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俏俐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筆者采用加味桃花湯治療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患者腸內營養(yǎng)相關性腹瀉,收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發(fā)生腸內營養(yǎng)相關性腹瀉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35~74歲,平均55.91歲;呼吸系統疾病19例,腦血管疾病及顱腦外傷16例,心血管系統疾病10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0~75歲,平均56.32歲;呼吸系統疾病21例,腦血管疾病及顱腦外傷13例,心血管系統疾病11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
2.1 對照組:常規(guī)行腸內營養(yǎng)治療,營養(yǎng)制劑為瑞能(規(guī)格:500ml/袋,生產廠商:華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090045),根據患者身高體重估算所需能量,平均1500ml/日。給予患者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膠囊(商品名:美常安,規(guī)格:250mg/粒,生產廠商: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S20030087)每次2粒,每日3次及蒙脫石散(商品名:思密達,規(guī)格:3克/袋,生產廠商:博福-益普生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00690),每次1袋,每日3次,鼻飼。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鼻飼加味桃花湯:赤石脂(一半煎用,一半篩末)、粳米、炒山藥、炒米仁各30g,黨參20g,炒白術、炒白扁豆、茯苓、當歸各15g,陳皮、蓮子肉、桔梗、干姜各lOg,砂仁、炙甘草各6g,水煎,鼻飼前取赤石脂末15g混于藥汁中,每日2次。
兩組均治療7天。
3.1 療效標準: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消失,臨床檢驗正常;好轉: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改善;未愈:癥狀未見改善。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45 4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大便次數4.07±1.53 3.01±1.44 4.02±1.62 2.14±1.15大便成形情況4.43±1.15 3.63±1.05 4.49±1.17 2.28±0.98腹痛腹脹4.01±1.23 3.81±1.12 4.41±1.31 2.97±1.03總積分12.59±3.04 10.04±2.69 12.79±3.11 7.87±2.23*
3.4 兩組治療后復發(fā)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且長期臥床,致脾胃虛弱,脾胃氣機升降失常,運化無權,水谷不歸正化,水失健運,水潴為濕,谷滯為積,水谷精華之氣不能輸化,清陽之氣不升反下陷,分利無權而水濕并入大腸,遂致泄瀉。病機為脾虛濕盛,以健脾利濕止瀉為主要治法。筆者在桃花湯基礎上加入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滲濕;山藥、蓮子肉助黨參、白術、茯苓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茯苓以健脾滲濕;砂仁、陳皮醒脾和胃,行氣化滯;當歸養(yǎng)血和絡;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祛濕止瀉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