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庭堅七律藝術(shù)演變研究

        2019-09-11 08:02:06
        中國韻文學刊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七律山谷詩歌

        (合肥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黃庭堅的七言律詩,不僅數(shù)量眾多,且質(zhì)量上乘,當時就已為人注意?!锻踔狈皆娫挕吩浻嘘藷o咎的話,說:“魯直楚詞固不可及,而律詩,補之終身不敢近也?!眳强梢舱f:“七言律詩極難做,蓋易得俗,是以山谷別為一體?!辈贿^,對山谷七律藝術(shù)較為詳細的研究則出現(xiàn)在20世紀以后。龍震求、胡守仁、梅俊道分別有專文探討山谷七律。龍文從煉字、句法、對偶、章法、用事、拗體、用韻等方面羅列山谷七律的具體表現(xiàn),展現(xiàn)了山谷七律藝術(shù)的豐富性。胡守仁認為山谷七律在以古入律、形象鮮明、善用事典語典、結(jié)構(gòu)縝密、推陳出新、擬人化、對仗精巧等方面特色鮮明,梅俊道則認為風格簡勁、章法多變、意象新奇是山谷七律新變所在,兩文注意突出山谷七律的特點。但有些方面,如意象、形象、擬人等,似乎非七律體式所獨有。吳晟《黃庭堅詩歌創(chuàng)作論》一書,對黃詩布局、對仗、句型、修辭等方面進行歸納,對理解山谷七律的藝術(shù)手段,也有幫助。白敦仁《論黃庭堅詩》中提及山谷七律,認為其“貫注著古文精神,運單勁之氣于偶儷之中,尤致力于拗律,一反律詩裝點景物、四平八穩(wěn)的俗套。”莫礪鋒在討論山谷詩歌分期時,也指出其七律具有對仗追求意遠、語氣簡古生新、詩意單筆直下一氣流轉(zhuǎn)等特點。這些觀點針對七律的體式特點而發(fā),切中肯綮。但限于論題,都未及詳細展開。

        進入新世紀,對黃氏七律的研究更為細致。像劉雄關(guān)注山谷的對仗、拗體、語法和句法。付青華專門討論山谷七律的字法和句法。談字法,則列舉顏色字、數(shù)目字、疊詞、虛字、詞性活用等情況;說對仗,則標出流水對、當句對、正對、反對等種類;論句法,則舉錯綜、兼語、連動、疑問等名目。所論在吳晟著作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細化,雖不免瑣細,但也往往能見山谷七律的苦心。相對而言,朱曙輝專論山谷七律詩句中利用彼此矛盾、沖突的單元,營造出藝術(shù)張力的藝術(shù)手段。張立榮在比較蘇黃七律時,認為黃庭堅七律善用虛字,造成意脈的轉(zhuǎn)折,同時格律拗峭多變,表現(xiàn)出外斂而內(nèi)縱的風貌。所論集中深入,能由語言形式進入到藝術(shù)風貌層面。但這樣的研究并不多見。

        錢志熙《黃庭堅詩歌體系研究》、白政民《黃庭堅詩歌研究》兩部專著,都重點關(guān)注了山谷不同詩體的歷時性變化。特別是錢著,專設(shè)一章討論黃詩七律。作者結(jié)合黃庭堅七律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分期,揭示了山谷七律由“常體”到“變體”,再到回歸“常體”的過程;把黃庭堅七律,放到唐宋七律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展示了其特點和變遷軌跡。

        從上述簡單的回顧可以看到,黃庭堅詩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但就七律藝術(shù)這個領(lǐng)域來說,研究成果不多,和黃詩研究的熱鬧相比,顯得不協(xié)調(diào)。在這些研究中,山谷七律在語言、對仗、句法、章法、意象、修辭手段等方面的表現(xiàn)得到了歸納。不過,這些分析有的和七律體式特點結(jié)合得不緊密,比如修辭、意象等等。有些則停留在語言形式分析的層面,雖有其價值,但和詩歌藝術(shù)的把握畢竟是兩回事。如何從語言形式層面,深入到詩歌藝術(shù)的肌理,有效地解釋山谷七律的獨特風貌,避免鑿七竅而混沌死的困境,尚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

        本文力圖將山谷七律獨特的審美風貌落實到具體的藝術(shù)手段上,從語言、對仗、章法三個方面入手,結(jié)合黃庭堅七律的分期,探討其七律藝術(shù)的階段性變化。

        筆者根據(jù)鄭永曉《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的分期,統(tǒng)計山谷七律的創(chuàng)作情況如下:

        表1 山谷七律的創(chuàng)作情況

        從簡單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熙寧、元豐是七律創(chuàng)作的兩個高峰。因此,考察山谷七律,熙寧和元豐無疑是值得注意的兩個時段。熙寧之前可以看作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起步期。熙寧時期,七律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占全部詩歌的比重也最大,是作者全力創(chuàng)作七律,初步形成自己風格的時期。元豐、元祐時期,作者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七律藝術(shù)也在熙寧時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展,是為發(fā)展期。紹圣以后,七律數(shù)量減少,比重下降,似可視為七律創(chuàng)作的回落期。下面依次論述。

        山谷七律現(xiàn)存最早的作品作于嘉祐六年(1061),此后一直到熙寧元年他出仕葉縣為止,共留存七律18首,占此期全部作品的28%,是比例最高的詩體。可見詩人早年對七律詩體的熱心。

