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晟 郭亞卉
摘 ?要:同理心是一種在與人交流過程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并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心理品質。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注重同理心的理論運用能有效幫助其解決與學生有關的一些問題。該文從高職生的心理出發(fā),以同理心的角度初探高職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同理心 ?高職教育 ?學生心理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154-02
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在人際交往中,注重同理心可以表現(xiàn)出換位思考、善于聆聽、理解尊重等高情商行為,而這些行為習慣恰恰是高職教育教學中與學生溝通交流特別需要培養(yǎng)的素質。隨著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享受著發(fā)展帶來的好機遇,同樣也給高職老師和輔導員帶來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一個老師或輔導員會面臨數(shù)量比較多的學生管理情況;另一方面,學生的性格復雜性與多樣性對于老師或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做好高職生教育教學工作,同理心的理解和運用或許可以為之提出一些解決之道。
1 ?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職學生的生源結構復雜。有通過高考考進院校的學生;也有來源中專小高職,沒有接受正規(guī)高中教育的單招生;有高考沒有考好,學習態(tài)度端正的學生;也有不思進取,學習態(tài)度惡劣的學生??傊呗氃盒5膶W生和普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給老師和輔導員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在行為心理上高職學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性格外向,個性張揚。現(xiàn)在的高職學生大多是九零后、零零后,在性格個性上帶有該年齡段的典型標簽,大多的高職生性格比較外向,個性張揚,無論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表現(xiàn)出我行我素、不拘一格的行為特點,有著較強的逆反心理,很多學生都不太遵守校規(guī)校紀,因此組織管理上容易松散,難以有較強的凝聚力。
第二,內(nèi)心敏感,渴望關注。高職生家庭環(huán)境復雜,有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也有來自城市的學生,他們都有著比較負面的成長環(huán)境,如父母的過分寵溺、落后的教育觀念或缺乏足夠的父愛母愛與關懷。這導致了高職生有著敏感脆弱的內(nèi)心,同時渴望外界的正向關注和積極交流,因此交流中需要多點耐心。
第三,自我意識較強,較少考慮他人感受。高職生有很多獨生子女,在與人交往中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比較自我,缺乏足夠的同理心,不太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這也是很多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
第四,不夠自信,意志單薄。高職生高中成績往往較差,多數(shù)不愛學習,因而在學習上不夠自信,心態(tài)也比較自卑,同時學習意志薄弱,做事難以從一而終,堅持到底,比較容易放棄。
總之,進入高職的學生或環(huán)境或自身都存在一些問題,心理問題復雜,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環(huán)境烙印,需要因材施教。
2 ?同理心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高職教育教學面臨著學生性格復雜化、專業(yè)教育多樣化等特點,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再沿用高中的教育方法,也不宜使用本科教育的教學手段,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要注重同理心的運用。
首先,同理心的運用可以與學生建立起健康良好的溝通交流環(huán)境。在溝通過程中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一種真誠、信任、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比較容易建立起來,一旦信任感建立起來,高職學生普遍會敞開心扉真誠交流。
其次,同理心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指導和調整自身教育方法和模式,及時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在高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考慮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的感受,及時感受到自身教學方式和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出教學方式和模式的調整。
最后,同理心的運用可以起到以身作則的德育效果。老師的行為準則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性格養(yǎng)成,在相處過程中,老師應當把同理心作為一個好的品德去遵守,在3年的學習相處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如在課堂中學生若能更加注重換位思考,那么會更加珍惜老師的教學成果,從而要求自己耐心聽課,同樣的,在課后學生之間相處的時候也能減少矛盾和摩擦。
3 ?同理心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和策略
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同理心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拉近師生關系,提高溝通效率,增強教育效果。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以運用。
3.1 以同理心的思維方式尋找問題的根源
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老師或輔導員應該首先尋找問題的原因,這過程中應多使用同理心的思維方式去發(fā)現(xiàn)問題根源,即將自己代入到學生的情緒和情景當中,可以多使用“我會……”的思維導向,如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可以換位思考發(fā)出疑問:“如果我聽這堂課,我會是什么樣的學習狀態(tài)?”繼而導向出“課堂乏味”或是其他原因;如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可以發(fā)出疑問:“如果我是他,我會做到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嗎?”繼而導出矛盾的原因。多使用同理心去尋找問題根源要求老師或輔導員真正感學生之感,想學生之想,這樣才能真正客觀地找出問題的根源,而不會進入旁觀者迷的誤區(qū),避免因旁觀者看不清問題而導致誤解加深的情況發(fā)生。
3.2 以同理心的思維方式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找到問題根源后就要解決問題,對于一件事情,有時候旁觀者會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往往帶有“何不食肉糜”的理想主義,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該繼續(xù)秉承著同理心的原則去處理。同理心的處理原則同樣要求老師或輔導員代入到學生的情境中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站在學生的角度,再結合自身所能提供的資源和能力切實地提出解決方案。
3.3 以同理心的思維方式與學生相處
高職學生性格復雜,心理多樣,不能秉持著一種模式去與所有的學生相處,這就要求老師或輔導員應該以同理心的思維方式與學生相處,同理心的相處原則應該做到隨時隨地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采取不同的相處模式。
4 ?結語
同理心的運用可以為高職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一個新的思路,老師和輔導員若能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注重換位思考,理解代入學生角色的重要性,在思維方式上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深入探索同理心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將有利于學生工作更好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方穎.以同理心開啟學生的心扉[J].教書育人,2019(5):23.
[2] 何小梅.高校德育中關于“同理心”問題的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7(4):39-41.
[3] 秦穎.“同理心”在教育中的運用[J].班主任之友,2004(7):56.
[4] 游涵.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同理心[N].人民政協(xié)報,2019-01-16.
[5] 焦雨儂.“同理心”與“設計思維”在戰(zhàn)略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藝術時空,2018(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