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路超 韓 建
(長春光華學院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韓國是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所以韓國人就十分注重個人的禮儀修養(yǎng),按照一個國家的傳統(tǒng),在韓國,家庭成員之間要維護自身的利益,且涉及范圍偏大,他們之間有強烈的血緣關系,并且要遵循彼此一起支援的傳統(tǒng)基礎,所以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極為濃厚。家庭里的一戶之長視為最被尊重,舉家上下需服從他的命令或按照他的意愿做事或說話。必須服從嚴格的命令,不得違背被尊重人的命令。晚輩違抗長輩會被韓國人當作不禮貌的事情。因此,敬語表示說話者的尊卑、莊重等態(tài)度。
近幾年韓國文化大量涌入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學習韓國語,同時韓國是十分重視禮儀的國家,晚輩尊重長輩是大韓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了解韓語中敬語的重要性和正確使用方法及流利的使用敬語,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韓國文化。韓國人一貫作風都熱情好客,凡是家里來了客人或者活動中遇見新朋友,便根據(jù)客人身份舉行適當?shù)臍g迎儀式。無論在什么場合遇見朋友,韓國人總是彬彬有禮,熱情好客,禮貌問候,舉止得體。韓語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著發(fā)達的敬語體系。對于我國學習者而言我們接觸的都是儒家文化倡導的“禮”,但隨著社會不斷地演變和進步,儒家文化中敬語并不發(fā)達,在學習韓語時,容易出現(xiàn)各種錯誤。韓語敬語的形式多樣,會隨著人物、地點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呈現(xiàn)獨特的特征。韓國語的特點之一,是尊卑關系表達形式嚴格且又復雜。
韓語經(jīng)過歷史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發(fā)達的體系,在敬語的使用上,應當遵循相應的原則。通常可以將敬語分為主、客、聽三類。語言行為一般來說,是話者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向聽者傳遞某種信息的語言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以說話者為中心,涉及到聽者以及言及的主體和客體,從而形成多角關系。其實每種關系的尊與卑,韓語中都依據(jù)一定的手段加以體現(xiàn)。比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以及參加各類型的活動中,都會模糊不清的使用敬語,對不同的身份的人,也需要使用恰當?shù)木凑Z或平語。
從詞匯角度看,漢語和韓語都包括名詞、代詞、副詞三種形式,所謂的敬語,不僅要注重句式的變化還要注意詞匯的使用。在人際交往中,對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場合,要使用不同的說話方法。敬語形式,是交談者彼此尊敬和禮貌而使用的語言形式。韓國語是敬語形式發(fā)達的語言。韓國語的敬語詞匯形式分為名詞的敬語形式,動詞的敬語形式等。此外,敬語名詞使用時需加上助詞或詞尾來表達對主體的尊敬。如爸爸、媽媽等,在名字后或名稱后加上助詞,以此表達尊敬。
由于韓語敬語的特殊之處,在使用時,常常會出現(xiàn)誤用的問題,敬語是通過復雜的語法形式表達對另一方的尊敬,主要分為對主體的尊敬,對客體的尊敬。在中韓兩個語法體系中,都有著非常明確的主謂關系。和漢語不同,韓語是賓語在前,謂語在后。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的日漸提升,使用敬語不僅僅是尊敬他人或前輩,更是可以完美的體現(xiàn)自身素養(yǎng)和家庭教育的風氣。
作為韓語學習者,更要正確的使用韓語敬語,而且也要認識到敬語在一個國家觀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熟練掌握,加強尊敬意識。如果對方地位高、年長,就需尊重,強調深深的敬意。敬語的使用場合和方式都要恰當?shù)皿w,不能隨意使用。除此之外,對初次見面的人也盡量用敬語比較好。
半語是含糊最后的語句。所以是最不禮貌的形式。一般不知道需不需要用敬語的時候很多人會模糊語句。所以就變成既不是敬語也不是評語。會讓聽者別扭。
平語是用在和自己身份平等的人或比自己年幼的人。同時,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必須了解詞匯的使用方法,并且要把握好語言的使用語序問題,從各類例子掌握敬語詞匯的使用方法,區(qū)分各類詞匯的使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