        山谷早年詩學,醉心于李商隱、唐彥謙。山谷和義山的關(guān)系,朱弁《風月堂詩話》就已經(jīng)提到:“魯直……乃獨用昆體工夫,而造老杜渾成之境?!标愗S則直接指出:“公詩祖杜宗陶,體無不備,而早年亦從事于玉溪生?!倍焦葘μ茝┲t的喜愛,也多見于宋人記載?!妒衷娫挕吩疲骸皸畲竽?、劉子儀皆喜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不以楊、劉為過。如彥謙《題高廟》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每稱賞不已,多示學詩者以為模式?!薄逗轳x父詩話》也說:“山谷言,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其《過長陵詩》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帧额}溝津河亭》云:‘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睆闹T人所記山谷言論來看,山谷對唐彥謙,主要是關(guān)注他的對句和用事。而山谷與義山的相通之處,也在“工于錘煉,著重學力”等方面。這種詩學路徑,無疑對山谷早年七律多有影響。

        山谷早年的七律從章法和構(gòu)思上看,布局嚴謹工穩(wěn),不脫常格,但是注意對句的錘煉,在嚴整中追求一種勁健之氣,顯示出山谷七律的個性化追求。其布局之工穩(wěn),如《叔父釣亭》:

        檻外溪風拂面涼,四圍春草自鋤荒。

        陸沈霜發(fā)為鉤直,柳貫錦鱗緣餌香。

        影落華亭千尺月,夢通岐下六州王。

        麒麟臥笑功名骨,不道山林日月長。

        首聯(lián)以“檻外”“四圍”點出“釣亭”。中間兩聯(lián)熔煉有關(guān)釣與亭的典故,鋪排描寫,意在突出亭主人的人格形象。尾聯(lián)以議論點出主旨,回應(yīng)題目。這種首尾點題、中間鋪寫的結(jié)構(gòu)安排,是七律最為自然的一種布局。而結(jié)尾所發(fā)議論,也是釣亭這個題目的常見意涵。從構(gòu)思到立意,全篇堪稱工穩(wěn)。類似的作品還有一些: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里,亂蟬嘶罷柳陰陰。

        (《初望淮山》)

        京塵無處可軒眉,照面淮濱喜自知。

        風里麥苗連地起,雨中楊樹帶煙垂。

        故林歸計嗟遲暮,久客平生厭別離。

        落日江南采蘋去,長歌柳惲洞庭詩。

        (《新息渡淮》)

        這些可視作“常體之工”的作品,顯示山谷很早就已經(jīng)掌握了七律體式的基本做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山谷此期對句的錘煉之工。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數(shù)字對和反對的使用上?,F(xiàn)存熙寧以前七律18首,使用了數(shù)字對的有9首,達到一半。如:

        千年避世朝市改,萬籟入松溪澗寒。

        (《七臺峰》)

        開門擇友盡三益,清坐不言行四時。

        (《用幾復(fù)韻題伯氏思堂》)

        蛟鼉出沒三萬頃,云雨縱橫十二峰。

        (《云濤石》)

        就對仗本身來說,數(shù)字對算是巧對,是詩人有意錘煉的結(jié)果,顯得工穩(wěn)嚴整。

        有時,山谷的數(shù)字對,還形成一種多與少的對比,又讓對句平添逋峭之姿。如:

        夢幻百年隨逝水,勞歌一曲對青山。

        (《光山道中》)

        心游萬里不知遠,身與一山相對閑。

        (《觀叔祖少卿弈棋》)

        這些對句,不但在數(shù)字上形成多與少的比較,其上下句變換角度,形成意義的對照,又可視為反對。這似乎也是山谷早年比較喜用的一種類型。除上述例句外,還有:

        身更萬事已頭白,相對百年終眼青。

        (《南屏山》)

        陸沈霜發(fā)為鉤直,柳貫錦鱗緣餌香。

        (《叔父釣亭》)

        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初望淮山》)

        反對的上下句意義角度不同,卻又相反相成,形成一種內(nèi)聚的向心力,詩意的表達更為深刻、醒目,句勢也更為緊健有力。

        山谷有意錘煉對句的做法,和他后來論詩重視句法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不過,此期的對句,追求的還是嚴整勁挺,和此后對句的風貌還是不同。

        從現(xiàn)存七律的數(shù)量來看,任職葉縣時期是其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峰。熙寧元年到四年,共存詩207首,其中七律81首,數(shù)量最多。其它各體中,七絕68首,七古24首,五古僅19首。熙寧五年之后,詩歌創(chuàng)作的數(shù)量大為減少,七律存16首,其它體詩38首,七律仍占絕對優(yōu)勢。因此,可以把熙寧年間看作是其專力創(chuàng)作七律的時期,也是詩人集中對七律藝術(shù)進行探索,尋求并初步形成自己特色的時期。

        山谷此期作品,首先是風貌多樣。像《次韻賞梅》,婉而多情,紀昀稱其“氣味甜熟”;《紅蕉洞獨宿》一首,是悼亡之作,哀感頑艷之處,似李商隱;《登南禪寺懷裴仲謀》則清麗高朗;《戲詠江南風土》精切流麗。而此期的詠古之作,更是名篇迭出,如《徐孺子祠堂》就被姚鼐視為從“杜公詠懷古跡來”。這些作品嚴整穩(wěn)順,堪稱名家,顯示出作者對七律一體的做法,十分熟練了。

