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剖宮產是一種重要的分娩方式,可自由選擇分娩時間,讓產婦在無痛覺情況下迅速結束分娩,適用于高齡、妊娠并發(fā)癥、胎兒體型過大、多胎孕婦[1]。近年來,剖宮產的臨床應用率不斷升高,導致無指征剖宮產率隨之升高。舒適護理屬于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滿足產婦基本需求基礎上關注產婦的精神狀態(tài),讓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達到最佳,減少應激反應,加快術后康復進程[2]。本文就剖宮產患者實施圍術期舒適護理對應激反應的影響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收治的120例剖宮產患者,2018年1~6月就診產婦納入對照組,2018年7~12月就診產婦納入觀察組。對照組60例患者年齡22~34歲,平均(28.3±2.6)歲;孕周37~42周,平均(39.6±0.6)周;經產婦24例,初產婦36例。觀察組65例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28.5±2.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5±0.5)周;經產婦31例,初產婦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宮產術指證;生命體征穩(wěn)定;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嚴重產科并發(fā)癥、全身性疾病、實質性臟器功能不全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術前進行全面檢查,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做好備皮、禁食準備。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多鼓勵、安慰患者,增強患者信心。術后加強巡視,指導患者盡早開始母乳喂養(yǎng)。
觀察組行圍術期舒適護理:由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助產士組成舒適護理小組,完善護理操作流程,要求護理人員熟知護理操作技巧、方法、步驟,學會運用語言技巧、心理學知識與患者溝通。避開患者休息時間操作,動作輕柔,減輕患者疼痛或不適感。小組成員均知曉舒適護理內涵、作用、護理要點,經過心理干預技能培訓,對剖宮產患者有規(guī)范護理流程。在病房在配備阻隔屏風、空調、空氣凈化器、電視機、衛(wèi)生間等常規(guī)設備同時根據患者喜好選擇床單被套顏色,放置綠色盆栽,墻上張貼育嬰知識,滿足產婦基本需求。引導家屬悉心照顧患者,根據患者喜好烹飪食物,利用床上用餐桌進餐,為患者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a)術前護理 熱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告知患者剖宮產流程、優(yōu)缺點、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問題,打消患者顧慮。b)術中舒適體位護理 手術室濕度維持55%,溫度維持22~24℃,手術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讓患者保持身心放松。協(xié)助患者躺于手術床,約束帶固定好四肢,軟墊保護肢體。術中護士可輕握患者雙手、按摩上臂,幫助患者擦汗,安撫鼓勵患者,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升患者安全感。腹腔沖洗液應加熱至38℃,溫水擦洗血跡,術后輕輕搬動患者送至病房,減輕患者疼痛、不適感。c)術后舒適護理 合理使用鎮(zhèn)痛藥物,定時評估產婦疼痛程度,告知產婦咳嗽、深呼吸時用手輕捂切口,通過聽歌、聊天、看電視等方法轉移不良情緒。去枕平臥8h,根據孕婦習慣調整體位,床頭適度抬高,避免肢體過度伸展。定時幫助產婦擠壓小腹,擠壓時要先告知孕婦擠壓小幅度的作用,抬高孕婦的配合度,盡快排盡惡露。盡早安排母嬰同室,增進母子感情,讓產婦及時適應角色的轉變,體會做母親的喜悅、自豪感。同時告知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盡早讓嬰兒吮吸,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1 h(T1)、術后6 h(T2)、術后12 h(T3)、術后 24 h(T4)時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水平,手術前后SDS評分、SAS評分,SDS、SA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得分越低,心理狀態(tài)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HR、MA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T1、T4時HR、MA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2、T4時HR、MAP值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HR、MAP水平比較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分
注:1)與術前相比,P<0.05;2)與術后相比,P<0.05
3.1 剖宮產概況
剖宮產的臨床應用率高,創(chuàng)傷性強,產婦術后恢復期長。新生兒因缺乏產道的擠壓免疫力較陰道分娩新生兒低,產婦缺乏對剖宮產相關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應激反應強烈,增加了術后并發(fā)癥風險[3]。當患者有明顯應激反應時,平均動脈壓、心率會明顯上升,上升幅度越大,提示患者應激反應越強烈。所以,SDS評分、SAS評分、平均動脈壓、心率是臨床應用于評估患者應激反應的常用指標。對剖宮產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保證母嬰健康、改善母嬰結局有重要作用。
3.2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對剖宮產患者作用
常規(guī)護理以滿足患者治療需求為主,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護理,缺乏創(chuàng)新性、積極性。舒適舒適護理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人性化、整體化的護理干預模式,有效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提升護理質量[4]。術前護理通過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護理讓患者盡快適應病房環(huán)境,減輕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感,穩(wěn)定情緒,保持良好的睡眠。在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護理流程進行操作,動作輕柔、態(tài)度誠懇,并告知患者相關操作的作用,提高患者的配合度[5]。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剖宮產的優(yōu)缺點、麻醉用藥、常見并發(fā)癥等相關知識,提高其對手術知識的了解,有疑問及時咨詢醫(yī)護人員,做好心理準備。術中注意保護產婦隱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鼓勵安慰患者,減少手術環(huán)境類應激源產生的不利影響,增強患者信心。術后護理的重點是新生兒喂養(yǎng)、疼痛護理,麻醉蘇醒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感,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性質、持續(xù)時間等情況,做好護理記錄,通過疼痛轉移法、鎮(zhèn)痛藥物控制疼痛癥狀[6]。同時為患者傳授母乳喂養(yǎng)、育兒經驗,促進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盡早下床活動,加快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實施圍手術期舒適護理,使產婦在生理、心理上均獲得舒適愉悅的感受,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在圍手術期MAP、HR變化幅度小,應激反應輕,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