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智麗
(上海楊浦區(qū)五角場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 上海 200000)
高血壓是目前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表明60%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睡眠障礙,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不理想,在長期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煩躁、抑郁等負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患者的睡眠質量[1-2]。如何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質量成為目前醫(yī)務工作者關注的重點,中醫(yī)在臨床治療失眠癥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為進一步探討穴位敷貼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現(xiàn)做如下研究。
選擇我中心2016年8月—2018年12月間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高血壓及失眠癥相關診斷標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7分,門診前1周內未接受過任何針對失眠的治療,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合并中藥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對穴位敷貼藥物過敏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9例。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9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4.8±1.9)歲,高血壓病程4~18年,平均(9.7±1.3)年。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4.2±1.9)歲,高血壓病程6~19年,平均(10.3±1.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降壓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血壓情況選擇苯磺酸氨氯地平、拜新同、纈沙坦膠囊等降壓藥物治療,同時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穴位敷貼治療,將吳茱萸研磨成粉末狀備用,取6g吳茱萸粉和6ml醋調和成糊狀,均勻涂抹在穴位專用貼敷片上,每晚雙足使用熱水浸泡后將吳茱萸貼敷片貼于雙足涌泉穴,次日清晨取下,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2周。
采用PSQI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3],評價內容包括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xù)性、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亂、抗失眠藥物以及日間功能7個項目,每個項目賦值0~3分,總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睡眠質量越高。失眠療效評價標準[4]:睡眠時間>6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為顯效;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為有效;睡眠時間未增加,睡眠障礙嚴重為無效。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SQI總分為(9.4±1.7)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3.2±1.8)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6.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失眠治療效果比較(例)
睡眠是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充足的睡眠對于與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質量較正常人差,不良的睡眠會進一步使血壓升高[5],因此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質量成為目前臨床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影響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以及藥物因素,針對高血壓合并失眠癥的患者除了要給予積極的健康指導和心理干預外,還應給予患者實施有效的藥物治療,以改善睡眠質量。中醫(yī)在臨床治療失眠癥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中醫(yī)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肝腎陰虛、心神失養(yǎng)、陰不含陽、陽氣上逆導致失眠癥的發(fā)生[6],中醫(yī)治療應以養(yǎng)心、安神、調和陰陽為主。
本研究采用吳茱萸穴位敷貼治療高血壓失眠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療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93.2%,略高于李亞軒[7]的研究結果(88.57%)。穴位敷貼可通過刺激經(jīng)絡及穴位,充分發(fā)揮藥物功效,同時也可助藥物經(jīng)皮表入內里,循經(jīng)絡至臟腑,進一步提高療效[8]。吳茱萸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效,貼敷于涌泉穴可引氣血下行,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其寐則安,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