        伴隨著詩藝的成熟,山谷開始有意追求變化。首先是其遣詞用典,注意出新求奇。魏泰說黃庭堅“好用南朝人語,專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綴葺而成詩”,這種好奇的特點,在這時已經(jīng)比較明顯了。比如下面這些句子:

        炙背宵眠榾柮火,嚼冰晨飯薩波齏。

        (《雪中連日行役戲書簡同僚》)

        眼見人情如格五,心知外物等朝三。

        (《漫書呈仲謀》)

        采菲直須論下體,煉金猶欲去寒沙。

        (《謝仲謀示新詩》)

        愚智相懸三十里,榮枯同有百余年。

        (《寄懷公壽》)

        這些詩句的字面,有的較為冷僻,比如榾柮火、薩波齏、格五之類。其它幾例則以用經(jīng)、子語料入詩,給人生新之感。不過,拓展語料的范圍,只是造成山谷詩句新奇風貌的一個方面。很多時候,他對事典、語典“出其不意”的使用,更能體現(xiàn)出其天才般的創(chuàng)造性。比如下面這些詩句:

        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弈棋二首呈任公漸》)

        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

        (《食瓜有感》)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清明》)

        這些詩句所用典故,并不生僻,但作者的用法卻出人意料。詩人不受典故本身事意的限制,而是根據(jù)自己詩意的需要,“斷章取義”,抓其一點,不計其余。例如“湘東一目”與棋本無關(guān)涉,“人乞祭余驕妾婦”,也非清明之事。作者僅憑借“一目”“祭余”等字面上的相通之處,就把他們牽合在一起,可見其思路之活泛。這種用典的方式,完全是個性化的,無規(guī)律可尋,打破了讀者的接受預(yù)期,從而變陳熟為生新,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藝術(shù)效果。也正是由于其個性化、主觀化的色彩較濃,這種做法,也往往為一些讀者無法接受而招致批評。

        山谷七律的新變,還體現(xiàn)在對句的鍛煉上。山谷早期七律對句的錘煉以工穩(wěn)緊健見長,一聯(lián)之中兩句意思,大都相近或者相反,句意相互生發(fā),這也是律詩屬對常見的類型,或可稱之為“平行對等”型。此期七律對句則在工整之外,注意突出兩句間句意的相承或變化。屬對表意,更借重句和句之間語法邏輯的作用,或可稱之為“前后勾連型”。比如下面這些對句:

        深慚煙際兩鴻雁,遺我罾中雙鯉魚。

        (《辱粹道兄弟寄書久不作報以長句謝不敏》)

        偶有清樽供壽母,遂無余瀝及他人。

        (《孫不愚索飲九日酒已盡戲答一篇》)

        且憑詩酒勤春事,莫愛兒郎作好官。

        (《和答孫不愚見贈》)

        這些對句,前后兩句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前后聯(lián)系緊密,語氣自然連貫,給人以俊爽流利之感。另外一些對句,則利用虛詞呼應(yīng),在連貫的氣勢中,形成句意的變化:

        政使賀蘭非長者,豈妨南八是男兒。

        (《書睢陽事后》)

        由來白發(fā)生無種,豈似青山保不磨。

        (《河舟晚飲呈陳說道》)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菊花莫恨開時晚,谷穟猶思晴后收。

        (《次韻任君官舍秋雨》)

        與連貫的語氣不同,對句上下句的句意并非是簡單的順承關(guān)系,而是存在遞進、轉(zhuǎn)折等變化。在上下句的跌宕起伏中,詩意的表達力度得到了強化。

        前述“前后勾連”型的對句,凸顯的是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山谷詩中還有一些對句,則有意隱藏兩句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一句一意,如同雙峰并置,但又潛氣內(nèi)轉(zhuǎn),有峰斷云連之妙?;蚩煞Q為“并置對舉型”。比如:

        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

        舞陽去葉才百里,賤子與公皆少年。

        (《次韻裴仲謀同年》)

        青云自致屠龍學,白首同歸種樹書。

        (《次韻子高即事》)

        詩酒一言談笑隔,江山千里夢魂通。

        (《夏日夢伯兄寄江南》)

        這種對句,似從杜甫“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一類變化而來,上下句俯仰相湊,相離相合,造成獨特的藝術(shù)張力,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山谷此時還經(jīng)常喜用一些“散文化”的對句,比如下面這些:

        小吏有時須束帶,故人頗問不休官。

        (《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

        詩來嗟我不同醉,別后喜君能自寬。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

        望子從來非一日,因人略不寄雙魚。

        (《迎醇甫夫婦》)

        獨乘舟去值花雨,寄得書來應(yīng)麥秋。

        (《送陳氏女弟至石塘河》)

        這樣的詩句,初讀若散漫,細看卻工整。其特點在于在對偶之中運用古直的句法,打破七律詩句常見的四三節(jié)奏,造成一種疏宕之氣。

        綜上可以看出,山谷對七律對句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不破壞對仗基本要求的基礎(chǔ)上,通過一聯(lián)之中句意的開闔變化,增強了七律對句抒情表意的能力,為詩意的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更為關(guān)鍵的是,上述對句都位于詩歌的中間部分,或是頷聯(lián)、或是頸聯(lián)。這樣就改變了律詩中間兩聯(lián)鋪陳排列的套路,造成律詩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

