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俊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一些教師躲在教育的舒適區(qū),不是用專業(y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而是日復一日地按部就班,進行千人一面的教學。教學失去個性,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趨于臉譜化。對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惰性的教學思維,努力在專業(yè)發(fā)展視角下進行個性化的教學。
在現代教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師都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摒棄以往那種教師占主導地位的課堂模式。但是在教師暗暗自喜的同時,新的問題產生了——這種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應試教育的體制,導致教學實際產生的效果并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理想。這使得教師的內心冉升一種挫敗感,并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新型的教學方法之間來回徘徊,教學個性無法保持,最終迫于壓力,不得不放棄。教學個性,具體到語文學科,即體現為語文課程的一切信息,均需要依托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教學的理解,語文教師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懷等元素而得以落實??梢哉f,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摒棄的,而新型的教學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在課堂“安營扎寨”的,還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個性化教學。
另外,新課標倡導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當學生以主體的地位占據著整個教學過程時,教師即便仍然發(fā)揮引導作用,也是燭光微亮。這樣一來,許多教師都找不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并索性將個性隱去。將表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拿來生搬硬套,忽視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幾乎省略了對自身教學的反思,淡化了對自我教學特點的探究。
因此,在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視角的高中語文個性教學研究中,教師應結合這兩方面原因,進行個性教學策略的探尋。注重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地位的交互呈現。
1.注重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
當我們談及新事物的時候總是激情奮發(fā)的,我們贊嘆新事物,覺得只有它才是“永恒的真理”,只有它才包含一切積極的意義和態(tài)度。因此,我們毫無顧忌地丟棄舊的事物,沉溺在適應新事物的興奮中。尤其是在教師的教學中,教師常常會跟隨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引,將新型的教育方法運用到教學中,讓知識以新的方式被學生認知。高中語文教學也不能幸免,教師過分引導學生運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這一過程中,行動并沒有嚴格的衡量標準,有的學生僅僅是裝裝樣子,將探究、合作的成果拿來當成自己的,而一旦到了考試的時候,成績會將這些學生實際水平顯現出來。可能一部分學生因為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得到了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了應試教育的考核,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無法通過考核。這并不能說明新型教學方式不適用,僅僅說明教師將教學看得過于理想化,而沒有看到應試教育體制對教學方式的限制。因此,教師要提升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注重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這樣,既能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又可通過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實現對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考核。而新舊教學方法的交互應用則表現出教師教學個性,使得教師既能夠兼顧應試教育的束縛,又能實現對全體學生學習效果的把握,還能在方法的交互中表現出教學個性。
以荀子的《勸學》為例,這篇古文是《荀子》的首篇,目的是鼓勵人們學習。作者在第一部分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闡明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雖然結構較為清晰簡單,但是作者運用大量的比喻、典故進行表述,對于一部分學生而言,閱讀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教師要實行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型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如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閱讀,將文章中關于學習方面的可用作格言的句子找出來。如有學生找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并進行意義的描述,這是新型教學方法的使用。而另有一些學生雖然跟隨小組進行合作閱讀,但始終是如在云里霧里,不知所以。因此,教師還要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帶學生分析這篇文章,掌握每一部分。當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該文章的整體大意時,教師再繼續(xù)使用新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研讀作者在文章中否認什么,強調什么。學生通過閱讀回答:“荀子否認性本善,提出性惡論;荀子否認孟子所說的人具有良知,強調人要從外界實際事物的身上獲得知識的學習。”
2.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地位的交互呈現
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呈現何種關系,幾乎左右著教學活動的成敗。但很少有教師將目光放到師生間關系地位的調整上,而是盲目地倡導新課標的要求,盲目放大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有教師看到對學生地位呈現后的不可控,便走向極端化的個人獨裁,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梢哉f,這兩點都是不可取的。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看到師生在課堂中地位平等化的重要性,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地位的交互呈現,使語文課堂呈現出開放性與可控性一體化的局面。這種方式的教學展現出自身的科學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表現教學的個性提供機會。
以戴望舒的《雨巷》為例。這首詩給人朦朧而恍惚、幽深的美感。雖然每節(jié)六行,字數長短參差,但又神奇地表現出一種音節(jié)美,讀起來能夠感受到一種寂寞彷徨憂郁的旋律在詩中反復回響。在這里,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朗讀這首詩,完美地處理聲音、聲調、停頓的朗讀細節(jié),注重情感在朗讀過程中的注入。這需要教師具有極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朗讀,教師的個性得到呈現,主導地位也得到凸顯,這樣一來便在學生的心目中播種下威望。接下來,教師再充分地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朗讀活動,展現個人對這首詩情感的把握方式。只有這樣的穿插交互,課堂才能實現真正的平衡,師生關系才能表現出和諧的狀態(tài)。
綜合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個性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確定個性教學的形成是離不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的教學個性是教師優(yōu)秀品質在教學實踐和教學過程中的彰顯和發(fā)揚,個性教學的保持也是與專業(yè)發(fā)展的保持相關聯(lián)的,個性教學形成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它們的形成都要依托教師自身實際特點。理解這三種關系之后,有利于我們找到個性教學陷入困境的原因,也能從原因入手,找到個性教學形成的策略。
[本文為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角下的教學個性研究”(立項編號:FZ2016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