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微微
摘 要:對于教學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體現(xiàn)出教學的實用性,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要讓學有所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就要對這一教育觀念進行深層次的把握,從而獲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實用性教育觀念進行最大程度的貫徹,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實用性;教學策略
在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對計算機的使用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計算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范圍,對人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階段進行的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后面的過關考試,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相應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必要的掌握,從而能夠在生活和學習中進行不同程度的應用。很多學生并沒有重視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只是借助于學習進行上網(wǎng)、打游戲或者看電視等等。所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就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針對相應的課程內(nèi)容,展現(xiàn)出相應的實用性。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潛能
信息技術知識相比其他考試科目,對學生來講更有著相應的吸引力,借助于相應的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就要將信息技術的魅力充分展示出來。要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有著相應的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fā),讓學生不要產(chǎn)生畏難情緒,積極主動投入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比如,在“圖文”這部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引導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經(jīng)典的廣告圖片,這些作品就是最好的圖文形式,讓學生盡情進行欣賞之后,詢問學生是否也想做出如此精美的圖片來?;蛘咴诹奶斓倪^程中,如何能夠展示出最好的圖文效果來。只有讓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的魅力,才能積極主動投入到相應的學習中。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之后,就要讓師生之間建立起來和諧的師生關系。古語曰:“親其師,信其道?!敝挥袑⒘己煤椭C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才能讓學生對教師言聽計從,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潛能挖掘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深入分析教材,科學合理計劃教學進度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并不是高考中必須考試的科目,因此每周安排的課時量為1節(jié)或者2節(jié),時間跨度較大,如果根據(jù)課本按部就班進行教學,不但完不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并且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講,沒有較多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將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知識點勾畫出來,主要針對實用性較強的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在每周的學習過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要針對學生生活學習實際,選擇實用性較強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或者兩個知識點即可。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能夠進行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講得太多,太快,表面上來看向學生傳授了較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可是最終讓學生真正明白和掌握的知識點少之又少,反而起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學期所需要學到的實用性和重要性的知識點列出來,讓學生大致了解接下來需要學習的知識,這樣也讓學生有計劃和有目的性地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去探究相應的知識,從而達到實用性較強的學習目的。
三、強化實踐操作,增強知識學習的實用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會向學生傳授較多的理論知識,如果單純將理論知識展示出來,學生了解了較多的理論知識,表面上看來是正確的教學方式,但是對于信息技術這樣的學科來講,如果少卻了實踐操作,學生也無法真正使用信息技術知識。比如,在學習“視頻剪接與視頻切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首先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一下學習思路,跟隨著教師的引導進行相應的知識理論梳理。當學生獲得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針對理論知識進行必要的實踐操作。在進行剪接或者切換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進行教學知識的分享,從而讓學生逐步將理念知識在實踐中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給出一段視頻,展示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能力去檢驗知識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段視頻,嘗試著去剪接和切換,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理解相應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講,他們都非常喜歡實踐操作,但是又沒有耐性去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讓實踐來檢驗理論知識的重要性。
四、開展碎片化教學模式,降低學習要求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知識,可以嘗試著進行相應的操作,但是由于信息技術涉及到太多的理論知識,并且很多的知識點經(jīng)常性進行更新,還得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從而有效掌握重要的知識點,最終才能有效體現(xiàn)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用性。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選擇碎片化教學形式,借助于微視頻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教學,將微視頻與網(wǎng)絡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借助于網(wǎng)絡進行播放,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于打卡的形式進行,如果學生打卡越高,那么代表他平時成績就會較高。為了避免有些學生只看不做,教師可以針對性設置一些課后的題庫,讓學生自主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
單靠課堂上的講解和學校微機室的學習,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后答疑。隨著信息技術展示的逐漸普及,學生家庭基本都有著電腦,或者都使用上了手機等多媒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線上聯(lián)系老師咨詢相應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建立相應的QQ群或者微信群,方便學生有疑問之后能夠及時進行解決。借助這樣的群,可以讓學生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當然,學生在學習中所面臨的問題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有著自己相應的需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借助于各種搜索軟件,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查詢和學習,借助于自主學習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較好的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反思自己的知識學習過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體現(xiàn)出實用性的要求。但是,要明白實用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理解,把握學生的學習實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理念學習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借助于有效的實踐,讓學生去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在課后時間布置相應的信息技術任務,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借助于QQ群或者微信群,或者引導學生借助于搜索軟件去學習相應的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邵帥;基于建構主義的探究式學習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年第6期;
[2] 徐金雷,趙麗;網(wǎng)絡教學模式初探[J].軟件導刊;2016年第4期;
[3] 巫芳??;新課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設計分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