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宸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稱謂語屬于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又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稱謂語往往出現(xiàn)在人們交際行為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尤能體現(xiàn)說話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關于稱謂語與稱呼語的界定,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有關“稱謂”的釋義是:“人們由于親屬或其他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如父親、師傅、廠長等?!睂Α胺Q呼”的解釋增加了一個限定條件——“當面招呼”。 按照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稱呼語屬于稱謂語的下位概念。
《四世同堂》[1]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創(chuàng)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抗戰(zhàn)小說。全書分為《惶惑》《偷生》《饑荒》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刻畫了以胡同內(nèi)祁家為主的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書中出現(xiàn)的稱謂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用法典型,富有京味。
本文所引語料均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四世同堂》。
中國自古就是重親情重倫理的國家,用來表示人們親緣關系的親屬稱謂語在日常言語交際中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各民族中,親屬稱謂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類分型,主要用于標明人的長幼尊卑;另一種是描述型,主要用來凸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漢語的親屬稱謂語顯然屬于后者。例如,英語中aunt一詞在漢語中有多種稱呼,包括伯母、叔母、姑媽、舅媽、姨媽等。由此可見,在漢語中稱謂語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性別,還要考慮血緣、輩分、內(nèi)外等關系。我們在探究《四世同堂》的親屬稱謂語時采用了馬宏基、常慶豐《稱謂語》一書中的分類方法,把親屬稱謂語分為“三系”,即父系、母系、夫妻系。
第一,父系稱謂語。父系指父親方面的血統(tǒng)和世系,即“三親六戚”中的宗親?!端氖劳谩分械母赶捣Q謂語按輩分可以分為7類,即曾祖輩、祖輩、父輩、平輩、子輩、孫輩、曾孫輩。
由于曾祖輩和曾孫輩稱謂語在書中出現(xiàn)較少,我們對此進行窮盡分析。
1.曾祖輩父系稱謂語
“太爺爺”就是曾祖父,即父親的爺爺。這是小說中使用的唯一一個曾祖輩父系稱謂語,共出現(xiàn)28次。例如:
(1)他始終沒敢進南屋去,而一會兒進到北屋給父親和常二爺添添茶,一會兒到院中用和悅的聲音對小順兒說:“看!太爺爺?shù)氖裼卸嗝醇t呀!”
例(1)中,在談話第三方即祁老太爺不在場的情況下,祁天佑與孫子、孫女說話時,稱呼自己的父親“太爺爺”,是按照自己孫子輩分稱呼的從孫稱。
2.曾孫輩父系稱謂語
曾孫在口語中常被叫作“重孫”,指孫子的兒子,也就是三世孫?!睹姟粪嵐{注云:“曾,猶重也?!睍谐霈F(xiàn)的曾孫輩父系稱謂語均為敘稱。例如:
(2)老人點了頭。帶著重孫子、重孫女,他到程家去證實自己是老人星。
例(2)中,祁老人的重孫子、重孫女指的是瑞宣的兒子小順兒、女兒妞子。
《四世同堂》中其他父系稱謂語見表1。
表1 《四世同堂》中其他父系稱謂語
與其他語言的稱謂語相比,漢語的親屬稱謂存在一種明顯的非對等性,即晚輩可以用親屬稱謂語直接稱呼長輩,而長輩一般不用“兒子、侄子”等本體稱謂來稱呼晚輩,往往直呼其名:年幼者呼其乳名,成年者呼其大名[2]79。例如:
(3)“瑞宣還沒回來哪?”老人問。瑞宣是他的長孫。
(4)韻梅見妞妞不動嘴,問了聲:“妞子!你怎么不……來,媽給你一塊黃瓜!”
