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摘 要】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主要以聲音優(yōu)美,感情豐富,韻味特點來作為歌唱的標準。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經說過:“音樂是表現(xiàn)藝術,表達作品的內容、理解作品內容和體驗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學會用歌聲去表達作品的內容、思想感情,這是我們應具備的表現(xiàn)能力?!痹谖覀冄莩晿纷髌窌r,首先應該理解作品的內容,然后再用聲樂技巧來表現(xiàn)作品。
【關鍵詞】孟姜女;演唱技巧;依字行腔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5-0055-01
一、演唱中要“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以情帶聲”顧名思義就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在未演唱之前就要讓自己融入作品,這樣的演唱才更能打動聽者的心,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要用感情去帶動聲音,在民族聲樂藝術中,情感在演唱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例如,“孟姜女望長空,淚眼霧蒙蒙,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這幾句就是以情帶聲,孟姜女的哀怨、對丈夫的思念在心里一點點迸發(fā),后面一句“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更是用感情將音樂推向下一個高潮。最后一段,“哭倒長城八百里,只見白骨滿清山……滿青山”,整段都在高音區(qū)進行,我們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前提下以情帶聲,更容易表達人物內心激動的情緒,更好地表達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意圖,引起觀眾的共鳴。
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表現(xiàn)作品的真實性。演唱者要在表現(xiàn)作品真實性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二度創(chuàng)作。所謂“聲情并茂”,有聲才有情,不同的作品都有它想要表達的感情,這就要求演唱者演唱時必須融入作品,對演唱的作品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在演唱時,思想不能有片刻的靜止或者分秒的轉移,應當全身心投入當中。對作品的理解越深刻,就能越強烈地表達感情,而感情越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就越豐富,再加以自身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在表達作品時便會更生動形象。演唱《孟姜女》這首作品時,演唱者須進入角色,把自己比作是那個千里尋夫、哀怨凄涼、歷盡艱難險阻的孟姜女,讓觀眾看到好像是孟姜女在表達自己的凄涼、幽怨與無助。歌曲的第一段,“正月個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喜盈盈,人家夫妻團圓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長城”,這時候孟姜女的內心情緒是比較哀怨和凄涼的,表現(xiàn)孟姜女看到人家夫妻團圓,自己的丈夫卻遠在千里之外受苦的那種無奈之情。因此,這一段演唱時速度較慢,娓娓道來,演唱時要進入角色,體現(xiàn)內心情緒的變化,方能夠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二、演唱要“依字行腔”
“依字行腔”是中國千百年來傳統(tǒng)歌唱的經驗和總結,當代中國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中依舊延續(xù)這種傳統(tǒng)。這是唱歌語言表現(xiàn)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漢語講究字調和語調,聲調不同所表現(xiàn)的語義就不同,因此在演唱中對于歌詞的語調、語氣等方面的處理方法不同,音樂想要表現(xiàn)的東西就不同。所以我們掌握了“依字行腔”的方法,才能熟練運用到演唱中去,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做到聲音與語言的完美結合,才能使演唱更流暢更完善。
演唱民族作品時,對于吐字咬字的要求非常嚴格,字頭要咬得清且準,字尾要短并且精準。通過唇、齒、牙、舌、喉找準字音的聲母發(fā)聲部位做到咬字的準確。例如歌詞中“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中的“逢”字,一字多音,我們在處理這個地方的時候要注意字頭是否咬準,是否飽滿松弛有度,保持彈性,有沒有將聲音與咬字統(tǒng)一起來,能否準確地表達人物情感等。例如作品最后一段“哭倒長城八百里,滿青山”這一段表現(xiàn)了孟姜女的憤怒和悲傷,因此這里應當進行飽滿有力的咬字。吐字要針對作品對字音發(fā)聲的要求,在保持好氣息的情況下,運用好共鳴腔體進行。
民族聲樂是音樂和語言的結合,我們在演唱過程中對于吐字咬字是否準確清晰,有沒有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對于演唱效果和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咬字清楚觀眾才能聽懂,吐字的完整連貫才能保持它的韻味。
因此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應當注意這些重要的點,并針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不同,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特色進行調整,繼而更好地表達民族聲樂作品的內容及感情,使得民族聲樂有更好的發(fā)展,讓人感受到其藝術美。
三、演唱要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
每個人的聲音都不同,并且都有自己的特點或者優(yōu)秀的地方,我們在演唱分析作品的過程中,個人的見解或感受不同,對于作品的演唱也不同。在學習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個性以及聲音的特點來選擇合適自己的演唱方式,人的聲音就像樹上的葉子,每一片葉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演唱時應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長處,表達自己的個性,展現(xiàn)舞臺魅力,切勿一味地模仿別人的聲音。民族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幾乎都來源于生活,能夠反映人們真實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著重體現(xiàn)“情”在民族唱法中的作用。通過對《孟姜女》這首作品的分析,我們要注意把握好民族風格,戲曲韻味與西方科學的演唱方法的統(tǒng)一,了解整首作品的情感脈絡,演唱中發(fā)揮自己的感受,才能比較完整地演唱好作品。
參考文獻:
[1]閆如玉.歌唱語言在聲樂演唱中德訓練與運用[D].天津音樂學院2013.
[2]伍國棟.民族聲樂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3.
[3]陳智.論民族聲樂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J].。音樂創(chuàng)作.2007(07).
[4]李萍.中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
[5]章詒和.中國戲曲(D).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44.
[6]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