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通過分析常規(guī)實況資料以及EC-thin預報模式對比分析,對2018年12月7日20時至9日08時和2019年2月23日08時至14時發(fā)生在九江兩次可觀測降雪的成因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在降水充足的條件下,500hPa溫度場成雪條件充足,中低層及地面溫度不能使得固態(tài)降水完全融化時,到地面就形成可觀測固態(tài)降水。
Abstract: By analyzing conventional live data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thin forecasting models, the causes of two observable snowfalls occurred in Jiujiang from 20:00 to 9:00 on December 7, 2018 and from 08:00 to 14:00 on February 23, 2019 were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fficient precipitation, the 500hPa temperature field has sufficient snow conditions,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a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cannot completely melt the solid precipitation, and the observed solid precipitation is formed on the ground.
關鍵詞:可觀測固態(tài)降水-雨夾雪;溫度
Key words: observable solid precipitation-sleet;temperature
中圖分類號:P46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3-0230-03
0 ?引言
降雪預報服務工作時氣象臺預報日常工作之一,特別是初雪預報服務工作尤為重要,但是總是有些降雪條件不是很充足的時候,預報員往往要糾結(jié)要不要報降雪,從而影響預報準確率,長久以來,氣象工作者們做了大量的降雪模型以及降雪指標,并且碩果累累。使得在過程性降雪過程中,使得預報員對降雪預報的準確率極高,眾多學者[1-6]均是認為(29°N,120°E)為華東地區(qū)的雨、雪地理分界線,主雪區(qū)為29°N以北且120°E以西的區(qū)域。但是在弱的形勢面前,雨,雪相態(tài)的預報難把握,準確率不高,以此推測,是否未來預報準確率提高,是否要更加探索弱降雪預報極限值?;诖?,本文對此次可觀測固態(tài)降水-雨夾雪進行分析,積累預報經(jīng)驗,提高預報員在遇到此次相似天氣過程判斷雨,雪相態(tài)的預報服務。
1 ?天氣實況與服務情況
2018年12月7日20時至9日08時九江地區(qū)出現(xiàn)了雨夾雪、雪天氣,以廬山風景區(qū)中到大雪,積雪深度4厘米為最大;廬山市、彭澤、湖口出現(xiàn)7級偏北大風,最低氣溫零下0.4~0.3℃(廬山風景區(qū)零下8.8℃),有道路結(jié)冰。據(jù)統(tǒng)計廬山冰凍天氣為歷史罕見,造成該地連續(xù)5天斷電,部分通信中斷。12月6日九江市氣象臺對外發(fā)布了“7~10日我市有一次較明顯低溫雨雪冰凍大風天氣過程”,強調(diào)7~8日偏北風加大,江湖水面和平原河谷陣風6~7級;7日晚~8日雨轉(zhuǎn)雨夾雪或小雪、局部中到大雪。建議低溫雨雪冰凍大風天氣將持續(xù)3~4天,對農(nóng)業(yè)設施、交通安全、建筑工程、水電氣供應等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各有關部門需提前制定預案,加強管理和調(diào)度,避免和減少雨雪冰凍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九江市氣象臺制作呈閱件、氣象情況反映等服務材料6期,發(fā)布寒潮、大風、道路結(jié)冰預警8期,啟動應急響應三級。
2019年2月23日08時至14時九江全區(qū)出現(xiàn)明顯的雨夾雪天氣,但是無積雪,關于此次預報服務工作,中期沒有預報到,短期沒有預報到,短臨空報,此次出現(xiàn)可觀測的固態(tài)降水,被動的氣象信息服務工作。從而可以看出空報影響預報準確率。
2 ?實況分析
2.1 2018年12月7日20時至9日08時實況分析
