糖升高更多更快。水果中的主要成分并非是糖,而是水。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水果中含糖量都不高,基本上像西瓜這類4%~5%的含糖量的水果就可以讓人感覺到很甜了。果糖只有過量才有害,而且不是來自水果。水果含有的天然糖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人體通過進食完整水果獲得過量果糖是很困難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合理進食水果,并不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水果在膳食平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果里的果膠、果糖、鉀元素、維生素等對人體腸道健康和整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水果還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調整酸堿平衡,改善消化。
蘋果、梨、橙子等每日不超過半斤,可以在運動前吃,既能幫助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運動中消除果糖攝入對身體的影響。但熱帶水果要控制,如荔枝、芒果、香蕉、桂圓等,這些水果含糖量高,盡量少吃,適可而止。
果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是福音。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蜂蜜、水果和谷物均含天然果糖,因其是最甜的單糖,所以加工食品如果汁、軟飲料、餅干和糖果通常使用果糖作為甜味劑。它不參與體內血糖代謝,代謝過程也不需胰島素參與,所以不易升高血糖。加之其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數(shù)低以及不易導致齲齒等優(yōu)點,曾一度認為可以代替砂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福音。此觀點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
實際上,果糖吃多了危害性更大。無論是水果還是軟飲料,所有類型的糖都會為我們帶來相同數(shù)量的卡路里。但吃糖的健康風險與飲食中攝入過多“游離糖”有關,而不是吃水果或牛奶中天然存在的糖。完整水果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如纖維素、維生素C、鉀和黃酮類化合物等,這些營養(yǎng)物質能夠幫助機體平衡營養(yǎng)保持健康,同時也說明了在完整水果中果糖并不是唯一營養(yǎng)成分。而事實也是這樣,人體通過飲食攝入過量天然果糖是困難的,因為通常在果糖攝入過量之前人就已經飽了,與此相比,通過加工食品攝入過量游離糖就容易得多,喝一瓶橙汁就相當于一次性吃6個完整橙子。因此,對于糖友來講,以果糖作為甜味劑的加工食品要謹慎食用。
果糖的最主要代謝是在肝臟,大量攝入果糖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引發(fā)高血脂,加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窃诿绹杜R床內分泌及新陳代謝學》雜志上的一項調查也指出,果糖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為脂肪肝可能引發(fā)胰島素抗性增加,胰島素抗性又與引發(fā)糖尿病關系極大。普林斯頓大學今年也有實驗研究表明,長期食用高果糖漿會導致體內脂肪非正常增長,尤其集中在腹部,這樣會提高中風和患心臟病的風險。劍橋大學的研究還表明,果糖會加重癡呆癥。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果糖攝入量與動物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形成有關,該物質在患有阿爾茲海默癥人群中很常見。
此外,在用餐時食用高果糖飲料會導致體重增加。果糖與葡萄糖被人體吸收的途徑和利用不同,果糖沒有抑制食欲和刺激機體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人們吃了葡萄糖后,胰島素的分泌就會增加,并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送進細胞,分解供能。同時,身體會增加瘦素(leptin)的分泌,幫助人體調節(jié)食欲和脂肪貯存量。所以,當人們在進食含葡萄糖食物后饑餓感就會減弱,食欲大大降低。但是,當人們吃了果糖之后,食欲不但不會降低,反而還想吃東西,因為果糖會刺激人體分泌饑餓激素(Ghrelin),不會刺激“瘦素”分泌,機體的能量消耗也不會增加。因此,大量吃果糖和大量吃脂肪一樣,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還需要提醒糖友的是,甜味劑的遠期安全性在學術界仍存爭議,所以還須慎用。
盡管主食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可迅速升高血糖,糖友們也不必畏之如虎。一方面,碳水化合物畢竟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如果長期攝入不足,自身原有的脂肪和吃進去的魚、肉等蛋白質,就會代替碳水化合物為機體供能。久而久之,機體會逐漸消瘦,長期的肌肉萎縮也會使人逐漸喪失運動能力。另一方面,人的大腦靠葡萄糖營養(yǎng),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會導致反應遲鈍、精神焦慮、情緒波動,甚至睡眠不佳、記憶力下降、多思多慮。
既然可以吃,那吃多少合適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李文慧副教授特別指出,每人每天需攝入最少生重5兩~6兩主食。糖友吃飯后血糖升高,可以通過運動、用藥等方法來解決,絕不能不吃主食。
多吃粗糧更健康,是因人而異的。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粗糧含膳食纖維豐富,消化吸收慢,升血糖也慢,看起來似乎比較友好??蓪嶋H上,消化吸收快并不是壞事,對于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吃粗糧吸收不了,會使胃不舒服,還可能因消化不良、缺乏能量而影響身體健康狀態(tài)。
因此,糖友們不必糾結于粗糧細糧。合理的飲食是粗細搭配,對于體質較差、身形瘦弱的人,少吃粗糧;而對于肥胖、身形健壯的人,可以適當增加粗糧的比例。此外,多吃蔬菜也是增加膳食纖維的好方法。
細心的糖友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關于糖尿病飲食習慣的探討并不像以前那樣絕對,飲食的控制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科學地吃、怎么吃上?,F(xiàn)代醫(yī)學對疾病的治療,也逐漸從對抗性、破壞性治療,轉移到與疾病自然和諧共存上。糖尿病不是美好生活的枷鎖,血糖既不要過分控制,也不要放任發(fā)展。順其自然,適可而止,就可以長久控制病情,減少糖尿病對正常生活的影響。最關鍵的是,生活要沒有負能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