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佳煒
摘要:文章研究中國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選取了國內的財政收入作為因變量,將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 國內生產總值等三個潛在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在收集數據之后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分別建立中國財政收入和三個因素之間的一元回歸模型,通過對模型結果的分析得到三個潛在影響因素對中國財政收入的具體影響。最后,根據實證分析提出關于促進中國財政收入增長的建議。
關鍵詞:財政收入;影響因素;回歸模型
一、研究背景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了正常履行職能、實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資金的總和。一個國家各個方面的穩(wěn)定發(fā)展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例如國防安全、公共設施與服務、科研與教育、經濟發(fā)展、收入再分配等。只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具有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才能保證政府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國家安全、經濟發(fā)展、以及人民穩(wěn)定的生活。
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中國政府財政收入也同樣具有快速增長的趨勢。從1990年的2937.1億元至2016年的159604.97億元,中國財政收入在這27年間增長超過了5334%,各年的財政收入增長率平均高達16.78%。通過統(tǒng)計各年財政收入,可以發(fā)現各年財政收入增長率具有較大的差別。1990~2016年間,最高的增長率發(fā)生在2007年,該年的財政收入較2016年增長了32.41%。1993年、2001年、2004年、2006年、2010年和2011年的財政收入都較前一年增長超過20%。然而,這其中也不乏財政收入增長低于10%的情況,尤其是2014年之后,各年的財政收入增長率持續(xù)下降,增長率都低于10%。
本文就此背景,通過分析近20多年來有關數據,總結得出影響中國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建議,對促進中國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增長有一定的意義。
二、變量選取
(一)概念闡述
1. 中國財政收入
指國家財政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財力保證。主要包括:(1)各項稅收:包括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和消費稅、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葉稅等。(2)非稅收入: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其他收入。財政收入按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劃分為中央本級收入和地方本級收入。
2. 財稅收入
財稅收入是各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為其具有征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點,可以為政府履行其職能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理論上,財稅收入是構成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財稅收入的增長會對財政收入的增長有促進作用。
3. 全國居民消費水平
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是指某一年國內的居民消費總額與該年該國平均人口的比值。一般來說,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財稅收入,而財稅收入中消費稅是重要稅種,因此在理論上可分析得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會促使財政收入的增長。
4.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又稱GDP,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稱。它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總體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當國家經濟發(fā)展快速的時候GDP增速較大,反之,當國家經濟發(fā)展一般的時候GDP增速較小。國內生產總值與財政收入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一方面,合理的財政收入水平是經濟發(fā)展的關鍵,若財政收入太高,則會減少企業(yè)和個人的收入,打擊國民的消費積極性,同時不利于企業(yè)發(fā)展;若財政收入太低,則會降低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即國內生產總值的提升能使企業(yè)和個人收入得到提升,最終使國家財政收入相應地提高。因此,國內生產總值對于財政收入具有正向的影響。
圖2、3、4分別是中國財政收入與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散點圖。中國財政收入與這三項數據之間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各項指標與中國財政收入之間都在同步提升,因而初步判斷這三項數據對中國財政收入具有正向的影響。
(二)數據收集
本研究將通過時間序列數據,對中國財政收入與潛在的影響因素逐個進行一元回歸模型的建立。因此,本研究在《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分別收集我國財政收入、我國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在1990~2016年的數據。具體數據整理如表1所示。
三、實證分析
(一)相關性分析
對變量之間建立回歸模型要求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為排除對無關變量的研究,在建立模型前,本文除了從理論的角度簡單解釋三個潛在的影響因素與財政收入之間的關系,還通過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SPSS軟件又稱“社會科學軟件統(tǒng)計包”,是國際通用的標準統(tǒng)計軟件之一,也是被最廣泛運用的軟件之一。本文運行SPSS軟件計算中國財政收入與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從而推斷出變量之間的關聯(lián)性,放棄相關性低的因素,選出與財政收入相關性高的因素來進行分析研究。
此次,在多種判斷兩個隨機變量之間相關性的指標中,選擇普遍使用的Pearson相關性來計算,其公式為:
其中,Cov(X,Y)是變量X與Y的協(xié)方差,Var(X)是變量X的方差,Var(Y)是變量Y的方差。
Pearson相關系數值介于-1~1之間,絕對值介于0~1之間。若相關系數絕對值在0.8~1之間,說明該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相關性強;若絕對值在0.6~0.8之間,說明該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相關性較強;若絕對值在0.4~0.6之間,說明該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關系中等;若絕對值在0.2~0.4之間,說明關系較弱;若絕對值在0~0.2之間,則說明兩者之間基本沒有相關聯(lián)系。若Pearson相關系數的數值為正數,說明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成正相關,若為負數,則成負相關。