第二,母系稱謂語。母系稱謂語即母系血統(tǒng)的稱謂語。母系稱謂語一般不區(qū)分長幼。例如,母親的兄弟通稱舅舅,不像父系有叔伯之分。由于祁家是一個父系大家庭,涉及母系的親屬不多,所以母系稱謂語在數(shù)量上要比父系稱謂語少。
1.祖輩母系稱謂語
(5)馬老寡婦幾乎哭出聲來,被長順攙了回去:“外婆!別哭?。 眲裰馄?,他的鼻子也酸起來。
例(5)中,長順稱呼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外祖母為“外婆”,“外婆”常用在口語表達中。
2.父輩母系稱謂語
(6)“四爺爺!”瑞宣沒有搭理老二,而對李老人說:“咱們一塊兒回去吧?怎么辦事,我得跟祖父,母親商議一下,有你老人家在一旁,……”
(7)“……她的二舅是剛剛發(fā)表了的教育局局長的盟兄。……”
例(6)中,瑞宣背稱天佑太太為“母親”,用在嚴肅的場合中顯得較為正式,而面稱時一般是叫“媽媽”。例(7)中,瑞豐背稱妻子的舅舅為“二舅”,采用了“排行+親屬稱謂”的形式。
3.子輩母系稱謂語
(8)“……二舅直央告她:先屈尊屈尊外甥女婿吧!……”
例(8)中,外甥女婿指外甥女的丈夫。
第三,夫妻系親屬稱謂語。馬宏基、常慶豐合著的《稱謂語》對夫妻系的解釋是:“構(gòu)成親屬關系的基礎是婚姻,男女雙方對自己配偶的家庭成員都有一套特殊的稱謂語。”[2]38不過,我們認為夫妻互稱的稱謂語也可歸入此類。根據(jù)《四世同堂》中稱謂語的使用情況,我們將夫妻系稱謂分為夫妻間稱謂和與夫妻有關的親屬稱謂。見表2。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均具有獨特的社會性。與相對固定的親屬稱謂語相比,用于稱呼沒有親屬關系的人的社會稱謂語,使用范圍更為廣泛,也更具有普遍意義。而隨著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在不同時期會形成不同的社會稱謂語?!端氖劳谩返拿鑼憣ο笊婕叭叹帕鳌⑽逍邪俗鞯谋姸嘟巧?,因此小說中的社會稱謂語復雜多樣。
1.職業(yè)稱謂語
職業(yè)稱謂語即反映職業(yè)的社會稱謂語。王云輝指出:“《四世同堂》主要反映的是市民階層的生活狀況,其中有關百姓生活的職業(yè)稱謂語自然較為豐富,涉及工、農(nóng)、商、學、役、仆、戲、妓、賊、匪、丐、僧、道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階層、各行各業(yè)。”[3]他將書中的職業(yè)稱謂語分為3類:與戰(zhàn)爭有關的職業(yè)稱謂語、與百姓生活有關的職業(yè)稱謂語和其他特定行業(yè)的職業(yè)稱謂語。如果細加區(qū)分,這些職業(yè)稱謂語可以分為商業(yè)、倡優(yōu)、教育、宗教、服務、差役及賊匪乞丐6類。例如:
(9)冠曉荷這次的到六號去是取得了太太的同意的。他是去找棚匠劉師傅。
例(19)中,“棚匠劉師傅”含有“匠”語素,一般用來稱呼從事技術性工作的人?!皫煾怠北緛硎菍W徒對向自己傳授技藝的人的稱呼,現(xiàn)在已經(jīng)泛化為與職業(yè)無關的普通社交稱謂[4]。
《四世同堂》中職業(yè)稱謂語的分布情況如下:
2.職務稱謂語
職務稱謂語是指人們在擔任某一職務時所具有的頭銜,體現(xiàn)了交際的禮貌原則。這類稱謂語大多可形成一個職位由高到低的系列,通常在前面冠以姓氏,以區(qū)別具體的稱謂對象。此類稱謂語一般用于下級稱呼上級或為平級之間互稱。例如:
(10)“好!蔣委員長作大元帥吧?”
例(10)中,“委員長”是官銜。類似的稱謂語小說中還出現(xiàn)了局長、處長、科長、巡長等。再如:
(11)“老實點!別教大家聽見!出了城,那就聽王排長的了。他是軍人,必能找到軍隊!”
