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東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懲戒教育的傳統(tǒng),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以至于多年后依然存在懲戒教育被濫用的現(xiàn)象?!盀E象”用重典,國家先后出臺了《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嚴禁濫用教育懲戒權,堅決杜絕有損學生人格尊嚴,給學生造成身體和心理傷害,甚至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體罰現(xiàn)象,有效保護了學生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然而近些年來,由于過分強調學生權益的保護,加之缺乏教育懲戒權的實施細則,即使全社會都意識到適當?shù)膽徒浣逃潜匾捅匦璧?,學校和教師還是刻意回避行使教育懲戒權,以免碰觸到師德的“高壓線”。其結果就是“小霸王”學生越來越多,校園欺凌現(xiàn)象屢禁不止。為此,《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呼聲,從國家層面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和教師擁有教育懲戒權。
然而,這絕不是教育懲戒權的簡單回歸,更不是把“懲戒”等同于“懲罰”甚至“體罰”。懲戒以教育為目的,而懲罰則是借教育之名而行泄憤之實,其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因此,《意見》在明確教育懲戒權之前,還有一句限制性的表述:“制定實施細則”。
也就是說,今后實施教育懲戒權,首先是充分考慮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出臺教育懲戒權的實施細則,把懲戒權關進合法、合理、必要和適度的制度籠子,確保懲戒教育不會異化成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懲罰,從而真正達到制止和消除學生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目的。
本欄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