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闡述教師如何真正意義上做到科學有效地引導。
【關鍵詞】閱讀;有效
【作者簡介】徐敏娟,江蘇省儀征市新城中學。
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出的要求,讓我們知道,目前初中生學習英語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有效地去閱讀。這必然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閱讀是很讓學生頭疼的問題。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方法不當。認真探究其中的原因,也并非與老師完全無關,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更側(cè)重語篇的分析理解,語法知識點的講解,而對于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根據(jù)能力與判斷能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學生閱讀量少,課外讀物涉及的少。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單純是要學生學習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學習文化、發(fā)展閱讀技能和策略,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認知方式、學習方式、英語水平、性格特點、情感態(tài)度、對老師的態(tài)度,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這些因素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
從初一開始,我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就特別注意,難易一定要適度。材料過分容易,學習起來沒有成就感;過難,學生就會喪失興趣和閱讀信心。我會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為他們選擇難易不同的讀物。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開闊了眼界,了解了異國他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極大地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引導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fā)其興趣,培養(yǎng)閱讀技能是值得我們教師探討的問題。
在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依然以自己為中心,課堂上不斷灌輸語言知識,不注意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被動接受語言知識。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其二,教師忽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課堂聽課習慣、課堂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稍遇到阻力和困難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響教學預案、教學進度,對課堂上學生的一些壞習慣一味地遷就,造成學生的壞習慣得不到有效制止。其三,許多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四,閱讀教學的量不夠,閱讀僅僅是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中的一小部分的訓練,忽視課本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一是用聯(lián)系代替復習,再就是讀過了就算學過了,學過了就等于學好了。還有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部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1.充分利用好必讀刊物?,F(xiàn)在初中階段,每年級都有英語閱讀必讀刊物,就拿七年級牛津英語來說,必讀刊物有譯林出版社的《英語經(jīng)典誦讀》和《伊索寓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黑布林英語閱讀《彼得.潘》和《漁夫和他的靈魂》。在閱讀前,教師可以介紹閱讀材料的背景來歷,或者通過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去正確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口頭的或者書面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有目的和針對性。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教會學生粗讀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夠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
2.充分鼓勵課外閱讀。鼓勵學生持之以恒的進行課外閱讀,使英文閱讀成為他們的興趣所在。 從初一開始,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每天至少讀一篇文章,必須天天讀。平時學習任務重,可以少讀點,假期多讀點。教師要經(jīng)常檢查:可以在上課前幾分鐘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短文中的主要情節(jié),基礎好的學生用英語講,基礎不好的學生用漢語講;也可以抽查學生講解當天所讀的短文。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有效提高閱讀能力。此外,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會對英語的語言特點有了感覺,就形成了語感有利于他們的英語閱讀與學習。
3.充分發(fā)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教給學生掌握閱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略讀、尋讀,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閱讀質(zhì)量和速度。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改掉不好的閱讀習慣。我認為,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陣地,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的指導地位作用,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對重難點進行精講,可以適當組織口頭、筆頭訓練,引導學生背誦幾個好句子,好片段,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教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有效地評價,為了更好調(diào)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進行英語閱讀。
4.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對初中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shù)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英語閱讀知識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們對難題就有了挑戰(zhàn)性,就會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學習。其次,我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些較好的學習英語閱讀的自學方法,自學能力的獨立性是相對的,它并不排斥教師的點播,因此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自學方法進行嘗試性自學,用適合學生自己特點的自學方法去學習閱讀知識,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學能力也有了相應的進步。
總之,在閱讀實踐中科學使用閱讀策略,必能幫助學生有效獲取信息,并不斷開闊視野,深化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并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1]朱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