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征
摘要:古今字是古書常見的用字歧義現(xiàn)象之一。古今字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其形成原因主要為因讀音假借或詞義引申,對表示某些義項的字形加以改造,以區(qū)別于其它義項。
關(guān)鍵詞:古今字;成因
古書中的用字情況復(fù)雜,??梢姷揭恍┬误w分歧的字,即同一個詞時常有不止一個的字形來記錄它。古今字就是古書常見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新詞不斷涌現(xiàn),而上古文字數(shù)量少,一個漢字就可能負擔(dān)許多詞義。為了加以區(qū)別,對其中某個詞義另造一個新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同一個詞在不同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又叫區(qū)別字。古今字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
文字除了表示本義,還用于表示引申義和假借義。漢字的表詞功能擴大以后,為了區(qū)分不同的用法,使“字(形)”和“詞(義)”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更加明確,其中表示某些義項的字常常被加以改造。就該義項來說,原先的用字為古字,改造后的用字為今字。以古字為基礎(chǔ)加以改造造出新字,來分擔(dān)原字的某些義項。原字和新字是為記錄同一個詞先后用的不同的字,形成了一對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古字假借為其他用途,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例如隊-墜(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下同)?!墩f文》:“隊,從高隊也。從阜?聲?!惫盼淖肿?,本義是從高處墜落,如《左傳·莊公八年》:“公懼,隊于車”。后來借為隊列義,如司馬相如《子虛賦》:“車按行,騎就隊”。于是造“墜”字來表示本義?!墩f文》:“墜,陊也。從土隊聲?!眽嬄涞降厣?,故從土。再如段-鍛。《說文》:“段,椎物也。從殳耑省聲。”古文字作,從殳?!办睘橄笮?,古文字形像手持一種長柄勾頭似的器具,后成為兵器,這里用作意符,表示與手持器械的動作有關(guān)?!岸巍睂崬闀庾郑瑫殖治镌谏窖轮星瞄⑹?,本義是錘擊?!墩f文》段玉裁注:“后人…以段為分段字,讀徒亂切。分段字自應(yīng)作斷,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薄岸巍弊殖袚?dān)“片段”這個詞義以后,又分化出“鍛”字來承擔(dān)本義?!墩f文》:“鍛,小冶也。從金段聲?!?其余如莫-暮、然-燃、其-箕、或-域、韋-圍、須-鬚、匡-筐、午-杵等皆為此類。
(二)古字用于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假借義造今字。例如齊-齋。《說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惫盼淖肿?,象形,像禾麥穗頭長得平整的樣子。本義是齊平,假借為“齊敬”的齊(本無其字)?!抖Y記·祭義》:“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齊”即表示祭祖之前對祖宗的崇敬,這個意義后來寫作從示齊省聲的“齋”。《說文》:“齋,戒,潔也。從示,齊省聲。” 再如舍-捨。《說文》:“舍,市居曰舍。從亼屮,象屋也。口象築也。” 古文字作,象形,本義是客舍。假借為放棄、不要、不取,如《左傳·隱公元年》:“食舍肉”。這種意義后來寫作“捨”?!墩f文》:“捨,釋也。從手舍聲?!逼溆嗳绫?避闢譬僻嬖、與-歟、戚-慼、烏-嗚、采-彩等皆為此類。
(三)古字用于表示引申義,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例如州-洲?!墩f文》:“州,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对姟吩唬骸诤又荨!?古文字作,本義是水中的陸地。后來引申指九州,又引申指州郡,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名,歷代多有興廢,民國廢州,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于是新造“洲”字來表示本義。再如益-溢?!墩f文》:“益,饒也。從水皿。古文字作,會意,像器皿中有水漫出。本義是水漫出,如《呂氏春秋》:“澭水暴益”,水漲。引申為在某些方面如體積、數(shù)量、程度等有所增加、補助、任何一種好處或利益等。于是為本義再造“溢”字。《說文》:“溢,器滿也。從水益聲。”其余如景-影、丞-拯、責(zé)-債、原-源等皆為此類。
(四)古字用于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引申義造今字。例如取-娶?!墩f文》:“取,捕取也。從又從耳?!?古文字作,會意,本義是獲取。引申指獲取女人作妻子,如《詩·齊風(fēng)·南山》:“取妻如之何?”取妻的取后來寫作“娶”,專表這種引申義。《說文》:“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再如解-懈?!墩f文》:“解,判也。從刀判牛角。” 古文字作,從刀,從牛,從角。會用刀把牛角剖開之意。后引申為松懈,如《詩·大雅·生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為此意再造“懈”。《說文》:“懈,怠也。從心解聲?!逼溆嗳缁?婚、賈-價、知-智、赴-訃等皆為此類。
古今字的出現(xiàn)使文字的表達功能更加細密準確,但給閱讀古籍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分析古今字的成因,對于我們認識這種用字現(xiàn)象,掃除文獻閱讀的文字障礙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