        一般來說,律詩四聯(lián)之中,大體首聯(lián)入題,尾聯(lián)收尾,中間兩聯(lián)則用工整的對句,圍繞主題加以敘寫,其結(jié)構(gòu)最為自然工穩(wěn)。葉縣時期,山谷不少七律,正是如此。如下面這樣的作品: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

        心似蛛絲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

        (《弈棋二首呈任公漸(之二)》)

        田園恰恰值春忙,驅(qū)馬悠悠昆水陽。

        古廟藤蘿穿戶牖,斷碑風雨碎文章。

        真人寂寞神為社,堅壘委蛇女采桑。

        拂帽村簾誇酒好,為君聊解一瓢嘗。

        (《同孫不愚過昆陽》)

        熙寧時期七律的變化,首先就是打破這種整齊的結(jié)構(gòu),形成一氣流轉(zhuǎn)的節(jié)奏。常見的方法是在中間兩聯(lián)使用流水對。比如《郭明甫作西齋于潁尾請予賦詩二首》之一:

        食貧自以官為業(yè),聞?wù)f西齋意凜然。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

        未嘗終日不思潁,想見先生多好賢。

        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臺下水如天。

        首聯(lián)由自己因食貧不得不出仕,引出對郭氏西齋的羨慕之意。三四兩句接著以工整的對句摹寫西齋的規(guī)模。五六兩句流水遞下,寫自己對西齋的向往之情。七八兩句順承,想象坐客西齋的景況。全詩一氣直下,筆勢翩翩,清俊流麗,一改題詠作品堆疊故實、鋪陳頌贊的套路。類似的作品還可以舉出一些:

        客從潭府渡河梁,籍甚傳夸靜照堂。

        正苦窮年對塵土,坐令合眼夢湖湘。

        市門曉日魚蝦白,鄰舍秋風橘柚黃。

        去馬來舟爭歲月,老僧元不下胡床。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井邊分水過寒廳,斬竹南溪仗友生。

        來釀百壺春酒味,怒流三峽夜泉聲。

        能令官舍庖廚潔,未減君家風月清。

        揮斧直須輕放手,卻愁食實鳳凰驚。

        (《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

        由于流水對的使用,詩歌節(jié)奏顯得流暢輕快,詩歌的意緒也是順勢發(fā)展,續(xù)續(xù)相生。全詩化板滯為流動,給人清新明快之感。

        通過用筆變化造成詩歌節(jié)奏的頓挫起伏,是熙寧間山谷七律結(jié)構(gòu)變化的又一重要方面。清人許印芳說:“律詩為排偶所拘,最易板滯。欲求生動,貴用抑揚頓挫之筆?!辈⑼婆e陳與義詩做范例。其實山谷也精于此道,具體的表現(xiàn)也有很多。

        其中一種表現(xiàn),是在頷聯(lián)用功,利用筆勢的離合頓挫,造成一氣盤旋的效果,使詩歌流動中有波峭,別饒風姿。《答龍門潘秀才見寄》就是如此:

        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山中是處有黃菊,洛下誰家無白醪。

        想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

        詩歌起筆豪邁,頷聯(lián)即是“并置對舉型”的對句:明月清風,本非俗物;輕裘肥馬,敬謝兒曹。筆勢開闔頓挫,又有一股邁往之氣貫穿其中。五六兩句,以“是處”“誰家”呼應(yīng),輕倩流利。七八兩句展開想象作收。整首詩在流動之中,頓挫生姿,給人以清峭之感。關(guān)于此詩,方東樹在《昭眛詹言》說:“起兀傲,一氣涌出。三四頓挫。五六略衍。收出場?!睂ζ湔路ㄌ攸c的揭示,最為準確。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次韻子高即事》:

        詩禮不忘它日問,文章未覺古人疏。

        青云自致屠龍學,白首同歸種樹書。

        綠葉青陰啼鳥下,游絲飛絮落花余。

        無因常得杯中物,愿作鴟夷載屬車。

        起筆寫對方經(jīng)術(shù)文章不亞古人。頷聯(lián)狀其不遇之態(tài):青云自致,終為屠龍之術(shù);白首同歸,唯有種樹之書。每句中自有曲折,跌宕生情,卻又一意貫穿。五六兩句,則是當句對,以輕快的調(diào)子,寫其歸休后的閑適。七八以自己的羨慕之情作結(jié)?!额}樊侯廟二首》之二的章法布局也與此相似:

        門掩虛堂陰窈窈,風搖枯竹冷蕭蕭。

        邱虛余意誰相問,豐沛英魂我欲招。

        野老無知惟卜歲,神巫何事苦吹簫。

        人歸里社黃云暮,只有哀蟬伴寂寥。

        這些作品,首聯(lián)多取直筆,兩句相承,順勢寫來。頷聯(lián)句意貫穿,上下俯仰相接,頗為緊湊,幾乎使人不注意對仗的存在。但連貫之中,又注意開闔抑揚,顧盼生姿。五六順承,雖用對句,卻句意流動,七八順勢作收。

        還有一種,則是在頸聯(lián)也運以單筆,跌頓取勢,造成詩歌抒情表意的深入,比如:

        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一束向誰論。

        藤蘿得意干云日,簫鼓何心進酒樽。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徐孺子祠堂》)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

