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若言 周阿根
摘要:出土墓志文獻歷史文化價值頗豐,近年來愈發(fā)地受到學界重視,其“同時資料”的屬性亦在漢語史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短K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收錄了諸多名門家族墓志,對研究蘇州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及歷代語言文字使用情況大有裨益。以《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為語料,研究蘇州出土墓志詞語,校正釋文疏誤,同時對《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提出補正意見,以期完善出土墓志文獻釋讀工作,并有助于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與修訂。
關鍵詞:蘇州;出土墓志;《漢語大詞典》;詞語
中圖分類號:H028???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19)04-0068-04
隨著二十世紀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地文物得以源源不斷地破土現世,尤其是久埋地下的墓志文獻,因其在歷史學、民俗學、語言文字學、書法藝術等方面的特殊價值,獲得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省市文物研究所、博物館、考古工作隊及地方高校學者們分別先后出版了數十部大型墓志集錄圖書,或分以斷代,或分以地域,收錄了歷朝歷代各地出土墓志。其中,以地域劃分的墓志集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珍貴而獨特的歷史文化面貌。
蘇州博物館編著的《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匯集了蘇州博物館1959年以后收集保存的歷代墓志130余方,上迄北齊,下至20世紀60年代,多涉皇親貴胄、名門世家,撰文、書丹亦多出自大家之手,不僅能夠填補地志之闕如,佐證史籍文獻,而且包含了重要的語言研究與藝術文化價值。蘇州作為吳文化孕育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保留了數以萬計的文化遺產,名城古跡、園林勝景、吳門書畫、昆曲刺繡皆享譽世界,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以蘇州出土墓志為研究語料,一方面可以從內容中窺見蘇州悠久綿長的歷史,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詞語的使用中探得彼時語言使用的實際面貌,有助于辭書的編纂與修訂,并促進漢語史的研究。此前,已有對出土墓志材料進行詞語釋證的部分研究,如金紋漪《南京出土墓志語詞釋證》、劉志生《魏晉南北朝墓志詞語又釋》、周阿根《<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注釋商榷》、葉云露《<漢語大詞典>例證商兌》等。有鑒于此,文章以《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為語料,以《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為參照系,對其中的部分詞語進行釋讀考證,以期完善該書釋文之不足,并期望有裨益于《大詞典》及其他大型語文辭書的編纂修訂。限于篇幅,不一一贅舉,僅擇要者數例。為便尋檢,詞語皆按音序排列先后。
