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宇
(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結核防治所,遼寧 沈陽 110021)
慢性支氣管炎指支氣管黏膜、氣管及周圍組織出現(xiàn)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的疾病,并且以咳痰及咳嗽為典型臨床癥狀,好發(fā)于冬春交替之際及超過55歲的老年人群。有研究資料顯示,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尚未存在確切的致病因素,傾向于多種致病因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例如:感染因素、有害氣體、有害顆粒及其他因素等[1]。同時,慢性支氣管炎具有反復發(fā)作、病程綿長及起病緩慢等鮮明特點,并且急性期咳嗽、喘息及咳痰等臨床癥狀加重。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小青龍湯配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收治于我院96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視為研究主體對象,納入時間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為參照劃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8例。其中,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61歲、平均年齡(67.1±3.5)歲;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最大年齡87歲、最小年齡61歲、平均年齡(66.9±3.4)歲。根據(jù)上述資料可知,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表明具有納入對比研究價值,并且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悉此次實驗內(nèi)容自愿簽署實驗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實行常規(guī)低流量吸氧、平衡電解質、止咳化痰、平喘解痙及抗感染等治療。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治療,即:每日2次每次0.4 g靜脈注射鹽酸左氧氟沙星。觀察組患者實行小青龍湯及針灸配合治療,即:①按中醫(yī)辨證治療理念,開方小青龍湯選擇炙甘草6 g、白芍10 g、白芥子12 g、細辛6 g、制半夏15 g、干姜5 g、五味子10 g、桂枝6 g,炙麻黃10 g,針對咳嗽癥狀明顯的患者以原方為基礎去掉桂枝添加桔梗10 g、杏仁10 g,針對痰鳴音嚴重的患者以原方為基礎添加款冬花12 g、射干12 g,針對濕熱痰壅的患者以原方為基礎添加膽南星10 g、黃芩12 g,上述藥方均每日1劑加水1000 mL大火煎煮得藥液500 mL分早晚2次溫服;②針對氣海穴、關元穴、尺澤穴及雙太淵穴使用毫針直刺5分,針對膏盲穴、膈俞穴、定喘穴、雙側肺俞穴及大椎穴使用毫針斜刺5分,針對雙側足三里穴使用毫針直刺1寸,上述穴位針刺后均得氣留針15 min,并且針刺后切1分厚生姜使用干凈針頭刺出7個孔放置于穴位上,再接上艾條控制與穴位間距離不得超過1寸再針灸3 min。一旦針刺穴位皮膚出現(xiàn)水皰則停止針灸進行抗感染治療,治療期間不得食用辛辣及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且戒煙戒酒。
1.3 判定標準:以臨床癥狀恢復程度為參照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經(jīng)胸部X線片發(fā)現(xiàn)片狀陰影消失超過80%、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經(jīng)胸部X線片發(fā)現(xiàn)片狀陰影消失超過50%、臨床癥狀及胸部X線片陰影無任何變化為無效[2-3]。同時,納入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等指標進行記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選擇為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選擇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選擇百分率(%)為表示形式,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選擇χ2進行檢驗,一旦P值低于0.05則表明兩組數(shù)據(jù)間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經(jīng)統(tǒng)計,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7例、無效13例,總治療有效率為72.92%;觀察組24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治療有效率為93.75%。從治療有效率指標來看,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93.75%及72.92二者相比差異顯著,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從FEV1、FVC及FEV1/FVC指標來看,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幅度差異顯著,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組別 FEV1(L) FVC(L) FEV1/FVC(%)對照組(n=48) 治療前 1.27±0.23 1.63±0.25 47.31±5.71治療后 1.72±0.35 2.21±0.42 61.15±6.13觀察組(n=48) 治療前 1.26±0.25 1.62±0.29 47.19±5.65治療后 2.18±0.36 2.71±0.43 73.11±8.21 t- 6.493 5.285 7.137 P- <0.05 <0.05 <0.05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慢性支氣管炎屬于痰飲、喘證、咳嗽等癥范疇,一旦急性發(fā)作時咳痰及咳喘等痰熱肺熱壅癥狀加重,患者普遍為外感風邪束縛其自身肺氣且部分患者喜嗜煙酒及辛辣食品,造成灼津生痰及阻塞氣道[4]。按中醫(yī)辨證治療理念,開方小青龍湯選擇炙甘草去痰止咳、選擇白芍平肝止痛、選擇白芥子溫肺豁痰、選擇細辛祛風散寒、選擇制半夏燥濕化痰、選擇干姜溫中散寒、選擇五味子生津滋腎、選擇桂枝溫通經(jīng)脈及選擇炙麻黃祛風散寒,諸藥合用符合中醫(yī)治病治本理念[5]?,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小青龍湯具有恢復纖毛運動、保護氣管黏膜上皮、緩解氣管痙攣、改善炎性結構及減輕炎性滲出等作用,取得令人滿意的抗病毒及抗菌效果。相較于藥物治療,針灸治療刺激溫熱,具有扶正祛邪、健脾益腎及益肺理氣等作用,并且所取尺澤穴及太淵穴均為手太陰肺經(jīng)輸穴及合穴,能有效調理肺氣充分發(fā)揮其止咳化痰的作用。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實行小青龍湯及針灸配合治療的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肺功能各項指標,有利于機體康復。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