例(11)中,“排長”是部隊中率領一排戰(zhàn)士的軍官。類似的職務稱謂語小說中還有大元帥、將軍、少尉等。
(12)祁科長夫婦往外走,冠所長夫婦往外送;快到了大門口,大赤包想起來:“我說,祁科長!你們要是愿意搬過來住,我們?nèi)覛g迎噢!”
例(12)中出現(xiàn)的“科長”是個職位并不高的職務稱謂語,說話人刻意強調(diào),顯然是為了討好與奉承他人。
(13)這很教大赤包心中不快,她高聲的說出來:“我是所長!一家子人都吃著我,喝著我,就得聽我的吩咐!不服氣,你們也長本事掙錢去呀!”
(14)“我來告訴你,李四那個老頭子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不來見我呢?我是‘正’里長,難道我還得先去拜訪他不成嗎?那成何體統(tǒng)呢!”
例(13)中,“所長”是妓女檢查所的負責人,和例(14)中出現(xiàn)的“里長”都是地方組織的官銜。冠曉荷夫婦動輒用來自稱,有一官半職即大肆宣揚,其目的是急于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高于平民。
3.擬親屬稱謂語
擬親屬稱謂語就是指漢語中用親屬稱謂語來稱非親屬的一種表達形式,也稱泛親屬稱謂語,具有口語性特征。人們使用擬親屬稱謂語是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漢民族極其重視親屬關系,人們形成了“民胞物與”“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觀念。使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非親屬是漢語稱謂語民族性的一大表現(xiàn)[5]。一般擬親屬稱謂語可分為兩種:擬長輩稱謂語和擬兄弟姐妹稱謂語。例如:
(15)“四大媽,誰知道鋪子關到什么時候呢!一落太陽,又該戒嚴了,我拉誰去?”
例(15)中,小崔面稱李四媽為“四大媽”。在別的場合,他還叫過“四奶奶”??梢姡瑪M親屬稱謂語不嚴格區(qū)分輩分。
(16)“錢伯母!我也在這兒呢!”瑞宣對她低聲的說。
例(16)中,“伯母”是和“伯父”相對的親屬稱謂語,即伯父的妻子。錢默吟的妻子是和瑞宣母親同輩的年長女性,所以瑞宣稱呼她為“錢伯母”。
(17)道完了喜,他親熱的招呼東陽:“東陽兄,你也在這兒?這幾天我忙得很,所以沒到學校去!你怎樣?還好吧?”
例(17)中,瑞豐面稱藍東陽為“東陽兄”。這是在平輩間使用的擬親屬稱謂語,常用于熟人見面打招呼,體現(xiàn)了禮貌動機。
(18)曉荷一句話把東陽扣住:“老弟,你可曉得,招弟當了特務?”東陽暗自慶幸:“幸而我沒得罪她!”緊跟著,他叫了聲:“冠大哥!”
例(18)中,冠曉荷稱比自己輩分低的藍東陽為“老弟”,增加親切感。而一向陰陽怪氣的藍東陽礙于招弟特務的身份,也使用了擬親屬稱謂“冠大哥”。
綜上所述,《四世同堂》中涉及的人物形象眾多,社會關系復雜,因此書中所使用的社會稱謂語非常豐富。職業(yè)、職務稱謂語反映了當時社會各個行業(yè)的運行情況和各個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況。
第一,具有鮮明的北京方言色彩?!拜^之三十年代流行的‘新文化腔’,老舍使用的,是更依賴語境、特定語言場的語言?!盵6]老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是公認的將北京方言運用得淋漓盡致的現(xiàn)代作家。動蕩的年代、貧苦的家境,讓他飽受生活的折磨,也使他對北京的市井文化和市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四世同堂》中有不少地道的北京稱謂語。
例如,老北京人很早便有稱呼男性為“爺”的傳統(tǒng)。后來,“爺”逐漸從親屬稱謂語泛化為一般的社會稱謂語。不論年齡、輩分,成年男子都可以被稱為“爺”?!盃敗鳖惙Q謂語在小說中比比皆是,有“姓+爺”“排行+爺”“姓+排行+爺”3類稱謂結(jié)構(gòu),如“崔爺”“三爺”“李四爺”?!盃敗钡那懊婵梢栽黾有揎棾煞只蛟~綴,如“大爺”“老大爺”(爺讀作輕聲),是對老年男性的尊稱,“大”是親屬稱謂語泛化的標志?!盃敗币部梢宰鳛樵~根重疊,構(gòu)成重疊式復合詞“爺爺”,然后前加姓、排行、“姓+排行”,如“錢爺爺”“二爺爺”“常二爺爺”。例(19)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用例:
(19)最后,連那個女人也看不過去了,她說了話:“李大爺,你有的是錢,哪里找不到房住,何苦跟這個老頭子為難呢?”