1. 巢棲
北宋嘉祐七年《胡獻卿墓志》:“罷至蘇,慨然有休官之意,謝還章紱,退卜居第,構小閣于西偏,署曰巢樓,陶淵明自謂羲皇上人,公得之矣?!?/p>
“巢樓”費解。復核原拓,拓作“”,即“棲”,為字形相近之誤識?!皸蓖皸??!洱堼愂骤b·木部》:“棲俗,棲正?!薄都崱R韻》“棲棲同”。一般來說,“棲”多見于古籍,而“棲”為當前通行字,故當改為“巢棲”。《大詞典》“巢棲”一詞釋作“隱居”,與文中所傳達的“休官退居得陶淵明之境”意義相符。其后引晉代及清代兩項用例。晉葛洪《抱樸子·嘉遯》:“故堯舜在上,而箕潁有巢棲之客;夏后御世,而窮藪有握耒之賢?!鼻妩S鷟來《題洪秋七游黃山圖》:“紫庭郁千仞,巢棲有其時。”然而,大型語文辭書的引證不僅要溯源,也要說明其發(fā)展流變情況,即應“分三個時期選用引證材料,一是追溯最早用例,二是中古時用例,三是現當代用例”?!洞笤~典》該詞引證缺少近代漢語時期用例,可補宋代蘇州出土墓志。同時期傳世文獻亦有用例。如梅堯臣《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一田廬》:“結廬野田中,其高足以覘。坐臥劣自容,巢棲未嘗厭。”
2. 敕文
唐寶應元年《張萬頃墓志》:“敕曰:卿頻典藩翰,克著政聲。既當寇難之時,乃有忠勤之效。想卿勉力,以副朕懷。冬寒,卿比□平安好。敕文稍廣,略而言之?!?/p>
此處“敕文”對應前文“敕曰”,當與“敕”表同義,指皇帝的詔書。然《大詞典》“敕文”作“帝王詔書”義的例證僅舉明代一例?!赌虾S^音全傳》第二十回:“劉欽來到庵中,仍將圣旨展開……讀罷敕文,善財化作大仙。”孤證且晚出,可據蘇州出土墓志將首證提前至唐代。傳世文獻唐代以后亦多有用例,《舊唐書》卷二〇下《哀帝本紀》:“辛巳,國子監(jiān)奏:‘奉去年十一月五日敕文,應國學每年與諸道等一例解送兩人,今監(jiān)生郭應圖等六十人連狀論訴?!薄稓W陽修集》卷一〇七《論兩制以上罷舉轉運使副省府推判官等狀》:“然亦不是自出意見,皆先檢祖宗故事,請陛下?lián)穸兄?,所以元降敕文,首引國書為言是也?!?/p>
3. 道器
唐永隆二年《法燈法師墓志》:“豈□法輪才轉,道器先摧,以總章二年十月五日遷化于蒲州相好寺,春秋卅有九?!?/p>
此處“道器”意義難解,似不符于《大詞典》釋義,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理解。句中,“法輪”為佛教用語,意指佛語。文意為法師十六歲皈依佛門,三十九歲坐化,初參佛理便不幸殞沒?!暗榔飨却荨庇髦阜◣熤x世,為“道器”義項1“道器為中國哲學的一對基本范疇……道器關系實即抽象道理與具體事物之間的關系問題”之借代,專用于形容佛教僧尼。五代佛教文獻還有用例,《祖堂集》卷十七《正原和尚》:“師靈苗間出,道器混成。”此外,《大詞典》“道器”義項1無例證,當補。隋代傳世文獻亦有用例,可資參考。王通《中說》卷四《周公篇》:“子曰:‘道不足而器有余?!唬骸覇柕榔?。’子曰:‘通變之謂道,執(zhí)方之謂器?!?/p>
4. 膏肓
后梁禎明二年《張儒墓志》:“謂期積善有慶,皇天匪視,倏下小廖,便至膏盲。以禎明二年三月九日終于私第,享年六十有三?!?/p>
“膏盲”不詞,復審原拓,拓作,當為“肓”字。同時,《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便至膏盲”后又脫“之疾”二字,實為“膏肓之疾”?!洞笤~典》收錄“膏肓”一詞,本為古代醫(yī)學術語,語出《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倍蓬A注:“肓,鬲也。心下為膏?!惫湃苏J為“膏肓”為藥力不可達到之處。后便以此代指病情嚴重、難以醫(yī)治,于傳世文獻習見。東漢《前漢高后紀》卷第六:“然太子不遇鵲,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雖醫(yī)和亦不能治矣。”唐《備急千金藥方》卷第八:“行人皮膚中無有常處,久久不治,入人五藏,或在心下,或在膏肓,游走四肢?!痹兜はt(yī)集》“不治已病治未病”:“厥后秦緩達乎此,見晉侯病在膏肓,語之曰不可為也?!?/p>