        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并門夜月高。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酒船魚網(wǎng)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這兩首都是山谷的名篇。前一首,起筆點題。三四兩句,一寫藤蘿之得意,一寫祭事之蕭條。兩句相形相應(yīng),開闔生情。五六“可能”“不是”,連貫而來,一筆直下,以議論做對仗,感慨有力。后一首由途中所見而思念友人,點出懷人主題。頷聯(lián)分寫雙方:汝水春波,見出自己含思之深婉;并門夜月,顯示對方興懷之高遠。這兩句融情入景,對仗工整,筆勢健舉。頸聯(lián)轉(zhuǎn)而感慨友人的遭遇,兩句前呼后應(yīng),單筆直下?!柏M無”“難得”,又自成頓挫,唱嘆生情。

        山谷七律用筆的經(jīng)營,還表現(xiàn)在句聯(lián)之間。這使得詩歌又多了一層曲折。有些詩歌中間兩聯(lián)之間變化巨大,形成突轉(zhuǎn),比如《夏日夢伯兄寄江南》一首:

        故園相見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紅。

        詩酒一言談笑隔,江山千里夢魂通。

        河天月暈魚分子,槲葉風微鹿養(yǎng)茸。

        幾度白砂青影里,審聽嘶馬自支筇。

        這首詩歌前四句也是一氣涌出,先寫夢中相見,次句寫醒后斜陽在照,景中含情。三四接著寫醒后的感慨。詩酒談笑,何等酣暢,卻下一“隔”字;江山千里,有夢難尋,卻又著一“通”字。兩句頓挫傳情。其立意,不免讓人想到義山的名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又較其更為遒勁。五六兩句突轉(zhuǎn),摹寫江南優(yōu)美清麗的景色,令人神往,筆致由自己轉(zhuǎn)到伯兄所在的江南。七八順接,以對方對自己的思念作結(jié)。更為有名的則是《次韻裴仲謀同年》:

        交蓋春風汝水邊,客床相對臥僧氈。

        舞陽去葉才百里,賤子與公皆少年。

        白發(fā)齊生如有種,青山好去坐無錢。

        煙沙篁竹江南岸,輸與鸕鶿取次眠。

        此詩前面寫葉縣相聚之樂,其中頷聯(lián)一句寫相距不遠,一句寫年輕多情,正是并置對舉型的對句。兩句分寫,似不相干,但合在一起正看出相與之樂,也是山谷的名句。頸聯(lián)突轉(zhuǎn),寫失意之悲。潘伯鷹說:“此處白發(fā)一句突然跌落,和上半首極力描寫的青年情況,恰相對比,青山一句又作一蕩漾的姿勢,……這樣就逼出思歸不得的情緒?!睂Υ嗽姾蟀氲恼路?,解釋明白。這種詩歌“全脫中唐熟習工整、缺乏奇變的陋習”,造成清新奇峭的面貌。

        上述山谷的七律,大都前四句一氣涌出,特別是頷聯(lián),雖對仗工整,卻離合取勢,盤旋馳驟。五六又筆勢流動,或順承而下,或跌宕生姿。詩歌流動中有曲折,整飭中有變化。其特點正如方東樹所說,是“寓單行之氣于排偶之中”,這是山谷熙寧間七律最明顯的特點和最大的創(chuàng)獲。

        最后,還應(yīng)該提到熙寧時期比較特別的一首詩。即《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

        縣北縣南何日了,又來新寨解征鞍。

        山銜斗柄三星沒,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時須束帶,故人頗問不休官。

        江南長盡捎云竹,歸及春風斬釣竿。

        詩以散筆敘起,樸淡的敘寫中暗含為官的無奈。頷聯(lián)通過夜宿時景色的描寫,傳遞出孤寂的心情。這兩句音節(jié)鏗鏘,造境鮮明,被清人看作是可入三唐六朝的好句。頸聯(lián)則運用樸老廋硬之筆,以敘述的調(diào)子代替抒情的感慨。但那種不適應(yīng)官場而產(chǎn)生的無聊、低沉情緒,又很清晰。這自然引出七八兩句的歸鄉(xiāng)之思。同時,此聯(lián)兩句意思相承,句法樸直,似對非對,與上聯(lián)的工整精切,大為不同。根據(jù)史容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這一聯(lián)是詩人有意修改的結(jié)果。他在《山谷外集詩注》中引另一本文字作:

        一夢江南據(jù)馬鞍,夢中投宿夜闌干。

        山銜斗柄三星沒,雪共月明千里寒。

        俗學近知回首晚,病身全覺折腰難。

        江南長盡捎云竹,歸及春風斬釣竿。

        這樣寫,也十分出色,但不脫七律的常格。修改之后的詩歌,以古淡的筆法、散文的調(diào)子,完全擺脫了傳統(tǒng)律詩的套路,形成自家面目。這種以散為律的做法,在此時還不多見。

        元豐、元祐時期是山谷七律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本段共存七律136首。平均每年11首,較熙寧期間有較大回落。同時,山谷五古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達到367首,數(shù)量遠超七律,顯示出創(chuàng)作重心的變化。不過,七律數(shù)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藝術(shù)水平的降低,相反,伴隨著山谷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期,其七律藝術(shù)更為老到,個性色彩更為鮮明,也達到成熟之境。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熙寧年間,山谷七律就注意以散行單筆突破七律對仗帶來的整飭工穩(wěn)之感,或駿快流利,或樸老清奇,已經(jīng)初具個性色彩。在此基礎(chǔ)上,元豐元祐時期的七律,無論在字面、章法上都有進一步的變化。