在本實驗中,通過具體計算,得出各潛在影響因素與財政收入間的Pearson相關性如表2所示。
X1為財稅收入,X2為全國居民消費水平,X3為國內生產總值。
由結果可知,本次所選取的三個因素與財政收入的Pearson相關性的數值的絕對值均在0.8~1之間,說明變量與財政收入的相關性強,因此對這三個變量都進行回歸分析。
(二)回歸分析
本文所選取的三個變量從理論上說都對財政收入有相關性,故本研究取中國財政收入為被解釋變量,記為Y;分別取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國內生產總值為解釋變量,分別記為X1、X2、X3。模型設定如下:
lnY=β0+β1lnXi(i=1,2,3)
通過運行Eviews軟件對以上收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建立。
1. 財稅收入
將中國財政收入Y(億元)及財稅收入X1(億元)從1990~2016年間每一年的數據一一對應輸入到Eviews軟件中,利用Eviews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計算,從而得到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lnY=-0.286+1.038lnX1
在該軟件中,顯著性檢驗的值在0~1間,越貼近0說明lnX1前的系數為0的可能性越低,即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有影響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該系數為0的可能性越高,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有影響的可能性越小。另外,可決系數R2即擬合優(yōu)度檢驗的數值在0~1之間,越貼近1說明建立的模型準確度越高,解釋能力越強;反之,說明所建模型與原模型離散程度越高,需修改模型。
從模型運算結果看,模型中X1的t檢驗的P值為0,說明假設β1=0不成立,故解釋變量X1即財稅收入對中國財政收入有顯著的影響,統(tǒng)計檢驗通過,可繼續(xù)研究。同時R2的數值為0.999,十分貼近于1,說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很高,模型較為可靠。
從數值來看,β1反映了財政收入與財稅收入間的彈性為1.038,故財稅收入每增加1%,預計使財政收入增加1.038%。
2. 全國居民消費水平
將中國財政收入Y(億元)及全國居民消費水平X2(億元)從1990~2016年間每一年的數據一一對應輸入到Eviews軟件中,利用Eviews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計算,從而得到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lnY=-1.534+1.368lnX2
從本次運算結果來看,模型中X2的t檢驗的P值為0,說明假設β1=0不成立,故解釋變量X2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對中國財政收入有顯著的影響。同時,R2的數值為0.984,十分貼近于1,說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很高,模型較為可靠。
從數值來看,β1反映了財政收入與全國居民消費水平間的彈性為1.368,故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每增加1%,預計使財政收入增加1.368%。
3. 國內生產總值
將中國財政收入Y(億元)及國內生產總值X3(億元)從1990~2016年間每一年的數據一一對應輸入到Eviews軟件中,利用Eviews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計算,從而得到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lnY=-4.129+1.193lnX3
從本次運算結果來看,模型中X3的t檢驗的P值為0,說明假設β1=0不成立,故解釋變量X3國內生產總值對中國財政收入有顯著的影響。同時,R2的數值為0.987,十分貼近于1,說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對數據的擬合程度很高,模型較為可靠。
從數值來看,β1反映了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間的彈性為1.193,故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1%,預計使財政收入增加1.193%。
四、建議
結合以上實證分析的結果,本文得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財稅政策,嚴防偷稅逃稅
由以上分析得出財稅收入(X1)與財政收入(Y)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lnY=-0.286+1.038lnX1
由模型可看出財政收入與財稅收入成正相關,因此想要促進財政收入的增長,可通過使財稅收入增長來達成目的。使財稅收入增長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 從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入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清理規(guī)范稅收優(yōu)惠政策,本文認為這是較為有效的手段,故提出幾點落實方案:(1)清理稅收優(yōu)惠政策。中央政府應讓有關專業(yè)人士對已制定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經行逐條討論,廢除不合實情,與時代脫節(jié)的優(yōu)惠政策。(2)規(guī)范稅收優(yōu)惠政策。各級政府應積極響應中央政府號召,成立專門小組。該小組應對原先享受優(yōu)惠政策的人員進行排查,核實人員信息,了解其現在生活情況及水平,對于實際情況不符合享受條件的人進行除名并應補交相應時間的應納稅收;同時對以虛假信息騙取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人進行除名,補交稅款,還應登記在其信譽記錄中。該小組人員還需將原先未享受優(yōu)惠但滿足條件的人員登記核實,讓其享受優(yōu)惠待遇。最后,該小組可以將有關資料整理上報,中央結合地方上報情況對有關條款進行修改完善,使享受優(yōu)惠的條件更加嚴格,從而精簡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人員來達到提高稅收的效果。
此外,還應嚴防偷稅漏稅。一方面,政府可以翻查以往逃稅漏稅的案例,根據以往逃稅的方法制定或規(guī)范相應的政策,使政策更加嚴格。另一方面,應加大力度打擊此類不法行為,加大處理力度,不僅要有罰款等原有處罰,還要記錄在其個人誠信檔案中,通過這種打擊偷稅漏稅的行為來提高稅收。
2. 從人民思想意識入手
要想國家稅收提升,從人民意識入手是根治的方法。政府應從青少年抓起,將自覺繳稅等相關知識編入課本學習內容中。另外,可以要求企業(yè)單位將繳稅列入職員學習內容,在定期會議中進行集體學習。
(二)提高居民收入,規(guī)范市場秩序,完善社保制度
通過回歸分析,建立了全國居民消費水平(X2)與財政收入(Y)之間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lnY=-1.534+1.368lnX2
得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與財政收入成正關系,故可通過提供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來提高財政收入。對于提高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本文有以下三方面建議。
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若想提高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是最為直接的方法??梢酝ㄟ^提高城鎮(zhèn)員工工資,鼓勵創(chuàng)新型人才自主創(chuàng)業(yè),政府組織專業(yè)人員進農村開展技術指導等來提高居民收入。通過適當提高居民收入來刺激消費,從而提高全國居民消費水平。
