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穎
[摘? ? ? ? ? ?要]? 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要發(fā)揮育人功能,中職語文的基本功能目前是為學生專業(yè)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今后是為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做事之前先做人,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課;育人功能;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222-02
一、職校語文課程的現狀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是智育目標,又是德育因素,應該著眼于對公民心智健全的培養(yǎng),在職業(yè)學?!耙跃蜆I(yè)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重專業(yè)課程,輕基礎課程的現狀已呈現,基礎課被邊緣化已成常態(tài),語文課面臨“教師教什么、如何教、為什么教,學生學什么、如何學、為什么學”的困惑。語文課“無用論”“無聊說”不絕于耳,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真的一無是處嗎?值得深思!
二、職校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我們既需要培養(yǎng)愛因斯坦,也需要培養(yǎng)愛迪生,也需要培養(yǎng)魯班。建設教育強國,職業(yè)教育非常重要??梢姡殬I(yè)教育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重頭戲。那么職業(yè)教育中基礎學科語文課程的發(fā)展呢?改造這個世界的是人的精神,引領人的精神成長的是教育,可以直接而有力地完成對青少年精神發(fā)展進行引領與滋養(yǎng)任務的,就是語文教育。[1]中職生因其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基礎較差,語文素養(yǎng)較弱導致中職生整體素養(yǎng)不高,綜合素質不強,這不僅影響中職生個人成長,同時也阻礙社會的發(fā)展。
語文課程育人功能表現在德育和美育等方面。德育是教育的根本,語文有著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功能。部分中職生心理脆弱、感情沖動、情感冷漠、上網成癮、不思進取等問題較為突出,因而德育極其重要,而語文課程可以滲透德育。
美能生情,能讓人產生羨慕之情;美能生樂,能讓人產生濃厚的興趣。美育即美的教育,美育能怡情冶性、養(yǎng)志導善、健體美魄等功能,而中職語文課可發(fā)揮美育功能。在如今,“殺馬特”般奇裝異服、露臍裝滿足部分中職生的另類審美;艷麗的紅嘴唇是部分中職生獨特追求的時代,重塑中職生的審美觀成為大勢所趨。
三、如何在《我的空中樓閣》的教學中發(fā)揮育人功能
(一)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肩負著繼承祖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語文教師只要本著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去教授語文,胸懷和格局不一樣,教育結果自然也不一樣,不然的話,教師或許終生只能是麻木而繁忙的教師,所教的學生也或許是茫然而疲倦的學生。教師的生命少了張力,教育工作黯然失色;學生的眼里缺了靈氣,學習生活得過且過。[2]在《我的空中樓閣》教學中,引用古詩詞導入,創(chuàng)設傳統文化情境,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之美中浸潤可發(fā)揮育人功能。我在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傳統文化古詩詞對“山”意境的構造,比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在《畫》這首詩寫到“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對詩意的生活的營造。聯系本篇課文,本篇課文也與山有關系,也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置身于創(chuàng)設的這種特定的情景中,就會帶著對“美”的憧憬和急于領略美景的期待,體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引發(fā)強烈的情感共鳴。在課程開始時,就讓學生與古詩詞一起進入本篇課文,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的空中樓閣》一文引用了很多古詩句,讓文章極富詩的意境美。比如說“山也虛無”出自王維《漢江臨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化用李白的《望天門山》“孤帆一片日邊來”,“山如眉黛”化用了王觀《卜算子》中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等,基于此,我不忘踐行傳承傳統文化,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查閱相關的古詩詞,并制作PPT課件,上課時請學生分享和解讀。
(二)審美情趣的熏陶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要達到并且是必須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興趣愛好,陶冶品德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3]在職業(y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感受文本中的景物美、語言美、情懷美,從而讓學生在欣賞和鍛煉中提高審美情趣。小說、詩歌、散文中營造了許多或是清新淡雅,或是意蘊深刻,或者迷離飄渺,或者雄奇壯麗的意境,這些意境都極富藝術美、自然美。通過這些資源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起模仿創(chuàng)造的欲望,又能健體美魄,陶冶性情。
在《我的空中樓閣》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品三美(畫面美、語言美、情懷美)的形式來學習本篇課文。在品畫面美階段,首先,我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提升學生審美情操。通過把文學語言和音樂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文中描繪的景與物、表達的情與意,扣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思想的共鳴。接著我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給小屋以“……之屋”的形式取名,理清文章脈絡,明白作者寫了什么,并讓學生閉上眼睛聯想小屋的風景圖,領悟畫面美。