        熙寧年間山谷七律遣詞用典,主要是拓展詩歌語料的使用范圍,使用一些冷僻的語典、事典,表現(xiàn)出好奇炫巧的傾向。元豐以后,山谷的語言組織則進入了常中奇的新境界。例如他的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寄黃幾復(fù)》),全是常見意象,經(jīng)作者組織之后,又自然又新警,被張耒視為“奇語”。又比如“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登快閣》),其筆法之簡凈,境界之高遠,可以比肩杜甫。但所用詞語,不過“遠大”“分明”,又是極為普通的,乃至被張戒視為“小兒語”。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山谷詠雪的名句:“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fù)斜斜。”(《詠雪奉呈廣平公》)表面看來,疏疏密密、整整斜斜,不僅簡單普通,甚至有些笨拙。這曾引起時人的討論,據(jù)說歐陽季默曾舉此句向東坡討教,認為“豈是佳邪?”表示不能理解。而徐俯則直以其為草率容易之筆。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頗為山谷辯護,但也只是說“此一聯(lián)亦雪謎也,學者未可遽非之”,非常勉強,似也未得作者之底蘊。其實,這一句不是什么雪迷,更非草率之筆,而是山谷極力鍛煉的結(jié)果。山谷造語,力避陳熟是其自覺追求。不過以前是講究新奇工巧,此時卻是拙中見工,常中見新。這是山谷自己所明確揭示的,據(jù)呂本中說:“或稱魯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以為極至。魯直自以此猶砌合,須‘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礪角,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此乃可言至耳?!笨梢哉f,這是山谷對詩歌語言的新探索,也是他的新貢獻。不過,從其引起的爭論可以看出,這種探索也幾乎已經(jīng)觸及詩歌語言的邊界。再往前走,或會失之于野,這也是江西后學常見的問題。

        山谷七律藝術(shù)的老辣,還表現(xiàn)在章法組織上。熙寧年間,山谷形成那種寓單筆于排偶之中,既流動又曲折的章法,在這一時期,仍為山谷所喜用,比如:

        十年不見猶如此,未覺斯人嘆滯留。

        白璧明珠多按劍,濁涇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淺,風軟鳥聲相應(yīng)酬。

        談笑一樽非俗物,對公無地可言愁。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游。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

        初平群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

        誰倚柁樓吹玉笛,斗杓寒掛屋山頭。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登快閣》)

        這類詩歌駿快流利之中,又有開闔頓挫,其高處,正如姚鼐所云:“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內(nèi)?!辈贿^,方東樹在《昭眛詹言》中說:“山谷兀傲縱橫,一氣涌現(xiàn),然專學之,恐流入空滑,須慎之。”也指出其可能導(dǎo)致空滑的弊端。

        山谷元祐元豐間七律還有一種,接續(xù)《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那種以散入律的做法,以疏淡自然的筆觸,將一種古樸清雅的格調(diào)注入律詩之中。其代表作就是《池口風雨留三日》:

        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遠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舂鋤。

        翁從旁舍來收網(wǎng),我適臨淵不羨魚。

        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方東樹《昭眛詹言》評價此詩“別有風味,一洗腥腴?!卑垂P者的理解,就是詩歌拋棄律詩常見的借景傳情、抒情議論的寫法,而是以敘述為主。寫景也不以點綴物色、妃黃儷白為工,而是信筆點染,化工麗為疏淡。同時,全詩除了頷聯(lián)外,其它各聯(lián)都是樸直的散句。凡此種種,都使得這種七律的面貌大為不同,以至胡適把它舉做白話詩的代表。同樣的作品,還可以舉出《稚川約晚過進叔次前韻贈稚川并呈進叔》為例:

        人騎一馬鈍如蛙,行向城東小隱家。

        道上風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華。

        我歸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應(yīng)削瓜。

        樽酒光陰俱可惜,端須連夜發(fā)園花。

        本詩前四順筆寫赴約,直筆敘起,自然清新。五六宕開,不寫聚會,反而寫分別,七八相承,以聚會之難得,興起秉燭夜游的豪情,詩歌也在此時戛然而止。此首詩和《池口風雨留三日》一樣,語言洗盡鉛華,以古樸疏淡的句子、樸直敘述的語調(diào),平平寫來,卻又極具涵蘊,耐人回味。

        元祐元豐年間七律章法的新特點,是詩歌意脈轉(zhuǎn)折更多、轉(zhuǎn)折更陡,句聯(lián)之間直起直落,正如方東樹所說的:“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zhuǎn)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每每承接處,中亙?nèi)f里,不相聯(lián)屬,非尋常意計所及?!北热纭哆^方城尋七叔祖舊題》一首:

        壯氣南山若可排,今為野馬與塵埃。

        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價,豫章元是棟梁材。

        眷然揮涕方城路,冠蓋當年向此來。

        首聯(lián)兩句就一起一落,形成強烈的對比。頷聯(lián)逆接,極寫叔祖過人的才華和兀傲的個性,氣格健舉。頸聯(lián)又一落,感慨其不遇,與前聯(lián)形成對比。七八用倒裝,先寫自己現(xiàn)在的思念,再回轉(zhuǎn)到叔祖當年的舊題。雖是短章,卻大開大闔,起落無端。與此相似的還有《次韻王定國揚州見寄》:

        清洛思君晝夜流,北歸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發(fā)猶堪酒,垂上青云卻佐州。

        飛雪堆盤鲙魚腹,明珠論斗煮雞頭。

        平生行樂自不惡,豈有竹西歌吹愁。

        起筆借洛水起興,寫自己對王定國的思念。三句勸慰,四句感憤對方遭遇,兩句跌頓有力。頸聯(lián)橫插,又寫定國飲酒為樂的豪邁之態(tài)。七八兩句一氣直下,謂定國本來就喜好飲酒,想來在揚州繁華地,定不會坐困愁城,既是期望也是鼓勵。從章法上說,這是逆接五六兩句,形成倒裝。全詩盤旋曲折,讀來卻是一氣貫穿。

        再看《再次韻寄子由》一首:

        想見蘇耽攜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煙。

        騏驎墮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

        風雨極知雞自曉,雪霜寧與菌爭年。

        何時確論傾樽酒,醫(yī)得儒生自圣顛。

        本詩一聯(lián)一轉(zhuǎn),蟠曲拗峭,無一直筆。中間兩聯(lián)尤其值得注意,真是一句一頓,跌宕起伏,硬筆盤旋,確是“苦煉出精彩來的句法”。

        自熙寧年間開始,山谷七律就在努力擺脫排偶帶來的拘束,上述這些作品,從突破七律格套的角度來看,其藝術(shù)追求和熙寧時期是一樣的。不過,熙寧時期作者的用力之處,是運單筆于偶對之中,對仗不專求嚴整,更注意氣勢的貫穿與流動。而上述幾首詩歌,更突出了意脈的斷裂和轉(zhuǎn)折,對仗依然工整,而筆勢馳驟跳躍,章法大開大合。詩人仿佛是高明的畫師,在尺幅之中,自有萬里之勢。顯示山谷在七律這一體裁中,所達到的新境界。

        紹圣以后,除七絕外,山谷其它各體詩歌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大為減少,而七律僅存37首,平均每年不到4首。這一時期的七律創(chuàng)作,在藝術(shù)上不再刻意,那種“過于恣肆奇拗的風格有所改變”。其中優(yōu)秀之作多是筆隨情動,自然揮灑,而各具面貌。我們不妨以山谷此期的名作,即他和兄長元明的“觴”字韻組詩為例,稍加分析。

        這組詩共有六首,其創(chuàng)作時間,始于紹圣二年(1095),終于崇寧四年(1104),長達十年,時間跨度很大。由于詩人所處情境的變化,詩歌面貌也隨之變化。下面選取三首,略加分析。最早的一首是《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

        朝云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jīng)觥?/p>

        急雪脊令相并影,驚風鴻雁不成行。

        歸舟天際?;厥?,從此頻書慰斷腸。

        這首詩歌作于紹圣二年,據(jù)題下引山谷《書萍鄉(xiāng)縣廳壁》云:“元明送余安置摩圍山之下,淹留數(shù)月不忍別,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淚握手,為萬里無相見期?!笨梢娮髡弋敃r的心情是比較激動的,詩歌也顯得感慨多情。起筆極寫兄弟之間相濡以沫的深情,次句轉(zhuǎn)寫此時分別的不舍。三句寫往日之夢想,四句嘆后會之難期。五句寫元明有同憂患之意,六句寫其不得不離別。一路寫來,筆勢曲折盤旋,跌宕生情。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作于崇寧元年,其時山谷遇赦北返,前往萍鄉(xiāng)看望任縣令的兄長。詩歌作于其離開萍鄉(xiāng),路過新喻之時。此時山谷離開貶所,兄弟得以再會,其心情無疑是較為舒暢的。詩云:“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東來數(shù)百觴。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獲稻午風涼。但知家里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贝嗽姷奶攸c,黃寶華有精當?shù)姆治觯骸吧焦却嗽姟云降|(zhì)樸的口吻,書寫手足親情,如話家常?!?/p>

        《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作于崇寧四年。山谷自崇寧二年貶宜州,十二月自荊南出發(fā),三年六月至貶所。兄長元明一路相送,并于四年春離開宜州,這首詩作于此時,真可謂是生離死別。詩中寫道:“霜須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醞觴。明月灣頭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涼。千林風雨鶯求友,萬里云天雁斷行。別夜不眠聽鼠嚙,非關(guān)春茗攪枯腸?!痹姼栝_頭是詩人希望兄弟同老的美好愿望,實有無限的感愴。中間兩聯(lián)對偶工整,三四寫家鄉(xiāng)之景,發(fā)思鄉(xiāng)念遠之情。五六比喻,寫兄弟難以相守的悲傷。七八是別后思念。詩歌工穩(wěn)整齊,情景交融,感情凄婉深沉,感人至深。

        從上述簡單的分析可以看出,三首詩歌,或跌宕、或平淡、或工穩(wěn),其中既有布局工穩(wěn)、情景交融的七律常體之作,也有山谷個人特點較為明顯的寓散于整的變體之作。但無論是常體還是變體,都可以看作是山谷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然延續(xù)。

        不過,對于偉大的詩人來說,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新的進境,是常見的現(xiàn)象,山谷也是這樣。詩人晚年不止一次的談到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體會,他在《與王觀復(fù)書(二)》中說:“所寄詩多佳句,猶恨雕琢功多耳。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如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庇终f:“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為文?!边@種體悟,自然也表現(xiàn)在其創(chuàng)作實踐中,時人稱 “黃魯直自黔南歸,詩變前體”,正是道出這一點。

