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輝
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因為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農(nóng)村兒童的信息很封閉,眼界比較狹窄,語文素養(yǎng)亟待提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為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大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導致孩子們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強烈的閱讀興趣,閱讀面狹窄,閱讀量少,更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
在這種背景下,該如何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身處教育第一線的語文老師們。
一、緣起
2018年10月,“語文主題學習”的春風吹進通遼市科爾沁區(qū),我校作為一所農(nóng)村學校,有幸參加了該項目,這也為我們這些農(nóng)村學校的語文教師提供了期待已久的與全國名師專家共同成長的機會。帶著對語文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的期待,我們投入到“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行列。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語文主題學習”都讓我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深深體會到,閱讀,尤其是課內(nèi)閱讀的重要性。
2018年10月18日,在區(qū)教研室的組織下,我們學校的12名教師聆聽了交通小學姜麗杰、李莉、尤博三位教師的精讀引領課、略讀實踐課、組文閱讀課。通過幾位教師精彩的展示,我們對“語文主題學習”的基本課型有了清晰的認識。
同年11月,科爾沁區(qū)教育考察團赴山東考察學習,其中我校選派的13名語文教師在山東濰坊壽光世紀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語文主題學習”考察學習。我們傾聽了張煥新等三位老師的三節(jié)精讀引領課和孟祥菊老師的一節(jié)組文閱讀課,他們的課堂,無論在環(huán)節(jié)設計、方法引領,還是課堂時間的把控、拓展閱讀材料的選擇等方面都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2019年4月,通遼市科爾沁區(qū)舉辦 “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暨集體備課培訓會。交通小學劉建軍、王麗、張紅梅老師分別執(zhí)教了示范課。同年5月,我校教師參加了通遼市中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推進會。
二、踐行
經(jīng)過一次次學習和實踐,我們對“語文主題學習”從開始的陌生到慢慢熟悉,從遵循模式到打破模式。通過對既定模式的研究,結合當?shù)氐膶W情,逐步建立起了適合我校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
萬事開頭難,起初在推行“語文主題學習”時的確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對適應了傳統(tǒng)教學的孩子們來說,這種新的課型非常陌生,對老師來說也同樣有很多困擾。開始我在帶領孩子們預習的時候,一節(jié)課只能讀完兩篇文本,勉強能把字詞學完,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梳理概括只能再花一節(jié)課時間。
對于孩子們課前不做預習,在單元預習課時,課文朗讀、字詞學習等方面占用過多的時間這種情況,我將王敏勤教授的有效教學課堂量化計分法運用到課堂上,每個孩子的課堂表現(xiàn)都用計分法進行量化,使小組和小組、個人和個人間擁有了競爭意識。平時將簡單的問題交給學困生回答,難度大一點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回答。這樣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成就感,每個孩子都集中精力認真參與課堂活動。而且打破了以往不愛預習甚至沒人監(jiān)督就不預習課文的狀況。
農(nóng)村孩子閱讀面窄,接觸的語言環(huán)境單一,這導致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和城市的孩子差距較大,這也是在進行單元預習時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要循序漸進,交給孩子們方法,讓他們有章可循。我通過上網(wǎng)學習,并結合實際,總結出幾種概括法,如六要素概括法、段意合并法、問題概括法等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熟悉并掌握了這些方法,能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文章靈活地采用概括法,在時限內(nèi)可快速地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這兩件事讓我感到很欣喜,也使我在踐行“語文主題學習”的過程中看到了希望。
在“語文主題學習”過程中,不但孩子們成長了,老師也迅速地成長了。從過去的滿堂灌,抓不好重點,變成目標簡單,“一課一得”,課課都有收獲。老師研究教什么,知道教什么,孩子們也能將學會的方法運用到語文學習當中。
記得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在整個單元中,我將運用思維導圖理解課文作為訓練重點。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分別是《自然之道》《蝙蝠和雷達》《黃河是怎樣演變的》《大自然的啟示》。其中《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含《“打掃”森林》和《人類的老師》兩篇小短文)從文本特點上來看,這兩篇文章很適合運用思維導圖法進行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可以將蝙蝠的嘴和耳朵如何配合在夜間探路的秘密與雷達探路的原理用思維導圖繪制出來,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對比和記憶?!丁按驋摺鄙帧芬晃目梢詫⑸种猩镏g的關系繪制成網(wǎng)狀思維導圖,由此讓學生明白了一張網(wǎng)只要有一處被破壞,整張網(wǎng)就被毀了,進而引導出不能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在《蝙蝠與雷達》一文的教學中,我先教給孩子什么是思維導圖,讓其體會思維導圖的妙處。在《“打掃”森林》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描述出生物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討論這個思維導圖可以怎么畫。在《人類的老師》一文中,我開始讓孩子們嘗試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最后在拓展閱讀的環(huán)節(jié)大膽放手,根據(jù)篇目內(nèi)容自行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法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他們在閱讀中找到了樂趣。孩子們熟悉掌握了思維導圖的繪制要訣后,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總結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如能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多音字、生僻字、作者生平、表達的情感以及得到的啟示等繪制出來,到后來他們甚至可以在單元預習課前就能繪制出來。受思維導圖的啟發(fā),我還教給了孩子們表格法、繪制知識樹法。當然,思維導圖法還可以運用到整本書的閱讀中,這有待于我們繼續(xù)探究。
通過方法的引領,我深深感到,學生已經(jīng)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粗麄兝L制的一幅幅異彩紛呈的圖畫,工工整整的字體,以及對整組文章的把控能力,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動。
三、收獲
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出適合地區(qū)學情的“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并由我負責編寫了本校的“語文主題學習”材料匯編。匯編從如何整合教材,如何提取素養(yǎng)點,如何落實雙主題目標,不同課型如何圍繞主題設計教學流程,以及課堂時間的把控等方面進行了全覆蓋。
“語文主題學習”的引進對農(nóng)村學校的語文教學來說如同一場及時雨,沁人心脾;對于正待發(fā)展的學生和老師們來說可謂是久旱逢甘霖?!罢Z文主題學習”強調通過課內(nèi)大量閱讀來學好語文,通過一篇帶一篇、一篇帶多篇、組文閱讀等形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語文主題學習”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nóng)村孩子閱讀面狹窄的問題。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農(nóng)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師,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的學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我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