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
摘要:我國如今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點上國內(nèi)各方面都需要做到共同進步,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將全社會、全民族協(xié)調、團結起來的中軸,因此思政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本領。本文將對思政工作意義、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新時代思政工作如何開展等幾點進行分析,以此來探討新時代思政工作者提高自身本領的重要性和途徑。
關鍵詞:改革開放;思政工作;新時代思政工作者
一、思想政治工作意義
我國現(xiàn)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國內(nèi)各方面都在為著改革開放、民族的偉大復興以自身的方式做出最大的努力,在各方面、各領域為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艱苦奮斗時,需要有一個協(xié)調者來對各方面進行統(tǒng)籌領導以及隨時代變換更新目標,一定程度的分工協(xié)作對于整體的效率有巨大作用。本段將從幾類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對思想政治工作意義進行闡述。
(一)國企思政工作者
國企是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中流砥柱,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鮮明標志,而思想政治工作又關系到我國社會和諧發(fā)展和民族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因此國企政治工作者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首先,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國企的健康發(fā)展。雖然國企是一類特殊的企業(yè),但本身依舊處于企業(yè)的范疇之內(nèi),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分子之一。國企的資本控制方是國家,而且在其所涉及的各種行業(yè)領域中存在著巨大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就在于規(guī)范思想和引領正確路線,如果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夠做好,其本領不能夠隨著時代提升,那么國企自身就會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從管理人員來講會存在腐敗、貪污等等現(xiàn)象,從其本身機制來講長期的思想工作不到位、政治路線不正確會導致發(fā)展與當前時代相沖突甚至損害社會、集體的利益。其次,國企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增加全民族的凝聚力,這一點需要從國企在我國經(jīng)濟和政治當中的地位說起。國企內(nèi)人員大多屬于編制內(nèi)人員,而且國企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內(nèi)對外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經(jīng)濟的實力,國企發(fā)展的質量關乎著民族自信力的構建,所以在國企內(nèi)部政治工作人員需要有著相當程度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工作關乎著國企自身的建設,關聯(lián)起來講,思想政治工作其實也關乎著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和自信力,國企發(fā)展得好,民族自信力才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國企思政工作者身上承擔著這個時代的特定使命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xiàn)種話民族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個奮斗目標, 又是一個實踐過程, 在這一偉大實踐過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矛盾的調節(jié)器和社會和諧的潤滑劑,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柱。[1]
(二)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
與國企思政工作者不同的是,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更廣。國企思政工作者的工作對象主要是集中于國企內(nèi)部工作人員以及相關服務人員,而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進行的教育對象還涵蓋了大部分社會公民,所以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務更加艱巨。由于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對象數(shù)量更為廣闊,而且教育對象的社會階層更是不同,所以其面臨的困難比國企思政工作者更多而且更為復雜,但是這也側面表明了其意義深遠。從簡單來說,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承擔的任務中最為巨大的一項就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這一任務一般來講就是對于教育對象進行思想修正和意識形態(tài)培養(yǎng),處于各階層的受教育者本身的受教育水平不一,這就需要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因材施教。
二、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思想政治工作是進行全局把控的核心所在,承擔著重大的使命,但是當今時代是一個快速發(fā)展變化的時代,隨之正在劇烈變化的也有人們的思想觀念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許多許多新的挑戰(zhàn)。
與未能夠進入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社會不同,現(xiàn)如今的社會階層增多,且階層流動性也隨之增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受教育群體的更加多元化問題,受教育群體的多元化不僅僅是意為著其所包括的社會階層多元化,更多地意味著思想的多元化。上文所提到的國企思政工作者的工作對象是國企內(nèi)部的工作人員,由于進入國企的時間不同,所以本身思想觀念狀況會有所區(qū)別,存在著一定的思想多元化特征,但是大體上來講都是接受國高等教育的優(yōu)秀知識型人才或者是技術性人才,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上會比較容易一點,而整個國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有所區(qū)別了,部分公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或者受教育階段表現(xiàn)糟糕,其思想觀念難以得到改變,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之中也有些許這樣的公民存在,由于其本身從教育中獲得的信息不同、思想觀念差異等,也是很難夠得到改變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法與時代進步同軌。