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焦荻 宮國義 張海英 郭紹貴 張潔 許勇
目的與意義:西瓜枯萎病是一種世界性的毀滅性土傳真菌病害,是導致全球西瓜產量和品質降低的最嚴重障礙。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鐮孢屬尖孢鐮刀菌引起的,研究西瓜抗枯萎病菌生理小種1和2的遺傳分析和染色體定位,將有利于高效改良栽培西瓜的枯萎病抗性,為開展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輔助育種提供技術支撐。
材料與方法:以來自中國優(yōu)良栽培品種‘97103與美國的栽培品種‘PI 296341-FR雜交的103個重組近交系(RIL)組成的F8群體為實驗材料。每個品系挑選生長一致的15株植物,用于枯萎病致病菌接種。其中‘Sugar Baby 和‘Black Diamond作為FON生理小種1(FON-1)感病品種對照,‘Charleston Gray‘Crimson Sweet和‘Calhoun Gray作為FON生理小種1的抗病品種對照?!瓹alhoun Gray作為FON生理小種2(FON-2)的感病品種對照,‘SY630作為FON生理小種2的抗病品種對照。結果使用SAS 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方差分析(ANOVA)。根據Knapp等人計算H2置信區(qū)(CI)。使用SAS在平均基礎上計算Pearson在所有環(huán)境中的性狀之間的表型相關系數。并檢測FON生理小種1和生理小種2抗性QTL,以及接種FON-2的SNP標記。
結果與分析: 接種FON-1和FON-2后,‘97103的發(fā)病指數高于‘PI 296341-FR。在RIL群體中觀察到FON-2抗性的超親分離,而未檢測到FON-1和FON-2抗性的平均疾病指數的變化,平均疾病指數分別為0.53和0.66。
FON生理小種1和生理小種2抗性測試中,接種FON生理小種1后,第21天RILs系存活近一半,R:S=1:1,表明FON-1的抗性可能受1個主效QTL的控制。接種FON生理小種2后,RILs系中只有1/4存活,R:S預期比例為1:3,表明FON-2的抗性可能受兩個主效QTL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FON-2接種后的第21天存活的23個植株中,有16個在接種FON-1后仍存活。因此選擇對FON-2具抗性的材料更有意義。
在‘97103與‘PI 296341-FR群體中檢測FON-1和FON-2抗性的QTL,檢測到FON-1的1個主要QTL。在1號染色體上檢測到的主效QTL(Qfon1.1)位于1bin2(5cM)和1bin3(7.1cM)之間,對于FON-1性狀,最大LOD=13.2,解釋了48.1%的表型變異?;趩螛擞浄治鰴z測FON-1的最近標記BVWS02309(655,755-655,染色體1上的903 bp)。如同預期,加性效應值表明野生登記親本‘PI 296341-FR在Qfon1.1基因座上貢獻了有利的等位基因。在FON-1中發(fā)現的這個主效QTL比之前報道的6.1 cM(染色體1上的2.3-8.4 cM)具有更窄的定位區(qū)間(2.1 cM)因此,本研究中報道的標記對于育種者選擇FON-1抗性是有價值的。
在9號染色體上檢測到FON-2(Qfon2.1)的第1個QTL位于在9bin8和9bin9之間,最大LOD=3.3,并解釋了13.7%的表型變異。 FON-2(Qfon2.2)的第2個QTL位于10bin35和10bin36之間的10號染色體上,最大LOD=3.1,解釋了12.5%的表型變異,正如所料,來自野生種質親本‘PI 296341-FR的等位基因在QTL Qfon2.1對FON-2抗性有貢獻,而親本品種‘97103與檢測到的QTL Qfon2對FON-2抗性有關。這種現象表明,RIL群體中FON-2抗性可能發(fā)生超親遺傳,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一些RIL系具有比‘PI 296341-FR更高的抗性。