        對于黃詩晚年的變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認識。上引《西清詩話》,就說他晚年的作品“變態(tài)百出,雖數(shù)十百韻,而格律俞嚴,蓋操持詩家法度如此”。不過,就其主要方面來說,“歸真返樸”也許是較為切當?shù)脑u價。具體的說,就是質(zhì)樸的形式和真摯的感情融而為一,不再刻意藝術(shù)技巧,筆勢脫略放縱。時人評價“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正是確評。

        比如《追和東坡壺中九華》一首:

        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

        試問安排華屋處,何如零落亂云中。

        能回趙璧人安在,已入南柯夢不通。

        賴有霜鐘難席卷,袖椎來聽響玲瓏。

        本詩原題較長,但有助于了解詩歌背景,全引如下:“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東坡先生名曰壺中九華,并為作詩。后八年,自海外歸湖口,石已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篇以為笑,寔建中靖國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當崇寧之元五月二十日,庭堅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詩來。石既不可復(fù)見,東坡亦下世矣。感嘆不足,因次前韻?!笨梢娫姼枋墙杈欧瀹愂脑庥鰜碜返刻K軾。全詩單筆散行,多用虛詞呼應(yīng),但并無淺滑率意之失。一氣流走,曲折圓活,唱嘆傳情,完全擺脫律詩句律格法的束縛,只見真情,不見文字。山谷還有一首《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亦復(fù)如此:

        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見之誰謂無。

        欲學淵明歸作賦,先煩摩詰畫成圖。

        小池已筑魚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區(qū)。

        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

        首聯(lián)逆筆振起,三四順接,點出圖畫。五六展開想象,對歸隱的生活略加點染。七八以議論作結(jié),遞進一步,升華主旨。全詩筆勢自然揮灑,八句如同一句。山谷還有一首《罷姑熟寄元明用觴字韻》:

        追隨富貴勞牽尾,準擬田園略濫觴。

        本與江鷗成保社,聊隨海燕度炎涼。

        未栽姑熟桃李徑,卻入江西鴻雁行。

        別后常同千里月,書來莫寄九回腸。

        本詩作于崇寧元年六月。先是,元符三年五月,山谷復(fù)宣德郎,離開貶所,途中自請知舒州,本年六月到任,不料到任僅九日,又坐黨事免官。詩歌就是此時寫給自己兄長的。詩歌多用虛詞斡旋呼應(yīng),顯得一氣流走,全無律詩格律的束縛之感。但仔細看去,八句皆對,且多對比和轉(zhuǎn)折,傳達出命運的無常以及詩人坦然面對的放達胸懷,曲折深至。全詩句法老健,直而實迂。

        這種放縱脫略、純以意勝的作品,似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又呈吳郎》等作而來。山谷早年也有類似之作,比如作于元豐年間的《和張沙河招飲》:“張侯耕稼不逢年,過午未炊兒女煎。腹里雖盈五車讀,囊中能有幾錢穿。況聞缊素尚黃葛,可怕雪花鋪白氈。誰料丹徒布衣得,今朝忽有酒如川。”不過,此詩是朋友之間的戲筆,諧謔調(diào)笑之外,有趣味而乏深味。山谷晚年主張“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強調(diào)一種無意為文的境界,當對杜甫這種以放縱疏易之筆寫真樸自然之情的作品,別有會心之處。自己寫來,自能得心應(yīng)手。

        通過對山谷七律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尊體和破體的辯證結(jié)合是貫穿在山谷七律藝術(shù)變遷中的一條主線。山谷論詩,一方面重視體制法度,主張通過對前人作品的學習揣摩來掌握某種體裁的體制要求。他說:“若欲作楚詞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詞》,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后下筆。譬如巧女文繡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成錦爾?!薄板\機”之喻,指的就是對詩歌體裁體制要求的掌握。另一方面,山谷又強調(diào)“領(lǐng)略古法生新奇”,提倡在掌握法度的基礎(chǔ)上,積極創(chuàng)變。他說:“文章最為儒者末事,然既學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壯如滄江八月之濤,海運吞舟之魚,又不可守繩墨,令儉陋也?!敝赋觥爸淝邸焙?,又不能“守繩墨,令儉陋”。結(jié)合七律創(chuàng)作的實踐看,山谷早年就已經(jīng)掌握了七律的基本寫法,并且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寫出優(yōu)秀的、可視作“七律常體”的作品。同時,作者也在不斷的嘗試創(chuàng)新。在熙寧年間,主要通過句法的探索,化板滯為流動;元豐元祐年間,則突出地表現(xiàn)為章法的開闔多變;進入晚年,則以老健之筆,任意揮灑,不受律縛,達到既破常體又不悖詩體的境界。

        猜你喜歡
        七律山谷詩歌
        山谷里的居民
        詩歌不除外
        睡吧,山谷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拜石(七律)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2:44
        七律三首
        詭異的山谷
        奧秘(2016年7期)2016-07-30 17:24:27
        智出山谷
        七律·“五老”吟
        中國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31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国产高清成人午夜视频|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熟少妇在线播放999|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老肥婆牲交videos|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色高清视频久久| 日本饥渴人妻欲求不满|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原视频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果冻传媒av在线观看 | 202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尿失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好爽~又到高潮了毛片视频| 国产丝袜长腿美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五月婷婷六月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99在线视频精品费观看视|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 亚洲综合自拍偷拍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