當今時代的特征是發(fā)展迅速且多變,由于網(wǎng)絡媒體的新興發(fā)展,思想政治工作所能夠產(chǎn)生的影響力已經(jīng)在逐漸下降,這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由于網(wǎng)絡媒體之中包含許多新興有趣的內(nèi)容,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所以關注思想政治建設的人也就逐漸在減少。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就是依靠著本身獨特的影響力和正確性來發(fā)揮其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對于其工作開展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界定為: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2]然而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做出改變。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本領提升途徑
對于如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領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對于其外部因素和內(nèi)部因素進行統(tǒng)一考慮,只有外部與內(nèi)部兩者相結合才能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正確性
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正確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其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和引領者,對于所有教育者和引領者來說,正確性都是其務必要做到的一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的正確性包含兩個方面:政治正確性和思想正確性,這是工作者們開展工作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思想政治教育一詞也就難以立足。要想把握好政治正確性和思想正確性,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對于國家發(fā)展狀況的深入了解和對于國家領導人所引領的國家發(fā)展方向的正確了解,不能夠一知半解或者是變相理解,如果從思想政治工作者這一引領者開始就混亂,那么思想政治工作想要達到的協(xié)調、穩(wěn)定社會的期望就已經(jīng)落空了。具體而言,要想做到思想、政治的雙重正確性,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務實。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形而上的理論工作,它是講究實際、講究實效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最終在于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離開了解決問題這個關鍵,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無“的”之“矢”、無本之木、無源之水。[3]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秉持的原則,不講空,重務實。
(二)增強自身實際本領
到底而言,思想政治工作還是教育和領導的工作,但是許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卻有“本領恐慌”的“癥狀”,“本領恐慌”是來自主體內(nèi)在所產(chǎn)生的一種壓力,它源于人的憂患意識、源于點狀的“黑暗思維”和本領不足等原因。[4]“本領恐慌”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當中時有出現(xiàn),由于其本身所承擔的任務重大且容錯率低,該現(xiàn)象也就成為思政工作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增強自身實際本領,即使身上的責任重大、自信心不足,那么通過努力地學習和研究之后,在開展實際工作時才能夠做到有理有據(jù),以此來削弱、消除“本領恐慌”的“癥狀”??傃灾磺械目只旁谂懦睦砑膊〉那闆r后,都可以視為正?,F(xiàn)象且能夠得到改善解決,重要的是能夠行動起來去解決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者們工作艱辛,而艱辛之處部分原因就在于需要及時地去提升自身。
(三)提升對于時代的適應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現(xiàn)今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影響力下降的問題,并且在外部媒體當中所能夠擁有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小,要想突破這一局面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轉型。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論斷、新闡述、新思想為全黨做出了表率,[5]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學習的就是對于“新”的理解,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已經(jīng)在對“新”的理解上做出了表率。具體的工作來講,“新”要突出的不僅僅是思想新,還有方式新,利用內(nèi)部媒體進行黨內(nèi)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這是一直以來所選用的良好方法,但是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經(jīng)在為思想政治工作敞開大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進行教育的對象廣而復雜,而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深奧難懂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接地氣”。例如QQ、微信已經(jīng)成為年輕人所優(yōu)選的社交工具,在這一點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進行發(fā)展,利用人們熱衷的社交軟件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來維持甚至擴大工作本身的影響力和接受度。
參考文獻
[1]曾志剛,王云蘭. 提高領導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思考[J]. 求實,2007(06):21-24.
[2]常青偉.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滲透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程紹華.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從基礎抓起[J]. 青年記者,2011(26):96.
[4]趙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領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5]王越. 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