這里的“爺”不同于讀輕聲的“大爺”,而是對社會地位較高或傲慢自恃的男性的稱呼,含貶義。例(19)中的稱謂語“大爺”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李空山蠻橫無理、無人敢惹的嘴臉。
在舊時大家庭中,還會尊稱最具權威的男性長輩為“老太爺”,尊稱青年男子為“少爺”。
北京方言中“爺”也有用于自稱的情況,使用者多是“缺乏文化教養(yǎng)的粗俗之輩”[7]。例如,書中人物冠曉荷和祁瑞豐自稱“冠爺爺”和“二太爺”,顯然是出于自我吹噓的需要。
此外,北京方言中“娘”常和“爺”對用,如大赤包常驕橫地自稱“老娘們”,北京方言口語中,“娘們”用以稱呼已婚婦女,和“爺們”相對,不符合禮貌原則。
第二,廣泛運用特定稱謂語素。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jié)合體。北京話的稱謂語常由一些特定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又以“老”“小”“兒”這3個稱謂語素最為常見。
語素“小”“兒”主要見于親昵稱謂[8]。親昵稱謂是對比較熟悉的人使用的表示親昵、喜愛的稱呼。書中出現(xiàn)的這類稱謂語包括“小順兒”“小牛兒”等。例如:
(20)“小三兒呢?”小三兒是瑞全,因為還沒有結(jié)婚,所以老人還叫他小三兒;事實上,他已快在大學畢業(yè)了。
例(20)中,“兒”語素用來構(gòu)形,常用在小稱中表達喜愛之情。這類用法常用以表達長輩對晚輩的疼愛之情。
“老”同“小”一樣,是已經(jīng)虛化的詞綴,其詞義并非實指年齡的大小,而是具有感情色彩?!端氖劳谩分小袄稀弊鳛榍熬Y,主要有以下4種情況:“老”+親屬稱謂,如老哥、老弟、老祖父;“老”+社會稱謂,如老師、老板;“老”+姓氏,如老劉、老孟;“老”+排行,如老大、老二?!袄稀焙蠹訑?shù)字表示排行的用法中虛化程度最高[9]?!袄稀边€可以構(gòu)成反語式的昵稱。例如,小說中李四媽常稱丈夫李四爺為“老東西”。從上下文語境可以看出,這個含嗔怪語氣的稱謂實則體現(xiàn)了妻子對丈夫的愛意。
此外,“老”后加地域義語素,可以用來表示人物的國別或地區(qū)。例如:
(21)“他可是不知道,北平是日本人的,老英老美都差點勁兒!”
