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分析學生厭學的原因,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其重燃學習興趣,重拾學習信心,是當下所有農村高中物理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據(jù)此,本文分析農村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并提出具體建議,以期能為農村高中物理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 ?高中物理教學 ?學生厭學 ?原因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238-01
一、農村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消極影響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反而讓學生逐漸討厭學習。高中物理本身是一門生動有趣、操作性極強的課程,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都由教師控制,這種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徹底喪失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常常選擇“填鴨式”、“滿堂灌”等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很多知識,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物理知識。
(二)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不高
首先,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以成績?yōu)楹诵摹钡碾A段,即一切的教學行為都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一個好分數(sh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會盲目的采用題海戰(zhàn)術,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對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把握仍不熟練,以情景教學法為例,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過程相對比較單一,同時更缺乏有效的問題引導,情景存在的目的似乎只為博學生一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
(三)學生自身的學習原因
農村高中生是學習思想相對比較保守,而且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生和教師一樣,也是一門心思的提升學習成績,而不太關心學習方法和策略,有些學生甚至在成績下降之后,就立刻買各種輔導書為自己充電,但成績稍有起色,就立刻懈怠下來,如此反復,學生的學習信心極不穩(wěn)定,而且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二、解決農村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厭學問題的若干建議
(一)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
新課改理念下,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注重“引導”和“學習”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無縫銜接,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愿意主動、自覺的接受課堂知識,而且在教師的耐心指導和循循善誘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學習信心也隨之提升,自然就不會產生厭學心理。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首先,教師需要從意識上接受新課改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日常過程中,不要總是以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要多研究科學的評測方法,找到每個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閃光點;其次,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認真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的使用策略,還是以情景教學法為例,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接地氣”的教學情景,同時還要善于根據(jù)教學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探究問題學習知識。
(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恐懼
從主觀上來說,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是對物理學習充滿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害怕成績下降,所以索性就選擇逃避以規(guī)避心理壓力,對高中生來說,這是比較常見的,同時也是比較危險的心理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恐懼,首先是讓學生多做簡單的、基礎的物理題,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其次是由易到難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能達到的目標內盡量實現(xiàn)學習目標,以小的勝利不斷激勵學生繼續(xù)學習;最后是增強學生的學習毅力,使其從心底里克服對物理學科的恐懼,從而真正的擺脫物理學習帶來的心理陰影,逐漸接受并喜歡物理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包括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消極影響、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不高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原因,而相應的解決策略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方法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郭勇.農村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7(10):137.
[2]于光遠.農村中學生語文厭學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8):170.
[3]鄧家金.部分農村中學生厭學化學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7.
[4]代光平,陳澤偉.農村高中物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現(xiàn)狀調查及成因對策探析[J].科學咨詢,2016(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