5. 藁葬
北宋嘉祐七年《胡獻卿墓志》:“始公出銓調,當適遠官,以其親蒿葬于吳,不忍遽去,愿求便鄉(xiāng),得請于上。”
“蒿葬”不詞,復核原拓,拓作“”,即“藁”,“藁葬”為喪葬義詞匯,《大詞典》釋作“草草埋葬”,習見于歷代傳世文獻。如《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冤乘輿之殘酷,軫人神之無狀,載下車以黜喪,揜桐棺之藁葬。”《柳宗元集》唐元和十月《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維唐元和六年八月日,衡州刺史東平呂君卒。爰用十月二十四日,藁葬于江陵之野?!鼻濉稏|山國語·西粵語一》:“先是金堡蒼梧之獄,式耜力救之,堡感其義,上書定南,得以衣冠殮,藁葬兩公,并恤式耜幼子?!?/p>
6. 糧料
北宋嘉祐七年《胡獻卿墓志》:“范文正公以公家甚貧,艱于趨陸,奏改知容州,懇辭不往,復監(jiān)蘇之糧料?!?/p>
《大詞典》“糧料”釋作“唐宋官員的廩祿給養(yǎng)”。后僅引一唐代用例,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請量閑劇留官吏于倉場,勾當要害守捉;少置人數,優(yōu)恤糧料,嚴加把捉。”屬孤證,可補宋代蘇州出土墓志例。該詞亦習見于唐宋時期傳世文獻,并有職官名作“糧料使”,專門監(jiān)察地方糧料。如《韓愈集》卷二十九《董溪墓志》:“兵誅恒州,改度支郎中,攝御史中丞,為糧料使?!薄杜f唐書·禮儀志》:“學生員數多少,所集經業(yè),考試等第,并所供糧料,及學館破壞,要量事修理,各委本司作條件聞奏。務須詳悉,稱朕意焉。”《王安石集》卷九十五《陳君墓志》:“起為比部,監(jiān)泗州糧料,又坐法免。起為虞部,監(jiān)饒州錢監(jiān)?!?/p>
7. 明賢
后梁禎明二年《張儒墓志》:“府君傳習承家,爰自童蒙,使謹靡性,常行施惠,不□資財。吳門之士庶依投,四海之明賢向慕?!?/p>
“吳門士庶”與“四海明賢”相對照,前后成文,明賢即指賢明之士?!洞笤~典》“明賢”條義項2釋作“賢明的人”,后僅引南朝一例,《后漢書·宦者傳序》:“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構害明賢,專樹黨類?!惫伦C,可補蘇州出土墓志。傳世文獻亦多有用例。如《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三:“孤每觀前史,見斯事跡,未嘗不撫掌而笑。嗤彼群迷,明賢所棄。見賢思齊,勿循前弊?!薄洞筇迫厝〗浽娫挕贰靶谐逃龊镄姓咛幍诙保骸按巳涨吧兴蘧?,今朝果遇大明賢。前途若到妖魔處,望顥神通鎮(zhèn)佛前?!?/p>
8. 偶時
唐寶應元年《從感解墓志》:“生雖偶時,才不附命,故念美于后,而余慶在茲?!?/p>
《大詞典》“偶時”條有兩個義項,一作“適應時勢”,一作“逢時”。結合前文“曾祖諱君還,隋睦州參軍。祖諱孝豐,皇洪州豫章縣丞。父諱文哲,皇上柱國。皆策名紫位,壘土崇臺”,可見從氏一門幾代皆高官顯貴,生最逢時,文中“偶時”即“逢時”之意。然《大詞典》此項僅一晉代用例,為孤證。陸機《演連珠》:“是以才換世則俱困,功偶時而并劭。”該詞不僅見于唐代蘇州出土墓志,亦多見于傳世文獻?!赌淆R書·劉祥傳》:“蓋聞懸饑在歲,式羨藜藿之飽;重炎灼體,不念狐白之溫。故才以偶時為劭;道以調俗為尊?!北彼巍独m(xù)世說》卷六:“須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鳳偶時皆瑞圣,潛龍無水謾通神。”《大詞典》可酌情增補。
9. 遷舟
唐寶應元年《從感解墓志》:“名則喻于先覺,祿未階于下位,而乃命取□中□建州□,□尚泊而遷舟,樹猶青而墜葉,不可問也,將誰訴乎?”
