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鳳
【摘要】目的 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且提出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以改善病情。方法 選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所我院所收治的6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對其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以分析其疾病發(fā)生的原因。結果? 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骨科疾病、腦血管病、心胸腹等手術、惡性腫瘤、剖宮產、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以及其他,其所占比重分別為30.6%、16.1%、12.9%、6.5%、4.8%、16.1%、12.9%。結論? 在臨床上有諸多因素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如骨科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對此,為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臨床上應強化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護理對策
深靜脈血栓形成指的是在深靜脈內,血液出現非正常性凝結,繼而對靜脈管腔造成阻塞,從而引發(fā)靜脈回流障礙;此病可在全身各個深靜脈處發(fā)生,但下肢最為普遍[1]。一旦發(fā)生深靜脈血栓,需及時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處理,否者將引起深靜脈瓣膜功能異常,繼而對患者的生存質量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影響?,F對我院所收治的6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其血栓形成的原因,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所我院所收治的6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全部患者均通過臨床診斷,確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齡介于18~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1±3.6)歲;左側33例,右側20例,兩側9例。
1.2方法
對本組6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內容有:性別、年齡、手術史、骨折或創(chuàng)傷史以及基礎疾病等,以了解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加以分析。其中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結果
通過分析發(fā)現,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骨科疾病、腦血管病、心胸腹等手術、惡性腫瘤、剖宮產、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以及其他,其所占比重分別為30.6%、16.1%、12.9%、6.5%、4.8%、16.1%、12.9%。
3討論
3.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1)骨科疾病:患有骨科疾病后,將可能誘發(fā)一系列的機體變化,而骨折后因血管內膜損傷,炎性介質的大量釋放,將加劇血小板的集聚,促進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從而誘發(fā)深靜脈血栓[2]。本研究中有30.6%的患者因骨科疾病而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2)腦血管疾?。罕狙芯恐杏?0例患者因腦血管病而誘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腦血管疾病者有比較高的全血黏度,這提高了血液的凝固性,因而極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再者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往往年齡大,且合并各種基礎性疾病,這也加大了其發(fā)病的可能性。
(3)心胸腹等手術:手術會對凝血平衡造成破壞,致使靜脈血流瘀滯、凝血機制改變,且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而這種情況就極易誘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3]。
(4)惡性腫瘤:此類病人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之下,且腫瘤細胞可促使血小板集聚,提升血小板的黏稠度;在疾病晚期,由于手術治療或衰竭,將致使病人的肢體活動量下降,休息時間變長,再加上腫瘤瘤體的壓迫,最終造成血液流動變緩,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
(5)剖宮產:實施剖宮產的產婦,其在術后往往會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這可能與其術后未進行早期活動、妊娠期血漿纖維蛋白原偏高、手術麻醉致血管擴張、產后大量進補等有一定的關系。
(6)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病人一般存在潛在性的血管病變,且血管存在退行性病變,血液的黏稠度提升,血流速度變緩,此時極易誘發(fā)血栓。而高血壓患者有循環(huán)系統(tǒng)基礎疾病,因而也極易誘發(fā)血栓。肥胖
(7)其他:臨床上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誘發(fā)血栓,例如長期吸煙、飲酒者,長時間臥床休息者,高齡群體等。
3.2護理對策
1.健康宣教:針對可能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向其介紹關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原因、機制以及對疾病治療與身體康復所帶來的影響,繼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警惕性,從而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以更好的預防此病的發(fā)生。
(2)鼓勵患者適度活動:不論是接受手術治療者、剖宮產者,還是患有骨科疾病者、長期臥床休息者,都應適度活動。以骨科疾病者為例,患者在早期應積極開展功能訓練,以加速靜脈回流,以防止血栓的發(fā)生。長期臥床休息者,應定期翻身,且在床上活動四肢,或家屬為患者做按摩,以加速血流。產婦在產后可進行適度的運動,以身體不感到疲勞為度。
(3)病情觀察:醫(yī)護人員需注重患者主訴,且對患者的皮膚溫度、皮膚顏色、疼痛、腫脹等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癥狀并不顯著,易被忽視,所以若患者感到下肢疼痛、大腿肌肉壓痛等情況,那么應考慮是否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5]。假使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患肢腫脹與疼痛程度加劇,那么需開展雙下肢相應平面周徑測量與記錄工作。如果測量顯示其周徑之差在0.5cm以上,應及時告知臨床醫(yī)生以作處理。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有諸多因素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如骨科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對此,為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臨床上應強化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參考文獻:
[1]謝娜.神經外科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z4):257-257.
[2]楊洪娟.危重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1,13(4):339-341.
[3]葉玉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探究[J].中外醫(yī)療,2014,21(35):176-177,179.
[4]吳端蘭.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667.
[5]胡心英,朱雪輝.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7):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