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蘭
【摘 ???要】 ???目的:研究骨科手術患者采用系統(tǒng)疼痛護理干預后的疼痛程度及術后恢復情況。方法:從2018年整年中選擇我院的收治的骨科手術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62例一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以此為基礎的系統(tǒng)疼痛護理,觀察效果。結果:VAS、VRS和PPI評分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手術后兩小時,各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護理1周后,觀察組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恢復情況方面,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采用系統(tǒng)疼痛干預護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推廣使用。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南充 ???637000骨科手術;系統(tǒng)疼痛護理;疼痛程度;恢復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196-01
骨科手術是臨床中常見的外科常見的手術,患者在骨折后需要承受劇烈的痛苦,如果應激反應過強,疼痛程度會進一步加劇,對患者的術后恢復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藥物止痛是臨床中最常用的止痛方式,然而卻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止痛效果并不顯著[1]。臨床資料顯示,采用系統(tǒng)疼痛護理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本研究對此進行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整年中選擇我院治療的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62例一組)?;緮?shù)據(jù):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為42和20例,年齡在22—68歲,平均年齡(42.25±1.21)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為41和21例,年齡在12—67歲,平均年齡(43.52±1.04)歲。選取標準:1)醫(yī)生配合影像學檢測認定兩組患者均為骨折。2)在進行實驗過程中護理人員全部知情,并且簽訂同意協(xié)議書。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似,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主要包括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指標、指導患者飲食和對出院患者的醫(yī)囑。
觀察組采用系統(tǒng)疼痛護理。主要包括如下內(nèi)容:[2-3](1心理護理。首先,患者進行手術難免會出現(xiàn)緊張、恐懼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制定對應的方案進行疏導;其次,向患者介紹與病情相關的信息,向患者介紹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xiàn)不良并發(fā)癥,使患者對自身情況有一定的認識。2)手術室護理?;颊咴谶M入手術室后,將患者的病變部位做好標記,時刻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在護理過程中嚴格配合醫(yī)生的操作,保持和患者的溝通,注重對患者的情緒疏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以通過微笑肢體觸摸等方式安慰患者,使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減輕痛苦。3)體位護理。骨科患者手術之后不得移動肢體,因此護理人員應當每隔一定時間對患者的支起進行按摩,使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和肌肉放松。4)想象松弛訓練。護理人員在患者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體位,使患者精神放松,根據(jù)醫(yī)務人員的指導想象自身處于一種舒適的狀態(tài),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進行適當訓練,提高患者疼痛承受閾值。5)藥物控制。對于一些疼痛忍耐程度差的患者,極難忍受劇烈痛苦,時為避免患者產(chǎn)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影響患者康復應當于止痛藥物支持。
1.3 觀察指標
采用VAS(視覺模擬量表)、VRS(言語反應量表)和PPI(現(xiàn)實疼痛量表)進行問卷調(diào)查,分數(shù)分別為0—10分、0—45分和0—5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以(x-±s)和百分比分別表示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VAS、VRS和PPI評分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手術后兩小時,各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護理1周后,觀察組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術后恢復情況方面,觀察組負重時間和愈合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在所有外科手術中骨科手術占比較多,約占中期手術的30%,并且患者一般具備較大的骨科創(chuàng)傷,疼痛明顯?;颊邫C體表現(xiàn)出強烈的應激反應,抑制機體合成代謝,促進機體分解代謝,阻礙患者的術后康復進程【4】。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促進患者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傳統(tǒng)中采取的護理措施主要是進行藥物控制,忽略了非藥物止痛護理。臨床資料顯示,采用系統(tǒng)疼痛護理干預可以在骨科手術患者護理中發(fā)揮較好的效果,對于降低疼痛和促進恢復方面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對此進行了探討。
本研究以我院的收治的骨科手術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為了探究不同護理方式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將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分別常規(guī)護理方式和以此基礎上的系統(tǒng)疼痛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S、VRS和PPI評分方面護理后效果較好;觀察組術后恢復情況的負重時間和愈合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采用系統(tǒng)疼痛干預護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濤, 査圓, 馬秀琴,等. 系統(tǒng)疼痛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疼痛程度及術后恢復的影響[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7, 34(10):2079.
[2] 李柳, 周浪, 盧見明. 疼痛評估及護理干預對骨折大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舒適度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12):1643-1645.
[3] 趙莎妮, 劉娟, 王娟.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8, v.9(14):170-171.
[4] 趙莎妮, 劉娟, 王娟.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8, v.9(1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