據文意,“遷舟、墜葉”皆含衰敗之意,與人死喪葬有關?!洞笤~典》“遷舟”條語出《莊子·大宗師》:“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后被用來比喻出殯安葬的意思?!洞笤~典》例證單引唐蘇颋《夜聞故梓州韋使君明當引紼感而成章》:“里闬寧相杵,朝嘆忽遷舟?!惫伦C,可補唐代蘇州出土墓志。此外,該詞表喪葬義于唐代以外鮮見,當為唐時期新義。
10. 西方
唐永隆二年《法燈法師墓志》:“未登下壽,忽往西方,一超欲界,千載余芳。”
宋紹定元年《朱德志壙銘》:“數年來,忽留意西方教,口誦手披,日為課程,未嘗少替?!?/p>
上文中“西方”皆為佛教用語,指西方凈土,“忽往西方”意指法師寂滅,“西方教”即佛教?!洞笤~典》該義項后引兩處例證。唐杜甫《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重聞西方止觀經,老身古寺風泠泠?!鼻濉栋籽┻z音·玉蜻蜓·追訴》:“那曉你,飄然竟往西方去;害的我,不伶不俐奈如何?!贝肆x鮮見于唐以前傳世文獻,唐時佛教文化鼎盛,當為唐代新義,后亦沿用?!洞笤~典》可補初唐蘇州出土墓志以提前首證時間,亦可據傳世文獻用例酌情增補例證。元末《琵琶記》:“如來本是西方佛,西方佛。卻來東土救人多,救人多?!泵鳌肚迤缴教迷挶尽肪硭摹逗贤淖钟洝罚骸八斯琶玻腥缒蠘O老人星;鶴骨松形,好似西方長壽佛?!?/p>
11. 營窆
北宋嘉祐七年《胡獻卿墓志》:“自是放懷優(yōu)游者幾十年,晚歲尤好老氏清靜無為之說,治家以約素,然聞親戚之貧悴,則出力赒之。族中之喪有不舉者七人,公為營窆,其所為多此類?!?/p>
文中以胡公勤儉治家卻不忘周濟親戚,甚至會為族人們操辦喪事來贊美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品質?!盃I窆”當為喪葬義詞匯,《大詞典》釋作“營造墳塋”?!缎绿茣じ咦婕o》:“癸卯,詔隋帝及其宗室柩在江都者,為營窆,置陵廟,以故宮人守之?!睂俟伦C,可補宋代蘇州出土墓志。傳世文獻亦有用例。《大清世祖體天隆運定統(tǒng)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七》:“徽州民張才遠妻杜氏、年二十七、夫亡。家赤貧。遺親未葬。紡織營窆如禮?!?/p>
12. 執(zhí)禮
唐寶應元年《從感解墓志》:“或七德緯武,或四科典□,或專經執(zhí)秘,或體道全真,孝友若成乎家,節(jié)哀數盡,立乎天性哉!”
“執(zhí)秘”費解,亦不詞。復審原拓,拓片作“”,清晰可見是“禮”字,疑是形近而誤,當為“執(zhí)禮”。《大詞典》“執(zhí)禮”條有兩個義項,一為“贊禮、執(zhí)守禮制”,一為“指對人的禮節(jié)”。依照前后文句式來看,“執(zhí)禮”與“緯武”“全真”當為同一詞性,即動詞,句中“執(zhí)禮”符合《大詞典》義項1釋義,并常見于傳世文獻。《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睗h桓寬《鹽鐵論·崇禮》:“賢良曰:‘昔周公處謙卑士,執(zhí)禮以治天下?!碧瓢拙右住短2┦客跎瓴墒逃返热送啤罚骸澳彻偻跎瓴簩W優(yōu)行茂,飾以詞藻,執(zhí)禮定議,多得其中?!背洞笤~典》以上所引上古及中古漢語例證外,近代漢語時期亦多有用例。如明《甘泉先生續(xù)編大全》卷之二十四:“而子昔之京,因羅江公南都執(zhí)禮弟子。以彼其志,而乃如是,一可哀只!”《嬌紅記》第二出《辭親》:“暫住林園,傳家法詩書執(zhí)禮。幾時得兩兒榮貴,光生門第。”
注 釋:
[1] 金紋漪、周阿根:《南京出土墓志語詞釋證》,《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2] 劉志生:《魏晉南北朝墓志詞語又釋》,《武陵學刊》,2017年第2期。
[3] 周阿根:《<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注釋商榷》,《江海學刊》,2018年第2期。
[4] 葉云露、周阿根:《<漢語大詞典>例證商兌》,《安徽文學》,2018年第7期。
[5] 蘇州博物館編:《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文物出版社,2012年。
[6] 楊超:《簡明實用辭典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
[7] 周阿根:《五代墓志詞匯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8] 復核原拓,《蘇州博物館藏歷代碑志》“范文正公”之“公”實為衍文,當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