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林
一、整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美國信息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只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如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難點是對課文的理解。我們運用動畫制作軟件Fiash制作了一個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直觀的情境: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月亮就像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在白云之間、在閃閃的星星的陪伴下、在悠揚的鋼琴曲中遨游。使每個學生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好像自己也坐在月亮上。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小船是什么樣的、在小船里看到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問題都迎刃而解。在課堂上,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重點難點松突破,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整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我們要培養(yǎng)出能力強的一代新人。信息技術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代更新的各類知識,可以讓學生們自由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整合中的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qū),為激發(fā)學季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三、整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而且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是因為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單純依據(jù)語言敘述要求兒童進行一定的思維操作,將會讓他們感到極端抽象和困難。因此,老師們要善于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優(yōu)化了的情境,讓學生融于情境中,主動進行思考、控索,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
四、整合中心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孕育“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和諧的教育情境營造戶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有利于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產生共鳴。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我課前作了精心的準備,在開課時,展示了周總理生活中的精彩圖片:和青少年一起談論讀書:晚餐就是一小碟花生米和一杯清茶;夜深了,還在埋頭批閱一尺來高的文件等,這使學生發(fā)自內心感受到這是一位好總理。當播放十里長街上人們揮淚送別總理的實景錄像時,很多同學都禁不住失聲痛哭,我抓住時機指導學生配樂朗讀,學生在哽咽中讀完這篇文章。整節(jié)課,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迸發(fā)出對周總理的尊敬愛戴之情,并決心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以完成總理的遺愿。
五、整合注重了“因材施教”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因材施教“。這是一條以人為本的先進的教學思想。然而,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而言,很難真正做到這點,經(jīng)常是“一刀切”。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yōu)于任何其他教學媒體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時地反饋信息,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地指導,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與語文教學整合,既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個性,也可以照顧到學生的共性,因而可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可以實施協(xié)作式學習策略,快者快學,慢者慢學,既能讓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吃得飽”,又不會讓接受能力弱的同學“漲”得難受。為學生提供了對機同問題的不同層次、不同的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六、整合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
“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同樣,現(xiàn)代教育理論也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即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學生則是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運用任務驅動原理,將學生置于網(wǎng)絡的海洋中,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一旦明確后,學生就會積極地、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教學品德與社會課《有限的水資源》一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兩副截然不同的畫面:一幅是浩瀚的海洋水在奔騰不息的流淌;一幅是排著隊在等水的焦急的人群。學生一看到這樣的畫面,疑問便應運而生:水資源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呢?有的學生認為是無限的,有的認為是有限的。于是各自帶著疑問,開始在網(wǎng)絡構建的知識海洋中查找資料,然后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最后,在大量的事實和數(shù)字面前得出正確的深刻的結論:水資源是有限的。這不是教師解釋說明的結果,而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結果,他們經(jīng)過主動和探索和比較、開放的懷疑和嘗試、充分的選擇和確認得來的,毫無疑問,將會掌握的更加深刻。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饒有興趣地查找信息,那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知識表現(xiàn)形式,不公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數(shù)量,增強了知識的記憶。
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去努力搶占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制高點。以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或者與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問題進行整合,這對拓寬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作為培養(yǎng)跨世紀新人的老師,要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xiàn)代化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