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芳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處方腳注是中藥處方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歷代醫(yī)藥學家非常重視中藥腳注[1]。近年來,PDCA循環(huán)(戴明環(huán))在質量控制方面的廣泛應用[2],取得了滿意效果。為加強對處方質量的管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結合《處方管理辦法》[3]、《三級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7版)》[4]等對中藥飲片煎煮腳注的規(guī)定,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我們將PDCA循環(huán)借鑒運用于減少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錯誤,規(guī)范中藥飲片處方書寫,對三甲評審細則內容持續(xù)改進、合理有效應用中藥、降低醫(yī)療差錯事故具有積極的意義。我院中藥飲片處方常出現煎煮腳注錯誤,2017年7~12月不規(guī)范書寫問題占總中藥飲片處方比例約5.2%。我院于2018年1~6月開展了以“減少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錯誤”為目標的品管圈活動,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每月各100張中藥飲片處方(含門診部和住院部),將其分為PDCA活動前(2017年7~12月)、活動中(2018年1月)和活動后(2018年4~6月),匯總分析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錯誤率。
1.2 方法
1.2.1 成立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PDCA工作組。本著自愿原則組成工作組,包括中藥房工作人員、臨床藥師、臨床中藥師等共8人,設組長1名。
1.2.2 現狀把握:我院中藥飲片處方(包括門診和住院)常出現煎煮腳注錯誤,2017年7~12月不規(guī)范書寫問題占總中藥飲片處方比例約5.2%。如薄荷、砂仁等含揮發(fā)油成分較多的中藥無標注“后下”,無需特殊煎煮的成分如貝母標注“先煎”等不規(guī)范書寫問題。
1.2.3 目標設定:由2017年7~12月腳注錯誤處方數柏拉圖(圖1)可以看出,涉及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錯誤的類型有:漏標注、標注錯誤、藥房攔截的數量。依據“找出產生造成最大錯誤(80%)的主要因素(20%)”,即80/20之原理[5],可知該三項為形成中藥飲片處方煎煮腳注錯誤的主要力量,故應列為優(yōu)先解決之要因。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累計百分比×圈能力)=5.20%-(5.20%×76.32×80.00%)≈2.00%,故設定在半年內將中藥飲片腳注錯誤處方比例降至2%以內(圖2)。
圖1 2017年7~12月腳注錯誤處方數
圖2 腳注不合格率目標值設定
1.2.4 制定計劃并實施:通過頭腦風暴會議分析的原因為:無具體管理措施、醫(yī)院培訓不到位、醫(yī)師不熟悉中藥飲片特殊煎煮內容、醫(yī)師不重視飲片處方煎煮腳注的開具、藥師發(fā)藥前干預不足、處方點評未能做到所有處方點評、患者不配合處方修改、HIS系統(tǒng)不支持智能化中藥飲片特殊煎煮腳注的功能等(圖3)。根據分析,確定5個根本原因,并按對策方案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改善,見表1。
1.2.5 減少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率計劃推進表:見表2。
表1 減少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對策制定及施行時間
表2 減少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率計劃推進表(甘特圖)
表3 改善前后數據對比表
圖3 中藥飲片處方煎煮錯誤的原因分析
對PDCA活動前、后中藥處方腳注不合格率進行對比,2018年5月中藥飲片處方腳注不合格率為1.6%,降低了3.6%(圖4),達到預期效果降至2%以內的目標。見表3。
圖4 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率
中藥處方腳注具有“醫(yī)藥結合”的特別需求的特征,是中醫(yī)師簡明地指示調劑人員對該味藥的飲片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6],其共同目的是保證合理有效應用中藥。本研究通過根本原因分析法結合魚骨圖,找出中藥飲片處方腳注錯誤率高的原因,并通過PDCA循環(huán)進行干預,使飲片處方腳注錯誤率降低,達到了預期效果,但仍存在部分未解決問題:HIS系統(tǒng)未完善,難以實現從程序上杜絕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處方的開立;臨床藥師數量不足,藥學服務無法覆蓋全院。另外,由于醫(yī)師重視處方點評工作,對部分點評結果提出了質疑。因此,擬把沒有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huán),持續(xù)有效管理中藥飲片煎煮腳注錯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