(圖1)分析12月7-9日500hPa高緯,東北冷渦東移南調(diào),其后NW氣流直達江南,中低緯東亞大陸為西南大槽。500hPa7日20時-8日20時橫槽轉(zhuǎn)豎,影響九江地區(qū),溫度場實況:7日20時-13℃線控制九江地區(qū),8日08時至20時-12℃線控制九江地區(qū);700hPa西南急流強盛7日20時和8日08時最大風速22、26m/s,8日20時略有減弱18m/s,0℃線始終在長江沿線,并未壓下(九江南北溫度0720:2至-2℃、0808:3至-3℃、0820:1至-0.3℃),850hPa受持續(xù)冷切變線影響,風場實況(0720:4m/s、0808:6m/s、0820:4m/s),7日20時0℃線壓至贛中,-4℃線位于沿江附近,8日08時至20時-4℃線控制贛北(九江南北溫度0720:-0.9至-9℃、0808:-4至-7℃、0820:-2至-7℃),850hPa受持續(xù)冷切變線影響,風場實況(0720:4m/s、0808:6m/s、0820:4m/s);925hPa偏東北急流強盛(0720:12m/s、0808:10m/s、0820:12m/s),從海上帶來充足的水汽,7日20時0℃線位于贛中北部,-4℃線壓到彭澤地區(qū),根式觀測實況彭澤站出現(xiàn)純雪,8日08時至20時-4℃控制九江地區(qū)(九江南北溫度0720:-2至-5℃、0808:-3至-6℃、0820:-3至-6℃);海平面氣壓場7日20時西伯利亞冷中心1065hPa,途徑河套一路南下直至1035hPa壓至九江地區(qū)并影響,8日08時至20時持續(xù)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市處于1037.5和1035之間,九江鄱陽湖周邊臺站出現(xiàn)7到8級大風。
2.2 2019年2月23日08時實況分析
(圖2)分析中看出500hPa南支槽不斷分裂出的短波槽影響九江地區(qū),溫度場(-13至-14℃)成雪條件良好,700hPa切變線影響,溫度場(-1至1℃),850hPa東北氣流中,溫度場(-1至-2℃),925hPa偏東北氣流中,溫度場(0至1℃),可以看出500hPa成雪降落,700hPa、850hPa、925hPa溫度場不足以使得純雪完全融化,同時也不能提供降雪增長條件,西伯利亞冷中心1060hPa,途徑河套以東,而對九江影響的海平面氣壓(1025至1027.5),由于此次冷空氣相較于圖1冷空氣對九江地區(qū)影響并不強,除了高山站點(廬山)考慮雪和冰凍,其他站點均未考慮降雪條件。但是實況出現(xiàn)了可觀測固態(tài)降水-雨夾雪。
2.3 平均溫度實況對比分析
(圖3)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12月7日平均氣溫和2019年2月23日平均氣溫均是2.9℃,但是綜合圖1及圖2分析可以看出圖1的天氣形勢相比較圖2天氣形勢明顯。但是在2019年2月23日08時同樣出現(xiàn)了可觀測固態(tài)降水-雨夾雪。
3 ?結(jié)論
對比總結(jié)2018年12月7日20時至9日08時和2019年2月23日08時的實況分析可以得出在整層降水條件充足,尤其是500hPa成雪條件充足,在500hPa溫度處于-12至-13℃、700hPa溫度(-1至1℃)、850hPa溫度(-2至-1℃)、925hPa溫度(-2至1℃)、海平地面中心1060hPa,影響九江地區(qū)1025至1027.5hPa,地面平均氣溫在2.9℃,綜上各層溫度條件,使得雪在下降的過程中不能充分融化,從而形成可觀測到固態(tài)降水-雨夾雪。
參考文獻:
[1]劉熙明,許愛華.降雪與凍雨天氣研究回顧[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8,31(4):59-64.
[2]許愛華,劉波,鄭婧,等.江西凍雨氣候特征分析及頻發(fā)地帶成因探討[J].暴雨災害,2011,30(1):6-10.
[3]許愛華,喬林,詹豐興,等.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氣過程的診斷分析[J].氣象,2006,32(3):49-55.
[4]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313-319.
[5]趙思雄,孫建華.2008 年初南方雨雪冰凍天氣的環(huán)流場與多尺度特征 [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08,13(4):351-367.
[6]鄭婧,許愛華,許彬.2008年江西省凍雨和暴雪過程對比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8,31(2):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