抗FON生理小種1的主要QTL區(qū)間含有84個基因。其中幾種可用于今后對西瓜FON生理小種1抗性的研究。一種受體激酶(Cla004916),一種葡聚糖內切-1,3-葡糖苷酶前體(Cla004990)和3種位于FON-1 QTL和側翼1M基因組區(qū)域的酸性幾丁質酶(Cla004914,Cla004920和Cla004921)。在Qfon2.1 QTL區(qū)域發(fā)現一種脂氧合酶(Cla014845)基因,5種受體樣激酶(Cla014853,Cla014955,Cla014972,Cla014725和Cla014728)和4種谷胱甘肽S-轉移酶(Cla014674-Cla014677)基因。已知脂氧合酶蛋白參與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防御機制(Yan等人,2013),而受體激酶在病原體識別和植物的生長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谷胱甘肽S-轉移酶參與谷胱甘肽依賴性解毒途徑,其在異生素的解毒中起關鍵作用。從該結果可以推斷,4種谷胱甘肽S-轉移酶可能參與賦予對真菌感染的抗性。在Qfon2.2中,存在一種精氨酸生物合成雙功能蛋白(Cla017879),2種受體激酶蛋白(Cla017918和Cla017919)和一種脂質轉移蛋白(Cla018045)。其中脂質轉移蛋白(LTP)基因沉默的轉基因番茄植物表現出對枯萎病的疾病易感性降低(Krasikov等,2011)。有趣的是,觀察到的癥狀減輕與已知的植物防御報告基因(PR-1和WIPI)的表達譜改變無關。這項工作表明,脂質轉移蛋白是番茄對枯萎病的完全易感性所必需的(Krasikov等,2011)??紤]到親本栽培品種‘97103與檢測到的QTL Qfon2.2的FON-2抗性相關,有可能的是,易感性相關的脂質轉移蛋白(Cla018045)的低表達促成了RIL群體中的FON-2抗性。
使用20個重新測序的西瓜品種測試SNP標記的有效性,所有20個重新測序的種質都與FON-1_Chr1SNP_502124位點的FON-1表型相匹配,表明該標記用于育種計劃的準確性很高。雖然20個重新測序序列的種質代表了所有3種類型的西瓜,但重新排序的種群規(guī)模并不大;因此,我們在由Black Diamond 和 Calhoun Gray雜交后代231株F2群體中測試了SNP標記。接種FON生理小種1后第21天,F2群體中229株植物的表型與基于SNP標記Chr1SNP_502124的基因型的預測一致,表明該SNP標記可以有效地用于FON-1選擇。為了將FON-1抗性性狀引入商業(yè)雜交品種,使用FON1_Chr1SNP_502124進行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程序以選擇FON-1抗性。在FON-1_Chr1SNP_502124基因座上含有SY630基因型(雜合子)的所有植物在由中國優(yōu)良品系KYF 9 SY630雜交產生的61株BC1群體中顯示出FON-1抗性。
結? ? 論: 在‘97103與‘PI 296341-FR群體中檢測到的主效QTL(Qfon1.1)比之前報道的6.1 cM(染色體1上的2.3~8.4 cM)具有更窄的間隔(2.1 cM),并開發(fā)了FON-1_Chr1SNP_502124分子標記,該標記對于育種者選擇FON-1抗性是有價值的。在9和10號染色體上分別檢測到一個QTL FON-2(Qfon2.1)和FON-2(Qfon2.2),在Qfon1.1 QTL區(qū)域發(fā)現1種受體激酶(Cla004916),1種葡聚糖內切-1,3-葡糖苷酶前體(Cla004990)和3種位于FON-1 QTL和側翼1M基因組區(qū)域的酸性幾丁質酶(Cla004914,Cla004920和Cla004921)。在Qfon2.1 QTL區(qū)域發(fā)現一種脂氧合酶(Cla014845)基因,5種受體樣激酶(Cla014853,Cla014955,Cla014972,Cla014725和Cla014728)和4種谷胱甘肽S-轉移酶(Cla014674-Cla014677)基因。在Qfon2.2中,存在1種精氨酸生物合成雙功能蛋白(Cla017879),2種受體激酶蛋白(Cla017918和Cla017919)和1種脂質轉移蛋白(Cla01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