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玲 李婭
摘 要:教育的本質不僅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更在于“育人”。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及品格養(yǎng)成的最初階段,在該階段的德育水平對其身心健康水平發(fā)展、日后品格的成型、性格的最終形成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影響意義。但當前是我國各種教育思潮最為活躍和最為混亂的時期,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及不當?shù)募彝ヰB(yǎng)育方式、過度夸贊的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參與并不利于當前我國廣大小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重拾懲戒教育的價值,加快對懲戒教育“度”的內涵探索則具有較高時代教育科研意義。
關鍵詞:懲戒教育;價值;度;把握;原則
一、前言
所謂“懲戒教育”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影響,使其在受教育過程中感受到對錯、榮辱、愉悅、痛苦等情感,以激發(fā)其悔意,從而達到教育矯正的目的。因此,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看出,“懲戒教育”是有別于教育懲罰的,懲戒教育的手段與目的在于“戒除”和“預防”,強化教育結果和目的的達成,對于學生的德育是具有實用價值的。但在我國當今賞識教育及全面反對教育懲罰的社會現(xiàn)實下,懲戒教育已成為廣大教師唯恐避之不及的“洪水猛獸”,其價值不僅不被人認同反而成為教育的禁區(qū)。在我國良莠不齊的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下,高達78.9%的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處于過度的物質滿足和過度夸贊的教育環(huán)境中,該種畸形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不僅讓孩子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樂于享受,不敢承擔,嚴重缺乏責任心及不求上進的作風和不接受任何批評的“玻璃心”,使得單純說教并不起任何作用,讓家庭、學校教育陷入困境的同時,更使高達34.5%的青少年難以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順利成才,甚至有17.6%的青少年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shù)已占全國刑事犯罪案件總數(shù)的70%以上,打破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曾經成功創(chuàng)造的世界最低犯罪率的奇跡。由此可見,當今我國的青少年思想品格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另一方面隨著學生權利的落實和學生、家長權利意識的覺醒,教師已游走于“管教”雷池邊緣,約有78.5%的被訪教師害怕管教學生或有所顧忌,更有12.3%的學生由于疏于管教,給學校及教學帶來了困擾。本文立足于我國當下教育現(xiàn)狀,從懲戒教育的價值認知入手,立足于懲戒教育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的現(xiàn)代價值探究,并就懲戒教育的“度”的把握和科學內涵進行分析,以保證廣大少兒群體的健康成長。
二、懲戒教育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的價值認識
1.懲戒教育有助于提升德育的威懾力,對學生秩序意識養(yǎng)成及學校管理制度的規(guī)范化教育具有重要價值
由于人的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和社會適應力的形成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和能力,必須經過后天的訓練和強化才能最終幫助個體形成社會規(guī)則意識及自我約束力。因此從人的認知規(guī)律及認知發(fā)展軌跡來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碰撞與刺激中,才能養(yǎng)成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并產生較強的自控能力,最終按照社會規(guī)則的要求健康成長。因此懲戒教育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懲罰性手段對被教育個體起到震懾的意義,另一方面則有助于個體較快地養(yǎng)成規(guī)則、秩序意識,加快個體習得社會適應力,從而建立自控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懲戒教育若能應用到學校教育中,是完全可以起到強化校規(guī)及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懲戒功能的,對于提升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及社會化角色認知的成效是很有價值的,因此懲戒教育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對我國廣大青少年的德育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能顯著提升德育的教化功能,幫助學生建立秩序意識和實現(xiàn)學校管理法治體系的規(guī)范化。
2.懲戒教育能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及逆商,有利于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從來都充滿著逆境與困難,人的經驗的獲取和能力的獲得都是在不斷與困難做斗爭中獲得的。因此,從個體成長的視角看,懲戒教育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當今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約占78.9%,但在家庭養(yǎng)育方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度溺愛與物質的過度滿足現(xiàn)象,魚龍混雜的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及不當?shù)募彝ヰB(yǎng)育方式與過度夸贊的社會環(huán)境并存的亂象使得廣大小學生的成長面臨更多聲音和多變的環(huán)境。在當今教育環(huán)境下,我國小學生的逆商和抗挫能力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各種少兒問題層出不窮,給家庭、學校教育均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敢于擔當、勇于拼搏的學生越來越難,更不利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因此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呼喚懲戒教育,適當?shù)膽徒浣逃粌H能逼迫學生學會堅強、鍛煉強大的內心,更有助于他們在不斷的挫折中提升抗挫能力和逆商,從長遠看,懲戒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懲戒教育在小學階段實施過程中“度”的把握原則和實現(xiàn)途徑探索
1.加強就教師群體的“懲戒權”進行立法探索,厘清教師懲戒權的范圍與“度”的限度,加強懲戒教育法律建設
雖然華夏文化自古以來對教師職業(yè)就賦予了“懲戒權”,但至今并沒有一部法律法規(guī)對教育懲戒權具有明確規(guī)定,特別是“懲戒權”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構成元素——懲戒的“度”與“懲戒內容”更是缺乏明確規(guī)定,這使得自古以來“懲戒權”的實施都是依靠教師的理解和教師個體對“度”的把握。但由于個體的理解力和理解角度偏頗較大,稍有不慎往往會存在濫用職權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每個教師對懲戒教育的“度”的理解的不同,高達35%的教師將“懲戒”教育簡單粗暴地等同于“體罰”,造成了不良影響,使“懲戒教育”一度廣受社會詬病。當今在我國小學階段實施懲戒教育則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懲戒權”的權限范圍與“度”進行科學探索,只有從法律的角度做到量化與細化,才能使教師對懲戒權的適應范圍、底線做到心知肚明,從而在實施“懲戒教育”時能規(guī)避“紅線”,恰當使用“懲戒權”,如此,既能起到警示學生的意義,又能起到規(guī)范并強化法律法規(guī)及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價值。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懲戒教育”法規(guī)探索的是2017年3月20日在青島市開始試點實施的《青島市中小學管理辦法》,該《辦法》首次將“懲戒”作為我國教育法律法規(guī)中的正式用語,走在了“懲戒教育”立法探索的前沿。與此同時,廣東省司法廳官網公布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也是首次對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權進行了明確,這些有益的德育探索對教師懲戒權的立法而言則具有標志性的探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