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教師工作包含兩個主要方面: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技能本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春雨育苗”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在認真分析學生思想現(xiàn)狀、正視其缺點、亮化其優(yōu)點的前提下,從內心真誠地接納他們。教育方法應采用多種形式,推進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適時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養(yǎng)成成科學嚴謹的求學態(tài)度,進而形成多角度、持續(xù)性的德育教育形式。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
作為一名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大多數學生是各級普教學校多次“篩選”過的所謂“雙差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好,學習態(tài)度問題更大。這對學校的學生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困擾。學校要以“春雨育苗”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科學知識、技能本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生要學會如何學習,更應學會如何處世做人,德育滲透多種多樣,下面一些做法和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分析思想現(xiàn)狀,正視缺點,亮化優(yōu)點,從內心真誠地接納他們
目前,職校的生源質量相對前幾年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還是不夠進入高中就學。其中,多數學生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上有著不少缺陷,比如學習自覺性不高,沒有奮發(fā)向上的欲望,得過且過,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經常不寫作業(yè),考試成績更是不放在心上。在學習以外,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物品隨意擺放,思想上過度關注個人感受,集體觀念欠缺,校規(guī)校紀意識淡薄,并且考慮問題容易走極端化,與同學出現(xiàn)爭執(zhí),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經過多年的調查和走訪,大家已經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性格和習慣問題與家長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部分家長或是長期在外地打工,或者離異,平時很少與他們溝通,沒有對孩子身體力行的教育和影響;一部分家長則走向另一極端,不明白“慣子如殺子”的道理,事事順著孩子,過分溺愛,讓孩子真正輸在了德育教育的起跑線上。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理論知識要“授業(yè)解惑”,德育教育還得“親力親為”。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了一些風雨,環(huán)境有些污染,可能出現(xiàn)了一些雜枝。教師需要在教學和生活中真誠接納學生,用心設計教育方法,循序漸進,給他們遮擋風雨,凈化環(huán)境,幫助學生回歸上進,健康成長。
二、精心安排課堂集體任務,推進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形成
工科院校中教學實驗多,學生動手多,這是推進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集體觀念的重要契機,這也是新課改要求學校課堂教學所推崇的模式。實驗要求必須按組完成,教師應倡導學生自行選舉組長、分配任務,學習小組要有團體的學習目標。全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之下,利用頭腦風暴法,通過爭論,逐步在這一個又一個的合作學習中形成統(tǒng)一觀點,達到認知統(tǒng)一。例如,實驗課“電阻的連接”,學生應首先進行分組,確立組長、組員分工以及團隊目標。通過競賽的形式,促進團隊又好又快地完成以下實驗。(1)要求學生按照實驗電路圖準備實驗設備、工具及材料。(2)按實驗要求依次接好串聯(lián)電路,并檢查是否連接正確。(3)測量電路中總電阻和分電阻電壓、電流和電阻。(4)如果測量值與計算值有誤差,要求學生分析原因。有的組馬上動手,但組內成員各自為戰(zhàn);有的小組有討論,有規(guī)劃且分工明確。最后的結果往往是任務明確、團隊協(xié)作好的小組能勝利完成,靠單打獨斗的總是效果不佳。借此機會,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團隊成員要相互協(xié)作、相互信任、相互協(xié)調才能成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頻繁的溝通過程,恰當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同伴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關注學生身邊小事,適時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以《電工基礎》課程實驗為例,很多時候一兩次實驗達不到實驗效果,比如《通電直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一節(jié),經常出現(xiàn)因導線連接不牢靠,磁鐵選用不合適,導體與磁場擺放角度不對等造成導體運動不明顯。當學生出現(xiàn)焦躁情緒時,教師應當適時地給學生“心理按摩”,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教育,鼓勵他們從多種角度考慮,認真分析原因,耐心尋找對策。從表面上看,這些心理輔導好像與教學內容無關,但正是這種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完善了學生的性格態(tài)度。
四、結合學生興趣關注點,努力融合愛國傳統(tǒng)教育,增強學生國家榮譽感與民族自信心
在課堂上,教師應結合教材上內容,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展示國家進步,顯現(xiàn)民族自強精神。例如:講到《三相交流電》一章時,可以把準備好的長江三峽大壩圖片展示給學生,進行愛國情感熏陶,引起了極好的感情共鳴。在介紹導體《電阻及電阻值》一節(jié)時,可以介紹80年代我國領先世界水平超導材料研究,以及最近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中科院百米量級的超導線研究成果。最近流行的科幻電影“流浪的地球”,也同樣吸引了大量中職學生群體的關注,其中的“大國工匠”精神得到弘揚,空間站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在近幾年科技飛速發(fā)展,接近或者超越發(fā)達國家的例證。
五、利用科學知識規(guī)律本身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科學問題基本上都能歸因到哲學思想。在傳授數學、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或者其他技能常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科學唯物觀的教育,讓學生們了解不斷探索、不斷發(fā)展的科學前沿,培養(yǎng)學生有成熟的科學觀點、正確的哲學思維。例如:直流電橋的平衡條件等知識印證了物質的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電荷的正與負,磁場南極和北極等印證了物質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例如,在講“渦流的產生與危害”時介紹電磁爐的工作原理,教育學生用變化、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利”與“弊”。教師在講RLC串聯(lián)電路等知識時,應告訴學生分析問題時應抓主要矛盾,去次要干擾的哲學原理。此外,在講“電與磁之間的關系”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動磁生電,動電生磁”,即電與磁就如一對孿生兄弟,隨著外界條件達到一定要求時,磁場與電場可以相互轉化。這不僅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電與磁”之間的關系,而且也對其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時時留意德育滲透,在龐博的知識體系之中滲透嚴謹的科學觀、世界觀。教師平時應深入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關注社會熱點以及科技前沿新聞,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觀點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用哲學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
六、嚴謹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tài)度
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活動。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幕后“導演”,又是課堂取得實效的重要“助演”,教師的一份精制作心的教學設計方案,一張張構圖良好的幻燈片,一副認真工整的板書,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影響的隱形載體。在家,學生的道德情感準則來自父母親戚,在學校,更多來源于教師言行的熏陶。近幾年,多數學校要求教師從開學前的準備周開始,從認真編寫教案、教學計劃、教師工作手冊開始,到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調整,甚至包括教案字體、行間距等細節(jié),都做出了嚴謹的表率。同時,學校要求學生從開學第一天起,參加好第一次升旗儀式、上好第一節(jié)課、做好第一次操、做好第一次作業(yè)。學校的嚴格要求,從教師的嚴謹教學中映射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身教勝于言教,這種德育教育方式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方式無法達到的。
總之,如何在中職教育中多角度、持續(xù)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守法、敬業(yè)、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永恒話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社會熱點、學校教職工以及學生中的積極德育因素,時時留心、適時滲透,將德育教育貫穿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的始終,就可以真正做到授業(yè)解惑與育人塑德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菥?試析中職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J].太原: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5(09)
【作者簡介】
楊正(1974年8月——),男,漢族,安徽壽縣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及相關職業(yè)教育研究;單位:徐州機電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