例(21)中,“老英老美”就是英國人、美國人的意思。書中還出現(xiàn)了“老西兒”,這是北京人對山西人的稱呼。
“老”不僅可以作前綴,還可以作后綴?!袄稀备郊釉诿?、姓名后一般指稱年長有德者,書中有“荷老”“孫清老”“方錫老”等用例。
第三,偏好使用“的”字結(jié)構(gòu)稱謂語。據(jù)統(tǒng)計,小說中共出現(xiàn)了44個“的”字結(jié)構(gòu)的稱謂語(不含重復用例),其中的32個主要用作職業(yè)稱謂語。這類稱謂語隨意性較大,所反映的職業(yè)都很具體,如擺臺的、唱奉天大鼓的、唱花旦的、打雜兒的、賣藝的、賣開水的、賣櫻桃桑葚的、拉(洋)車的、掌柜的、跑堂的等等。從事這些職業(yè)的人大多社會地位不高,這些職業(yè)稱謂語反映了當時北京底層老百姓在淪陷區(qū)艱難地討生活的狀態(tài),也讓我們了解了當時北京社會普遍存在的職業(yè)類型,具有地方風俗特色。有些職業(yè)稱謂語今天依然存在,而有些職業(yè)稱謂語如掌柜的(古代店主的俗稱)、跑堂的(舊時稱飯店酒樓里的伙計)、跟包的(舊指專為某個戲曲演員管理服裝的人)、打鼓兒的(舊時指走街串巷收購破舊東西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歷史詞語。使用結(jié)構(gòu)靈活的“的”字短語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社會上所存在的商業(yè)類型和群體,突出此類稱謂語的口語化和平民化色彩,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市井生活的商業(yè)化、生活化和通俗化。
此外,還有8個“的”字結(jié)構(gòu)屬于姓名稱謂語,如“姓錢的”“姓冠的”“姓藍的”等。這類稱謂語多用于他稱。例如:
(22)“給臉不要臉,好,咱們走著瞧吧!”他想報復:“哼!只要我一得手,姓錢的,準保有你個樂子!”
例(22)中,冠曉荷稱錢默吟為“姓錢的”,表現(xiàn)了說話者對聽話者憤恨不滿的情緒。
第一,頻繁使用從他親屬稱謂語。從他親屬稱謂語是漢語親屬稱謂系統(tǒng)中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廣泛應用于口語中,尤其是非正式場合。從他親屬稱謂是指說話人跟著某一個親屬去稱呼另外的親屬,包括從兒稱謂、從夫或妻稱謂、從父或母稱謂、從孫稱謂等等。
從他親屬稱謂現(xiàn)象大多發(fā)生在女性身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從夫稱和從兒稱。例如:
(23)小順兒的媽在屋中答了言:“順兒!不準和爺爺訕臉!再胡說,我就打你去!”
例(23)中,韻梅稱自己的公公為“爺爺”。女性在稱呼丈夫的長輩時,常常從自己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顯示了女性對長輩的尊敬。再如:
(24)祁老人慢慢的立起來:“小順兒的媽,把頂大門的破缸預備好!”
(25)瑞宣與瑞全都看不上老二??墒瞧罾先耍煊雍吞煊犹枷喈?shù)南矚g他。
例(24)、例(25)中出現(xiàn)了從他親屬稱謂語的常見形式:孩子的名字或昵稱+他/的+直系親屬稱謂。一般是以丈夫為中介,或以孩子為中介,如“天佑太太”“小崔太太”“小順兒的媽”。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傳宗接代,妻子與夫家成員的親屬關系多以兒女為紐帶。
第二,通用的社交稱謂語復雜多樣。社交稱謂語又稱禮貌稱謂語,主要用于社會交際場合,反映社交關系。有學者稱之為“通稱稱謂語”“泛尊稱”“泛交往稱謂語”。例如:
(26)“我知道錢先生能詩善畫,而且愛養(yǎng)花草?!?/p>
(27)“內(nèi)人作了日本官,你先生作了英國官,咱們的小胡同簡直是國際聯(lián)盟!”
在《四世同堂》所描寫的時代,“先生”一詞已成為上層社會男性的泛稱,是對年長有學問的人的尊敬稱謂,有時也用來指稱老師、道士等。書中出現(xiàn)的相關稱謂形式有“姓+先生”“名+先生”“姓名+先生”“姓+老+先生”。例(27)中用“先生”這一尊稱指代“丈夫”,顯得更為文雅。
不過,書中的稱謂語系統(tǒng)中缺乏具有統(tǒng)指性的對女性的社交稱謂語?!靶〗恪薄疤钡榷加懈髯缘倪m用范圍,不像“先生”那樣用于泛稱,由此造成稱謂語的某些“缺位”現(xiàn)象[10]。例如:
(28)四大媽急忙給她們捶背,淚和言語一齊放出來:“不能都急死喲!錢太太!錢少奶奶!別哭嘍!”