首先,學會品味散文的語言,走進散文語言的審美世界,才是真正撬開散文的大門。在揣摩語言美階段,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作者的遣詞造句,體味文章的語言美。首先引導學生從修辭和句式入手來揣摩語言美,通過我自己示范揣摩,引導學生學會從修辭的作用入手分析,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薄吧饺缑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我是這樣分析的:“老師來揣摩下這里的語言美,這里用到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把山比作是美女的眉,小屋比作是眉梢的一顆痣,體現了山的形狀與小屋的玲瓏醒目,小屋與山渾然一體,令人聯想到妙齡女子嫵媚動人姣好面容。作者意猶未盡,連續(xù)用了多個比喻來增添畫面的意境,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把山比作一望無際的水面和遼闊無邊的天空,小屋比作是一片風帆、一只飛雁,動靜結合,使原本靜止的大背景增添一點靈動的色彩,使整幅畫面充滿情調和生氣,怎么能不令人駐足品味呢?”其次,通過引導學生揣摩文中極富藝術感染力的詞語,體會文中深層意蘊詞語所折射的藝術美。如在第三自然段:“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币龑W生細細體會“飄”和“掠”這兩個動詞的效果,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體會語言帶給我們的意境。最后,引導學生對本篇課文句式的注意,本課對稱句式和長短句是最吸引人的,如“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一片藍,那是檣;一片白,那是窗”等,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句式的整齊美和參差美。
(三)思想情感的熏陶
語文教材就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這類作品,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拓寬視野、豐富人生,還能讓學生在那類形神俱佳、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中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收獲精神的洗禮。當前的中職生在“三觀”方面有些迷茫,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學生對物質的追求太過于庸俗,《我的空中樓閣》這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做一個有情懷的人。
在感受情懷美階段,我通過設置尋找李樂薇的精神家園和尋找我的精神家園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懂作者的精神家園以及構思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篇課文作者借小屋表達的是一種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獨立人格的追求,那么如何讓學生領悟到呢?在尋找李樂薇的精神家園時,我設置了四個問題: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寫小屋,那么文中小屋的特點有哪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借小屋寫情懷,這是一種什么手法?標題“我的空中樓閣”的內涵……引導學生思考,理解作者的情懷,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尋找我的精神家園階段,我聯系當下的熱點新聞事件,一位女教師的辭職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聯想到都市化的生活讓人們抱怨不止,于是乎不走尋常路,選擇另樣的生活,那么學生心目中是否也有一幢小屋?它是怎樣的模樣?你打算用什么建設自己的小屋?展開討論,分享交流,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愿小屋在繁華的城市……也有的學生會說我愿小屋在偏遠的鄉(xiāng)村……說說理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后我總結: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之屋,也許它不大,但是足夠寧靜祥和;也許它只是一陋室,但是足夠獨立安靜,用顧城的一句詩來總結本篇課文: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非常美妙。這是一種境界,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靈凈土,找到自己的空中樓閣,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價值觀進行重構,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表現美的能力,我設置了拓展表現美的課外活動,即在課外搜集與空中樓閣主題相關的詩詞、美文,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片、文章等,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領悟作者的思想。
四、結語
中職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發(fā)揮可以滲透到每一堂語文課中,發(fā)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馬瑩.論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與語文教師精神品質構成[J].中國成人教育,2009(13).
[2]王明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育人功能之研究[J].學周刊,2016(6).
[3]徐彩玉.淺談高中語文課堂的育人功能[J].語文學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