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日前報道的一則“村官”騙保案,成了熱門新聞。犯事者“村官”羅玉良偽造身份、篡改年齡、魚目混珠,讓兒子成功領(lǐng)了9年低保金;甚至不惜“無父無子”,把兒子的出生年份由1983年改為1953年,成了年長自己3歲的“大哥”……涉事“村官”騙保“吃相”之難看,已然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值得說道的是,雖然羅玉良騙保9年,手段也很低級,但他得到的處分只是留黨察看兩年。這固然跟他知道事情捂不住、主動交代并退回違規(guī)領(lǐng)取的低保金有關(guān),可這仍不免給人以處理偏輕之感——“村官”也屬“公”,其螞蟻搬家式的騙保也屬貪腐,不能只是停保退保或給個紀律處分了事。對這類騙保,就該通過社保部門與公安、民政、醫(yī)院、社區(qū)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密切協(xié)作,齊抓共管。也只有輔以嚴查嚴懲,這樣的奇葩騙低?,F(xiàn)象才能逐漸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