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華 韓真
【摘要】目的:對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療的150例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作為一般對象,并根據患者的治療意愿將其均分為觀察組(78例)及對照組(72例)。對照組采用冷刀錐切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對兩組手術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治療后3個月的復發(fā)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子宮頸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治療后3個月復發(fā)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有顯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實施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子宮頸更快更好的愈合,且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易復發(fā),值得推廣。
【關鍵詞】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冷刀錐切術;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對比
【中圖分類號】R1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64-01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常見的婦科病癥之一,此癥發(fā)生與子宮浸潤癌存在密切聯系,屬于癌前病變。此病致病因素包括吸煙、性傳播疾病、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免疫抑制以及MPV感染等[1]。此癥出現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臨床治療方面,主要采取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和冷刀錐切術兩種方法治療,為了進一步研究兩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療的150例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作為一般對象,并對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療的150例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作為一般對象,并根據患者的治療意愿將其均分為觀察組(78例)及對照組(72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1~52歲,均齡(37.14±2.67)歲;CIN分級:Ⅱ級41例,Ⅲ級37例。對照組年齡22~54歲,均齡(37.08±2.64)歲;CIN分級:Ⅱ級38例,Ⅲ級34例。兩組經對比一般資料,未有明顯差異,統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兩組可對比。
1.2 主要方法 本次入選患者均于月經結束后3~7d實施手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冷刀錐切術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體位指導,取截石位,并實施常規(guī)消毒鋪巾,然后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并將窺陰器做好放置準備,對子宮頸進行消毒。在子宮頸6點和12點位置分別縫合1針,然后使用7號線向下向外牽拉子宮頸,并將濃度為3%的復合碘液及醋酸涂敷于患者子宮頸處,觀察碘不著色區(qū)域范圍,在其外0.5cm左右位置將子宮頸黏膜環(huán)形切開,深度可達3mm,將子宮頸管作為軸線,向內側方向傾斜30°實施錐切術,深度可達2.0~2.5cm,對子宮頸進行錐形均勻切除,并對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同時在子宮頸管之中將碘伏砂條填塞其中,從而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并于術后48h將其取出。
觀察組通過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將功率設置為25~40W,并將其調至制定位置,將移形帶周圍0.5cm左右的正常組織作為切除的范圍,切除深度應為2.0~2.5cm,然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電凝止血,并使用無菌紗布給予創(chuàng)面壓迫1d,如果患者在期間出現較大的出血量,則應該使用縫扎術以及明膠海綿等方式進行止血。
兩組治療后,均給予3個月的回訪。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選擇的觀察指標為術中出血量、子宮頸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治療后3個月的復發(fā)率。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使用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20.0,將(x±s)代表計量資料,經t檢驗,將%代表計數資料,經X2檢驗,差異明顯時,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如表1所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子宮頸愈合時間、手術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有顯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如表2所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兩組有顯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后3個月復發(fā)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3個月隨訪觀察得知,觀察組出現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28%;對照組出現8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1.11%,觀察組治療后3個月的復發(fā)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兩組有顯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X2=10.0472。
3 討論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容易發(fā)展為宮頸癌,早期對其進行有效干預,可以使其避免向浸潤癌方向轉變[2],前子宮切除術是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的常規(guī)方法,此術雖能夠發(fā)揮較好的療效,但其創(chuàng)傷性過大,且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會因此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喪失,對于一些年輕患者,這種術式難以讓人接受[3]。而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以及冷刀錐切術成為當前臨床治療方面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4]。其中,冷刀錐切術能夠使患者宮頸解剖結構得以有效保留,可見病變部位完整的進行切除,可對患者的生育功能進行保留,而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操作更為簡便,且不需要進行麻醉,能夠更為徹底的將瘤變切除[5
綜上所述,對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實施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子宮頸更快更好的愈合,且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易復發(f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秀萍,史錦艷,楊淑云,等. 分析不同手術(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冷刀錐切術)治療高級別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69):20-21.
[2] 胡曉彥, 徐浩軍. 探討子宮頸冷刀錐切術和環(huán)形電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治中的臨床意義[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9):1462-1464.
[3] 張文靜.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經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療效對比[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9):1691-1692.
[4] 楊春,盛修貴.用宮頸環(huán)形切除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高級別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對比[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15):3-5.
[5] 劉江麗, 周毅惠, 周偉,等.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LEEP術后切緣陽性病例分析[J]. 長治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1(4):2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