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在知識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現代社會當中,資金以及實物作為一般企業(yè)的主要出資物依然無法達到公司的要求,但是知識產權所具有的產權性質,對其進行出資程序及風險的規(guī)劃必定是我國經濟體制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谥R產權出資的法理,并與國內的基本情況相結合從而對我國的產權出資規(guī)制進行相應的完善,從而對知識產權的出資程序及法律規(guī)制進行相應的規(guī)制。
關鍵詞:知識產權;出資風險;法律規(guī)制
引言:由于現階段未成立專項的知識產權信托機構,進而導致相關業(yè)務難以有效的進行;知識產權質押雖說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知識產權的資本渠道,但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其智力勞動成果的本質價值。因此在當前知識產權利用的不充分的背景之下,對知識產權的出資法律制度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實際價值。
一、知識產權出資的法理基礎
知識產權的出資與一般的出資方式存在差異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就有著客觀無定形性。這樣的客觀無定形性主要是權利人不能對其所產生的有形進行有效的控制及占有,不能使用其所產出的有形性,也不能對其產生的有形進行法律處置。從而導致企業(yè)在進行知識產權出資的過程中,擔負了太多的法律風險,但是在此之中不可否認知識產權這種特殊產權被用來進行出資的權益。
二、我國知識產權出資立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產權出資的立法現狀
在中國,與知識產權出資相關的法制體系并不完全,大部分與知識產權出資相關的法律都是來源于《公司法》及外資企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之中。在這些法律文件當中列出了很多不可出資的范圍,《中外合資法》中卻指出合資經營企業(yè)可進行工業(yè)產權等投資。在出資過程中,《公司法》提出,股東利用知識產權進行出資,在出資過程中必須對知識產權的作價進行評定、給出相應的資產文件、核查財產并進行相關財產的手續(xù)辦理。
(二)知識產權出資存在的風險
1. 知識產權的期限性
法律在進行知識產權的維護過程中,都存在著相應的期限,也就是超過此期限的知識產權不存在任何投資價值。此外,知識產權在轉化為產品的時候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周期,所以有效期的差異性也表示著其所具有的價值是存在區(qū)別的。比如快要過期的專利會出現大幅度的貶值情況,然而商標權卻常常因商標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而不斷增加其價值。
2. 知識產權的價值不穩(wěn)定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并更新的今天,知識產權實事上也正處于快速淘汰的階段,新專利技術的應用及生產必定會造成舊專利的大幅度貶值,而在此過程之中企業(yè)是不能進行有效預見的。商標價值的波動會表現得更加顯著,比如以往的“三鹿奶粉”,一瞬之間就完全丟失了其多年來所獲得的商標價值。
(三)知識產權當中所存在的權利瑕疵
這部分權利瑕疵,大部分表現在權利的歸屬及主體的多元化兩個層面之上。首先,是其歸屬問題,知識產權能夠進行出資的主要條件就是出資人需要是這個知識產權的有效權利人。在國家的《專利法》等文件中都明確了強制登記的相關規(guī)定,所以在進行知識產權出資的過程中必須仔細檢驗是不是轉讓合同的原件或去有關單位進行查詢其是不是有效的權利人,由于專利證及商標證分別依據專利和商標登記簿進行下發(fā),權利人在進行更換的過程中僅需要更換底簿就行,因此只依靠證書就會出現非常大的風險。另外,被出資的知識產權在有效情況下會出現多個權利人,為了避免該產權因其他權利人的因素而出現撤銷或無效,因此在進行出資的過程中,還需要全方位審查該產權是不是具有許可使用等權利瑕疵。
三、我國知識產權出資制度的完善
(一)整合立法
為了避免不同位階的法律所制定的內容矛盾及反復,首要工作就是對知識產權的評價展開法律層面的明確,利用評價立法的完善對評價工作的可操性進行判斷。當前國內的知識產權評價所具有的公信力及一致性不盡人意,不同人員所得出的評價結果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評價制度的缺少。現階段,國內并不具備相應的資產評價法律,只有財政部所下發(fā)的指導原則。另外,就是財政部所授權的評價單位所確定的,對于無形資產的評價建議。然而,這部分的指導建議或準則大部分情況下都有著指定主體權威性低、法律階層不高、法律有效性差及法律適用面不全等諸多問題。評價方式的一致性差會導致某個主體對某個評價兌現的評估結果出現非常大的差異性,評價市場也不具有相應的秩序性,缺乏專業(yè)且權威的評價單位使得評估信息存在相當大的不穩(wěn)定性等,因而急需立法機關頒布與知識產權資產評價有關的法令條文,從而保證評價工作有法可依,從而對評估市場進行相應的完善,確定評估主體及統(tǒng)一的評價模式,確定權利的歸屬,切實保護評估主體的權益。
(二)企業(yè)在經過出資人同意后可作評估主體
由于評估的結果是需要企業(yè)進行出資,且依據常理,企業(yè)同意出資,其依據對這部分知識產權的利用進行相應地規(guī)劃,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其價值的估測;另外,企業(yè)因參與會更主動相信最終的評估結果。還有在此過程中,參加評估工作的企業(yè)人員需要高層管理者,且有相關的專業(yè)人員進行協(xié)助,例如研發(fā)負責人或財務主管等。
(三)完善評估方法
依據國內當前的實際操作,進行知識產權的評估工作大體上存在以下三種模式:首先,成本法,也就是考察除已使用期限的折舊等因素再進行二次估價;其次,市場法,與相似的的資產市場價格展開評價工作;最后,收益法,依據被估價對象的剩余使用時間長短及每年的收益預期進行相應的估算。除這些方法外,還可參考國外的相關經驗,國內的評價方法進行相應的完善。比如近些年來國外普遍使用的25%經驗法,也就是按照知識產權價值在許可人和被許可人間的不同風險比例進行分配,從而明確其最終的價值。
三、結語
知識產權出資,不僅可以兼顧其自身價值同時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智力成果價值,加速技術發(fā)展。在當前社會發(fā)展背景之下,研究知識產權的出資法制極具理論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謝發(fā)福.論知識產權質權的效力范圍[J].甘肅科技縱橫,2011(04):11-13.
[2]于朝印,王衛(wèi)國,凌湄.知識產權融資擔保標的物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3(08):108-109.
[3] 李榮.日本公司法現物出資規(guī)制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0(31):105-107.
[4] 張蕾.淺議知識產權出資的若干法律問題[J].法制博覽,2017(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