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美術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美學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還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當?shù)氐囊恍┨厣耖g藝術,如此才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美學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養(yǎng)。以下本文將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地方民間藝術資源的意義及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美術;地方民間藝術;教學策略
在教學改革的深入施行中,教育部門曾明確指出:在小學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深化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美學素養(yǎng)[1]。地方民間的藝術資源在悠久的歷史傳承中,飽含各種優(yōu)秀文化以及文化元素,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此加以高度重視,通過良好的引入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發(fā)展意義重大。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地方民間藝術資源的意義
(一)讓小學生更好的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
民間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在悠遠的歷史長河的洗滌中依然保有巨大的魅力和價值。將其引入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讓小學生在切身的感受中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中華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相互之間的呼應,進而更好地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傳承。
(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民間藝術來源于日常生活中,是人們對美的感受的表達,同時也是人們在生活的各個角度對美學的探討。在民間藝術中蘊藏著非常多的美學價值以及美學容量,有直觀的,同時也有形象的。所以將其引入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各種形式以及各個角度的美的感受中不斷領悟美的真諦,同時形成良好的美學鑒賞能力,進而顯著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
(三)有利于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我國的眾多地方民間藝術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保存下來,不僅僅是因為其有巨大的美學價值,更是因為其有眾多的正能量展示,展示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素養(yǎng)的追求。所以將地方民間藝術引入小學的美術教學課堂能夠讓學生在其正能量的引導和渲染之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地方民間藝術資源的策略分析
(一)善于組織學生借鑒地方民間藝術資源
對于小學生而言,生動形象的畫面總是很容易集中其注意力以及引發(fā)其興趣,而美術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其畫面的直觀性和生動性[2]。高質量的小學美術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知相關的美術畫面,還能夠幫助小學生理解美術畫面的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在眾多的地方民間藝術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在使用其有效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讓學生鑒賞這些作品以及為學生講解其中的特色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如在龍泉有很多青瓷制作大師和寶劍鍛造大師,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他們的作品的時候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他們制作背后的故事,以此來讓學生們了解到各位大師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作品的,其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一些艱辛。如此,既能夠讓學生在作品鑒賞的過程中提高美學素養(yǎng),也能夠讓學生在背景故事的聆聽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仔細剖析當?shù)孛耖g藝術資源的特點
我國眾多當?shù)孛耖g藝術資源都是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洗禮,其中包含的文化資源和藝術資源十分豐富。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想要良好的將其引入美術教學課堂,就必須幫助學生仔細剖析其中所蘊藏的價值、文化和特點,因為單一的作品欣賞無法良好地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如小學美術教師在引入龍泉青瓷這一民間藝術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時,需要為學生詳細的講述該青瓷的特點。其分為哥窯和弟窯,哥窯瓷器的特點在于胎薄釉厚,同時釉面布滿龜裂的紋片,其被人們譽為“瓷中珍品”;而弟窯瓷器的特點在于胎骨厚實、胎釉青翠,同時瓷器表面光潤純潔,其被人們譽為“青瓷之花”。經(jīng)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學生對于龍泉瓷器的了解就會更加的深入,從而在深刻的了解中不斷提高作品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與此同時,小學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認知和理解民間藝術作品的時候,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作品的制作中。通過相關作品的實踐制作,學生能夠在制作的樂趣中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在,從而進一步提高美學素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發(fā)展。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將地方民間藝術引入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對此加以高度重視,組織學生鑒賞以及為學生詳細講解其中的特點來強化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進而讓學生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小花.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地方民間藝術資源的意義與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12(22):261-262.
[2]景玲.追本溯源——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8(003):24.
作者簡介:白月丹(1991.4-),康??h滿德堂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