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要】 目的:探討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對結核病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觀察其在結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同時對比其檢測結果與痰涂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的一致性。結果: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各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結核病時的敏感度為61.3%,特異度為85.0%;其檢測結果與痰涂片陽性一致率為91.2%,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一致率為94.1%。結論: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結果與痰涂片、結核菌素皮試結果較為一致,可作為結核病的輔助診斷依據(jù)。
【關鍵詞】
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結核病
結核病為傳染病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臟器而引起,其中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主要臨床癥狀為低熱、乏力、咳嗽及咯血等,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據(jù)國內相關報道指出[1],檢測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水平為臨床診斷結核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對80例結核病患者與80名健康體檢者分別進行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水平檢測,觀察檢查結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37.5±12.4)歲;疾病類型:III型肺結核52例,支氣管內膜結核13例,結核性胸膜炎10例,淋巴結核5例。
1.2?檢測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抽取所有患者5mL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血液凝固后對其進行分離獲取血清,采用蛋白芯片法對所有患者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IgG抗體(包括LAM-IgG、16×103-IgG、38×103-IgG)進行檢測,蛋白芯片為購自上海優(yōu)寧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engenics Immunome蛋白芯片,應用芯片識別軟件對芯片上LAM-IgG、16×103-IgG、38×103-IgG抗體反應點灰度值進行測定,再和試劑盒自帶光盤中給出的闕值進行對比;試劑盒為購自上海嶸崴達實業(yè)有限公司的結核分支桿菌Lyme-IgG試劑盒,并完全按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在結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同時對比其檢測結果與痰涂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的一致性。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表示敏感度、特異度及陽性一致率,行χ2 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單檢及聯(lián)檢的敏感度、特異度
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各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結核病時的敏感度為61.3%(49/80),特異度為85.0%(68/80)。詳見表1。
2.2?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結果與痰涂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一致率
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結果與痰涂片陽性一致率為91.2%(62/68);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一致率為94.1%(64/68),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結核病作為一種多發(fā)于青年群體的慢性、緩發(fā)性、傳染性疾病,其潛伏期通常為4~8周,大部分發(fā)于肺部,同時腸、骨骼、皮膚、腦膜、腹膜及頸淋巴等部位也可能出現(xiàn)繼發(fā)性感染。其主要傳染方式是人與人之間呼吸性傳播,傳染源為接觸菌群的肺結核患者。近年來,隨著我國環(huán)境污染加劇,與艾滋病的廣泛傳播,結核病的臨床發(fā)病率逐漸上升,成為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2]。
目前,臨床對結核病診斷主要采用痰涂片檢測、X線檢查、結核菌素皮試試驗、分子生物學檢測以及淋巴細胞培養(yǎng)+γ干擾素釋放試驗等,其中痰涂片檢測具有經(jīng)濟成本低、耗時短及檢測準確等特點;X線檢查不僅可對結核病進行早期發(fā)現(xiàn),還可準確判斷病灶部位、性質、范圍及進展情況等;結核菌素試驗可檢測出患者有無結核性感染,但無法確定患者是否患病;淋巴細胞培養(yǎng)+γ干擾素釋放試驗較結核菌素試驗更為敏感與特異,但無法區(qū)分活動性結核與隱性感染。
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主要包括LAM-IgG、16×103-IgG和38×103-IgG,其中LAM-IgG針對抗原是細胞壁分脂阿拉伯甘露糖,即LAM,其免疫原性較強,在結核桿菌致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結核菌LAM濃度較其他類型分支桿菌更高,臨床將其作為診斷結核病的主要抗原。16×103-IgG針對抗原是結核菌蛋白MPT63,截至目前,臨床發(fā)現(xiàn)其只存在于結核菌復合群中,在其他分支菌群中均為陰性表現(xiàn),因此其特異度極高。38×103-IgG針對抗原是菌體表層脂蛋白,據(jù)相關研究表明,其對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采用蛋白芯片法對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敏感度與特異度進行檢測與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單項檢測中LAM-IgG的敏感度最高,而16×103-IgG敏感度最低;16×103-IgG特異度最高,而LAM-IgG和38×103-IgG的特異性相當;三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敏感度最高,但特異度居中。因此,三種抗體對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均具有一定意義,但診斷價值存在一定差異。
雖然三種抗體均為針對結核分支桿菌的特異性抗體,但三種抗體并不總會共同出現(xiàn),不同種類抗體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抗體譜,此現(xiàn)象可能與抗原在結合分支桿菌內表達特點、免疫原性、個體免疫力差異等因素存在一定關系,但具體原因不明[4]。因此,在臨床檢測中,切勿只進行單項檢測,需3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以防漏檢陽性標本。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各種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結核病時的敏感度為61.3%,特異度為85.0%;其檢測結果與痰涂片陽性一致率為91.2%,與結核菌素皮試陽性一致率為94.1%。提示血清抗結核分支桿菌抗體檢測結果與痰涂片、結核菌素皮試結果較為一致,可作為結核病的輔助診斷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丁懷軍,費香勇. 多層螺旋CT與血清結核抗體檢測在肺結核臨床診斷中的比較[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8,11(05):591-593.
[2] 李霜君,張治國,余琴,等.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IgG/IgM抗體對結核病診斷的應用價值[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8,34(02):139-143,149.
[3] 吳景秋,房宏霞,蔚鳴,等.結核抗體IgG檢測輔助診斷結核病的應用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8,40(01):31-36.
[4] 劉毅,張旭霞,張雨晴,等.結核分枝桿菌三種蛋白在結核病血清學診斷中的評價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08):81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