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崗位服務課程”是育英學校開設的勞動教育特色課程,它把勞動教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立足于校內,立足于當下生活,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真正實現(xiàn)“校是學生的校,班是學生的班”。
我們基于班級需求和學生需求,逐步建立具有班級文化特色、人人尊重并認同的班級制度。每十周我們會請學生在全班述職,全體學生打分,進行分級評價,錄入學校的評價平臺。班級制度建設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建班之初,從班委到小組長,再到每名學生的崗位,都是學生通過競聘完成的。學生們根據(jù)班級需求不斷增加和調整崗位,班主任并不在此過程中發(fā)號施令,只是針對現(xiàn)象和暴露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使其根據(jù)班級的需要和個人的喜好承擔相應的崗位。于是,本來一天掃兩次的地面變成掃6次,還有的崗位是束窗簾、開關窗、喊號子、擺桌椅、檢查瓶裝水、檢查“雜貨鋪子”……兩個多月內,崗位分工表至少調整了十余次。
到了第二學期,學生基本明晰了自己的崗位,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主動擔當責任。那么,如何評價學生們的履責情況呢?我啟發(fā)班委們自主設計了崗位督促評價表,評價班級崗位履責情況。通過督促,讓學生們注重過程中的每一天。掃地、擦黑板等顯性化、易于評價的工作崗位由擔崗學生完成任務后自覺記錄工作進程。班級衛(wèi)生、教室環(huán)境較之以往大有改進,相應工作無需老師提醒督促。但是,許多隱性工作不容易評價,如澆花、開窗通風等細節(jié)崗位仍存在問題。
在學生層面,我啟發(fā)學生們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崗位職責;在班委層面,我提出讓班委們對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評價。此外,班主任、科任教師們會對班委和課代表們進行評價。這樣,班級逐步形成一個教師、班委、組長、組員的責、權、利相互平衡、相互促進的局面。
為了規(guī)范崗位職責,學生們分別設計了普通同學和班委責任單,表達了自己的崗位宣言——擦黑板崗的劉奕彤說:“我希望能為老師們帶來一個干凈的書寫板,為同學們帶來一個干凈整潔的視野。”整理講臺崗的陳藝萌說:“我希望老師們在上課時能有一個干凈的講臺、愉悅的心情”……學生們把責任單整理成責任冊,張貼在教室里,還成立了點贊委員會,印制了點贊冊,提升了服務品質。
在“崗位服務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們經(jīng)歷從努力完成任務到積極建設班級,從想方設法掙分到享受井然有序的紀律。教師則從“管班”走向“帶班”,從常規(guī)瑣事上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生成長和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