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英
對兒童進行抽象美術教育在中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范疇中,似乎是一件無法實現(xiàn)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這種嘗試,原因無外乎有兩個:第一,教育者在情感上的排斥性;第二,教育者對抽象美術缺乏理解認識。
在基礎教育中進行抽象美術教育,大部分人首先考慮到的是它的可行性,以及兒童對抽象美術的接受能力。這種看法存在概念上的偏差,就兒童抽象美術教育的接受能力而言,兒童所接受的并非是抽象美術的理論知識或者對抽象畫的理解,他們要接受的是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即創(chuàng)作方法),將自己對宏觀世界的主觀感受運用抽象繪畫元素表現(xiàn)出來。
抽象美術產(chǎn)生的生理原因是:當我們將目光轉(zhuǎn)向我們的內(nèi)心(如白日夢式睡夢)以及進行某種內(nèi)向的思考活動時,精神能量就被引入心理深層,這時我們的視覺就失去其敏銳的狀態(tài),外物之間原本分明的界限就變得模糊含混,渾然一體,這樣,藝術就容易表現(xiàn)為抽象。
1.涂鴉期:純粹是滿足自己亂涂亂畫的愿望,畫出什么東西并不重要,抽象繪畫自身就有嚴肅的一面。但相對于具體畫畫,在畫面形式上它拋棄客觀事物而注重傾瀉人的情感和愿望。作為涂鴉期的兒童,他繪畫的目的在于滿足愿望(雖然是亂涂亂畫),就目的而論,在一定意義上兩者存在共性,這是人生的一開始就為抽象美術教育的的可行性提供了先天的基礎。
2.象征期:以圖像象征某些東西,尚不能準確地表達對象的客觀面貌。抽象美術的最大特征是由純形式因素表現(xiàn)的美術形式,沒有任何客觀重現(xiàn)的內(nèi)容,即抽象美術作品中我們認不出任何客觀形象,而畫家在作品中卻是有所指的。我們看見的圖形與色彩,也可以說在象征期的兒童由于生理條件的制約,使他們的作品無需教化就成為抽象美術作品。
3.定型期:能表現(xiàn)對象某些特征,但不能準確表達對象的立體感及明暗。這些畫表現(xiàn)了他們所知的特征而不是實際見到的特征。
以上這些現(xiàn)象,無一不說明兒童抽象美術教育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我們無法否認兒童的繪畫特點、年齡特征與抽象美術之間有很多相似、相近點,能不能進行此種教育,這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而抽象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意義何在呢?究竟有無必要進行?這樣一個問題被提到一個相應的高度。
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與成人美術教育相比是不一樣的,它不是以技術訓練為主,而是更重視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樹立觀念意識,這就意味著抽象美術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
一、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身價值的認識
具象寫實美術通過對客觀具體形象的描繪、制作來反映作者意圖,表達思想感情,這一點便決定了兒童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努力在自身周圍發(fā)掘?qū)ふ乙恍┛陀^實在的事物,從而用描繪來表達感受,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便是尋找到的東西都能較好地重組在一起,而抽象美術教育為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開拓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它將兒童置身于一個沒有參照物,沒有客觀移情對象的范圍中,迫使他們?nèi)ブ卦煲恍〇|西來為自己的表達服務。重造的過程無疑就是一個純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歷,兒童在此時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就只有主觀思想感情了,這種思維空間的未知與無窮,表達方式的自由、不拘一格,同樣也是兒童所樂于接受與追求的。
二、技術上的簡單訓練
技術上的訓練培養(yǎng),在兒童美術教育中雖不是關鍵,但是也不可置之不理。抽象繪畫中,由于主觀思想感情的迥異,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共構型的圖形色彩也是不同的,這些圖形、色彩的穿插、配套沒有客觀外形的輔助,而畫面所體現(xiàn)的也只是單純的形式美感。形色的繪制就有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訓練的純度提高,拋開了一切多余的輔助的環(huán)節(jié),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造型活動的理解能力。
三、審美方面的心意識
世俗的審美觀念最常出現(xiàn)的便是越像越好,像一定需要有客觀事物的參照;而在抽象繪畫中就缺少這樣一個參照物,而使兒童的審美集中在畫面本身,感受形、色組成的單純形式,同時又避開了畫面以外事物或引申意義的影響,使審美的純度提高,讓兒童更加確切地認識到美術中形式美的獨立意義。
綜上所述,抽象美術教育有別于具象美術教育,它有自身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它所呈現(xiàn)出的形式、內(nèi)容、效果都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方法與途徑更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前進。
這些思想有的被吸收,有的從另外的面目出現(xiàn),有的得修正,有的已被部分遺忘,有的仍舊在當前的理論和實踐中保持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