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在新課改下,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輔助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其主體作用,可以借助學生主動提問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多是由教師提問,學生被動思考與回答。在學生主動提問的模式下,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思考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答案,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過程能夠實現(xiàn)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所以怎么樣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很多教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就當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提問的現(xiàn)實狀況出發(fā),提出如何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相關策略,為實際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動提問
一、學生主動提問的現(xiàn)實情況
在當前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很多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了學生主動提問的重要性,并嘗試用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主動提問的頻率,很多學生都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主動提出自己的疑惑。然而由于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采用的相關方式不夠科學,學生主動提問的模式還不能夠發(fā)揮實際的功能,很多優(yōu)勢還難以體現(xiàn)。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是急需解決的重要教學問題。當前還是有很多小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提問,有的甚至不敢提問。大部分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設置的,由教師提出,再由學生思考與回答,學生沒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機會,更談不上進一步的分析與回答了。孩子們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們會不會有不同的看法昵?即便是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也難以順利表達出來。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其并沒有為孩子們心中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的主體性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來。
新課改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然而還是有很多方面不到位,只是留存于形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采用老一套,沒有轉換自身的角色。加之很多學生由于膽子小,不敢提出問題,不能夠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所以,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
二、學生主動提問的實施策略
愛因斯坦曾經(jīng)這樣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笨梢娞釂柺情_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門的鑰匙。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能夠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中。與教師提問一樣,學生也有權利提出自己的疑問。但是很多學生由于心理原因不敢主動進行提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介入,鼓勵學生勇敢提出問題,使得學生保有較高的熱情與興趣,具體的策略如下: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科學引導學生提問題
在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常常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做答,時間一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受到影響,他們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提出的問題也相對單一,那么如何來轉變這樣的情況呢?我在教學中常常會把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的識字方法,以問題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積極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提出問題。我要求學生從過去所學的知識點向新的知識遷移,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說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讓他們思考。例如:《雷雨》-課中,“垂”字的學習,可以聯(lián)系之前學習過的“睡”,進行學習。只要學生敢于提問,我就鼓勵他們,給予他們肯定和贊揚,讓學生獲得一種滿足感,從而提高他們提問的積極性。比如,我在教學二年級語文部編教材《沙灘上的童話》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孩子會提出:沙灘在哪里?沙灘上會有什么?沙灘是什么顏色的?童話是什么?沙灘上的童話是什么樣的?等等,作為教師的我們,怎么都想不到,孩子們的小腦袋里裝滿了我們永遠的無法預設的問題。只要給他們一個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他們能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問題。因此,在每一節(jié)語文新授課里,都可以讓孩子根據(jù)課題去提問。然后,再由教師進行引導,進入課文的學習,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一來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勇于提問
由于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害怕向教師提問。如今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不再像過去那樣,師生之間已經(jīng)是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學生可以隨意地向教師提問而不用擔心自己說錯了引起教師的不滿。作為教師而言,我們不能將自己視為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應該和學生保持平等、互相尊重的關系,要認識到提問并不是僅僅指教師向學生發(fā)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提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允許學生不舉手就站起來提問的,當學生提問之后也會對他們給予鼓勵和肯定,盡可能地在每一處細節(jié)都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從而讓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夠主動提出他們不懂的問題,課堂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都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夠讓他們更加善于思考和觀察問題,并提出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運用他們的好奇心來培養(yǎng)他們主動提問的習慣。例如《小馬過河》-課中,老牛、松鼠、小馬,說話的語氣,在朗讀時,有不同的表現(xiàn),允許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在語音正確的前提下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的興致一下子就提起來了,能提出自己理解的一大堆的問題,直到下課時很多學生都還在不斷地嘗試朗讀。
(四)靈活運用激勵手段讓學生見“疑”樂“問”
現(xiàn)階段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我們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把握教學策略,從而讓學生能夠達到“心欲通而不達,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將學生分成了4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指定一名平時比較活躍的、語文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讓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競爭,看誰提出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好。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有效地調動了起來,我每周還專門評選出了小組中的提問能手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學生為了得到我的獎勵都認真地開動腦筋,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拥乃伎己蛯W習。
(五)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積極提問題
隨著學生一天天的長大,他們也變得不愛發(fā)言了,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都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只是抓住知識點,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思考,時間一長學生自然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去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僅僅是用自己事先已經(jīng)設計好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呆板,產(chǎn)生學習的惰性。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這一點,才能夠增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六)積極進行反思,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
要讓學生主動提問,我們就應該為他們做好示范,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如何尋找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自己思考之后還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要多向同學和教師提問,平時多問幾個“為什么”,以后遇到類似難題時就能夠迎刃而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表達他們的想法,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充分尊重并鼓勵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他們合作、討論、提問的空間。當學生提出問題之后還應該進行積極評價,讓他們體會到滿足感,從而喜歡提問。比如,我在教《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雷鋒叔叔是誰?通過讓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力所能及幫助人的人就是雷鋒,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接受過誰的幫助?自己幫助過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是一個長期的教學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意識、提問的勇氣以及提問的方法,不斷挖掘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課堂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全文下載,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http://old.pep.com.cn/xiaoyu/jlaosh1/tbj x/kbj d/kb2 011/201202/t2 012 0206_10 99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