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存蓮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城鎮(zhèn)化的加快,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突出,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缺失,將來造成的后果就是這么一批孩子的整體素質和知識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個人的成長,會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一定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在孩子的成長期間有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正確做好農村孩子的教育。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說明。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留守孩子;文明禮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村幼兒園的留守孩子的現(xiàn)狀分析
經濟發(fā)展的浪潮中也涌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村基本都是老幼婦孺,青壯年基本都出去務工掙錢。因此,農村幼兒園這些基礎教育問題也是日益凸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民工不能夠把孩子帶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上學,也讓他們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資源。加上農村教師資源有限,教學設施簡陋,很多老師年齡偏大等一系列原因,導致了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出現(xiàn)很多問題。尤其在素質教育和文明禮儀這一塊,基礎知識老師可以傳播教授,但是文明禮儀和素質教育中,缺少家長的教育總是萬萬不能的。家長在孩子的整個素質教育和文明禮儀中的養(yǎng)成中占著重要部分。農村孩子由于家長的教育缺席,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孩子隨地扔垃圾、說臟話等。
這些留守孩子可能在物質上不是很缺乏,但是其精神世界總是一片荒蕪。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關鍵期間缺席,隔代教育也是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孩子可能是兩種極端:一種是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絲毫妥協(xié),表現(xiàn)極其自私;另一種可能就是過分自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管哪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二、文明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世界文明的四大古國之一,中華文明向來都是以禮服人,在我國的幾千年歷史文化長河中,先祖不僅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還形成了優(yōu)良的美德。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指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我國文明建設的后續(xù)人才,幼兒園的知識和素質教育絲毫不能忽視,一定要重視起來。
(一)新時代的要求和文明發(fā)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正在加大文明建設,正在向發(fā)達國家砥礪前行,實現(xiàn)我國的偉大復興。文明禮儀的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一個人外在素質的直接表現(xiàn),也是一個人內心如何看待整個世界的一把尺子,是衡量一個人的教育程度的重要工具。作為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人和傳承人,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代同進步,要樹立起發(fā)揚光大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強烈意識。
(二)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文明禮儀的教育
一個重視自身禮儀修養(yǎng)的人總是能夠很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苦難。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良好的教育和文明禮儀能讓人在生活中有尊嚴地活著。小孩子的教育不能離開文明素養(yǎng)的教育,培養(yǎng)一個有良好基礎知識儲備和文明素養(yǎng)的孩子,為我國新時代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的人才。
三、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實施
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養(yǎng)成文明的習慣,不管是在幼兒園里還是在家里,要時刻教導孩子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出發(fā),把文明深深植入心中,具體有以下幾點:
講文明用語,正確使用稱呼,不講粗話、臟話等;不隨便動別人東西,不隨地吐痰,不隨便亂扔垃圾等;文明行走,愛護校園花草樹木,文明乘車,文明用廁等;老師在入園離園的時候能夠對孩子有一定的關心,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問好每一個孩子,并且教育孩子對于別人的問好一定要有禮貌的回話;教育幼兒樂于幫助同學,尊敬老師和長輩,在一日生活過程中,老師要起帶頭作用,對需要幫助的孩子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孩子一起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讓孩子體會到愛心;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告訴孩子有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小孩子認知能力較差,老師要悉心教導;幼兒園設立“文明禮儀監(jiān)督員”及時糾正校園里發(fā)生的不文明行為。對于違反的孩子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建議。
開展“美在文明,愛在禮儀”活動;推動文明禮儀進家庭、進社區(qū)。幼兒園發(fā)出倡議書,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活動,家園互動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明環(huán)境,幼兒園動員家長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文明禮儀知識,重視家庭中的每一件小事,從小事中教孩子如何做到文明,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能一邊教育孩子,一邊自己滿口臟話,行為隨便。
各班每周組織孩子對一周來自己的文明禮儀實踐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和表彰先進,幼兒園定期進行表彰激發(fā)幼兒學禮儀、知榮辱,全面提高自身文明禮儀素養(yǎng)的積極性。
文明禮儀教育要持之以恒。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人力和物力,需要統(tǒng)籌安排、周密安排,要做好良好的工作部署。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觀察每一個幼兒的優(yōu)點和缺點,要根據每一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合適的教育。
幼兒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活動的開展要持之以恒,要戒掉急于求成的心理,對幼兒出現(xiàn)的失范行為要耐心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農村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孩子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其他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老師應該積極指導,不能指責孩子,要及時聯(lián)系家長,協(xié)同家長共同教育。教育的形式要多種多樣,豐富的教育活動勝過一切的空洞說教,而且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善惡、美丑是一件很容易分開的事情,老師指導孩子有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小孩子都是很容易接受的,尤其在活動中實施更能潛移默化,讓孩子自覺學習。
家園互動是最好的教育平臺,幼兒園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家長的榜樣作用同樣重要,我園一直堅持家園聯(lián)系制度,班主任在一段時間之后聯(lián)系家長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同時也向家長說明孩子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班主任能和家長經常交流教育經驗和方法。積極爭取社會和各級部門的支持,能為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不竭的源泉。
四、結語
對每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能輕視,由于大多數孩子和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一起,這種隔代教育會產生很多問題,再加上長輩的溺愛,對孩子的文明禮儀建設和素質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園是教育孩子的主陣地,老師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素質和知識涵養(yǎng),因此老師要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定時和家長溝通,及時反映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學習,老師要和家長及時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讓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蔣次亦.農村留守學生文明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探微[J].新課程學習(上),2013(11).
[2]李雪琴.農村中學“留守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7(25).
[3]袁珊珊.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與養(yǎng)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中),2015(3).
[4]瞿明勝.談留守兒童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J].教育文匯,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