2. 調控市場價格,規(guī)范市場秩序
從供給側入手,控制市場價格穩(wěn)定,規(guī)范市場秩序,建成誠信市場,建立嚴格的市場征信體制,使買方對市場信任度上升,從而提高買方積極性,刺激買方消費,提高消費水平。
3. 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從體制入手,完善社會保障體制。通過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完善失業(yè)保障,完善醫(yī)療保障,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提高退休工資等建立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解除人民在消費時的后顧之憂,從而刺激消費,達到提高全國居民消費水平的目標。
(三)合理制定規(guī)劃,穩(wěn)步提升GDP
在中國財政收入的來源構成中,財稅收入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只有保證財稅收入的穩(wěn)定提升才能保證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提升。進一步分析可以得知,財稅收入主要依賴于來源于企業(yè)、居民的收入,因此關鍵的工作之一在于促進國家經濟繁榮發(fā)展,提升國內生產總值,確保企業(yè)、居民的收入。在此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促進經濟轉型,提升制造業(yè)的科技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高速發(fā)展,1978~2011年間的歷年GDP增長率平均值高達10%。然而,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逐漸放緩,經濟增速從高速轉變?yōu)橹懈咚?,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國過去所依賴的人口紅利等利好條件逐漸喪失,中國無法再依賴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促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此,國家應積極促進制造業(yè)的科技水平,提升生產效率以及產品的附加值,改變中國幾十年來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產業(yè)結構水平落后等問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具體地,國家可積極建立科技園區(qū)、對科技型企業(yè)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設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等。
2. 加大教育領域的投入,提升全國人民整體素質水平。教育水平對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早在1995年,國家就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明確發(fā)展教育的重要意義,指出要把教育擺在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國家應繼續(xù)大力推動教育的發(fā)展。對于西部經濟落后地區(qū),可以加該地區(qū)教育的資金支持,讓九年義務教育在貧困地區(qū)真正地落實。對于東部和中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逐步推動十二年義務教育,強化高等教育水平,為國家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真正的高素質人才。
3. 優(yōu)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推動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投資是過去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盡管現在國家更重視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投資仍在經濟增長中占據重要地位。2016年中國的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2.2%。中國國內的投資存在不少問題,比較突出的是投資結構不合理,區(qū)域、城鄉(xiāng)、行業(yè)投資不平衡。對此,政府應制定優(yōu)惠政策,引導投資向西部和農村地區(qū)傾斜,縮小地區(qū)投資差異。另外,政府應重點治理部分行業(yè)存在的生產過剩、投資過熱的問題,防治低水平、低效率重復建設與投資,引導資金進入國民經濟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五、總結
國家的財政收入是保證政府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國家安全、經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穩(wěn)定的重要支撐,因此穩(wěn)定增長的財政收入對于國家而言十分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有關中國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收集了國內財政收入、財稅收入、全國居民消費水平、 國內生產總值變量等四個變量自1990~2016年各年的數據,先通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中國財政收入與三個潛在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都較高,因此本文進一步采取回歸分析。在建立回歸模型后,分析模型結果,從而得出各個影響因素對中國財政收入的影響程度。最后,從完善財稅政策、促進居民消費、提升國內生產總值三大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改善中國財政收入的狀況。
參考文獻:
[1]李義,賈曉峰,田華.SPSS在統(tǒng)計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統(tǒng)計與咨詢,統(tǒng)計與咨詢,2006(03).
[2]曾五一,劉小二.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9(07).
[3]李永紅.實驗研究列聯(lián)表分析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7(07).
[4]高培勇.“量入為出”與“以支定收”——關于當前財政收入增長態(tài)勢的討論[J].財貿經濟,2001(03).
[5]宋立根,智榮卿.實現財政收入穩(wěn)定增長的基本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1999(37).
[6]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清理規(guī)范稅收等優(yōu)惠政策的通知[Z].2014.
[7]王吉恒,李敏,孟菲.論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J].開放導報,2012(02).
[8]駱祚炎,劉朝暉.中國居民消費傾向變動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05(06).
[9]李靜.山西農村居民消費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3).
[10]石樹鵬,智榮卿.我省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析及對策建議[J].河北財會,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