“太太”是對已婚婦女的尊稱,但有著依附和從屬于丈夫的意味。“少奶奶”是和“少爺”相對的稱謂語,是少爺?shù)钠拮樱吧贍敗狈褐概f式家庭里的年輕男子。又如:
(29)老人看見高第,又揉了揉眼睛,問:“你不是冠家的大小姐嗎?”
“小姐”在宋元時是對地位低下的女子的稱呼。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漸由貶轉(zhuǎn)褒,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已經(jīng)轉(zhuǎn)為對未婚女子(通常是大戶人家的未婚女子)的敬稱。
除此之外,書中“老爺”“姨太太”等也是用來稱呼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的社交稱謂語,體現(xiàn)了封建等級觀念。
第三,稱謂語的感情色彩存在明顯的性別歧視。大多數(shù)職業(yè)稱謂語本沒有性別標志,指稱男女皆可,但由于人們的刻板印象,這類稱謂語似乎成了男性的專利,如果指女性的話,常常在前面加上表示性別的語素“女”,如“女學監(jiān)”“女特務”等。反映了過去職業(yè)女性稀少,而有些職業(yè)也被認為是不適合女性去做的。例如:
(30)東陽恍然大悟:“嘔!管女戲子的!牛郎織女天河配,不是一出戲嗎?”
(31)“……你看,日本人喜歡造就女間諜,一來是因為他們看不起女人,以為女人們膽子小,容易管束;……”
另一方面,一部分帶有否定評價的社會稱謂語,如果指稱女性,也常在這個稱謂語前面加上“女”字。例如:
(32)她忘記了冷,解開衣上的紐扣,露出那松而長的雙乳,教墻壁看:“你看,你看,我是女的,女光棍!為什么把我圈在這里?放我出去!”
元代民間將地痞無賴一類人物稱為“光棍”,明清兩代這一稱謂日益盛行。書中多次出現(xiàn)的“女光棍”都是對大赤包的敘稱,意在揭露她無恥惡劣的品行。而這里大赤包自稱“女光棍”,表現(xiàn)了她死到臨頭仍不知悔改。這類稱謂語也從側(cè)面反映了舊社會女性活動范圍狹窄,極少拋頭露面。
第四,稱謂語受身份制約。身份與稱謂語的關系十分密切。交際中,人們會因職業(yè)、職務、社會地位、文化水平等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稱謂語。例如:
(33)“沒什么消息,”瑞宣也不喜歡冠先生,可是沒法不和他敷衍?!昂衫峡丛鯓樱俊?/p>
(34)“前天,在孫清老家里,(丁老帥,李將軍,方錫老,都在那兒,)我們把西王母請下來了,還給她照了個像?!?/p>
(35)“怎么!你看哪,每打一次仗,小偷兒,私運煙土的,和嘎雜子們,就都抖起來一回。我知道的清楚,因為我是干警察的?!@次,就更不同了;來的是日本人,還有不包庇壞蛋琉璃球兒的?”
例(33)中,瑞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所以即使對自己看不上的冠曉荷也不會使用不禮貌的稱呼,而是使用了尊敬稱謂語“荷老”。
例(34)中,冠曉荷也使用了“姓名+老”的尊稱,是對有權有勢的朋友的背稱。表面上看他是講究禮節(jié)之人,實際上他卻自私自利,附庸風雅,稱“孫清老”是為了體現(xiàn)自己交游廣闊,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例(35)中,“嘎雜子們”是對那些不正經(jīng)、游手好閑之人的稱呼,“壞蛋琉璃球兒”則是詈稱,帶有憤恨的感情色彩。使用這些稱謂語的白巡長是地方巡警,長期接觸底層人民(包括罪犯)。由于社會動蕩、局勢緊張,他對不務正業(yè)、引起治安問題的人懷有強烈的不滿,會頻繁地使用詈語去咒罵他們。
綜上所述,《四世同堂》稱謂語數(shù)量豐富,不僅反映出鮮明的人物個性,也折射出獨特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通過對《四世同堂》稱謂語的描寫與分析,我們得以窺探抗戰(zhàn)時期北平淪陷區(qū)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風貌,從而更準確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深化對作品內(nèi)涵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