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燕
摘要: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經(jīng)典散文,僅有不足兩百字,卻將三峽之美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巧妙地調(diào)整了季節(jié),寫出了三峽的壯美豪情、秀美雅趣和凄美悲涼,讓意脈更加流暢。
關(guān)鍵詞:酈道元;《三峽》;意脈
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集科學性和文學性為一體,從而使這本書既是科學著作,又成為了寫景散文集。這種審美情致在《三峽》之中尤為突出。
當時南北朝劃江而治,北朝為官的酈道元不曾親歷三峽,這篇文章與其說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不如說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只有寥寥1500余字,卻將三峽之雄豪、秀美、凄寒描畫入木三分,令人讀來心馳神往。這篇文章雖按季節(jié)進行謀篇布局,但并非按“春-夏-秋-冬”的順序,而是先寫“夏”,再寫“春冬”,最后以“秋”結(jié)尾。這是因為酈道元的目的是在結(jié)構(gòu)上以情緒的有序性(意脈,即文脈)為綱領(lǐng)來展開山水之美。
1 三峽之壯美豪情
文章起筆寫山之雄偉?!白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睜I造了一幅雄渾的畫面,兩岸七百里全是山,綿延不絕,空間上的縱深極邈遠?!爸貛r疊嶂,隱天蔽日”仰觀兩岸之山,高峻險拔,畫面從橫向轉(zhuǎn)為縱向?!白苑峭の缫狗?,不見曦月?!边@句又從側(cè)面寫出山之高之險之綿延。開篇一段僅33字就勾勒出山之險峻雄偉,畫面縱橫,大開大闔,令人神馳目眩。
第二段寫水之險豪。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調(diào)整了季節(jié)的順序,先寫夏水水勢洶涌、浩大奔放。這段正是承接上文山之險峻而來。正是因為江岸狹窄而高峻,江水才容易暴漲。山之險為水之豪做了鋪墊,文章的意脈更加暢通。山之峻與水之急相互呼應(yīng),三峽之險之偉便躍然紙上?!半m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笨鋸埖氖址▽懗鱿乃?。
2 三峽之秀美雅趣
第三段作者沒有順勢寫秋,而是將春冬合在一起,“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成了一幅秀美的圖畫。色彩洗練,“素湍”水淺且急才“白”,“綠潭”水深且靜才“綠”。一動一靜,水的兩種態(tài)勢僅八字即描摹殆盡?!敖^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兩句依然一動一靜。此畫面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靜景看似靜,其實有動意;動靜看似在動,實則有靜意。懸泉瀑布近看在動,遠看則為靜。
綠潭、絕巘、懸泉瀑布又形成了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循環(huán)順序。素湍和懸泉瀑布也是因為山高才形成,飛奔而下的水,卻形成了一汪綠潭,潭水靜靜倒映著兩岸的絕巘與怪柏,這是極富審美意趣的,頗有些禪意。
和前文壯美相比,此段則是秀美,而在情調(diào)上,是凝神的欣賞,是物我兩忘的快慰,豪邁的情調(diào)一變而為雅致。
3 三峽之凄美悲涼
寫完夏春冬,“晴初霜旦”點明季節(jié)為秋?!俺S懈咴抽L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蹦耢o聽,三峽猿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聲音凄異,在這空蕩蕩的山谷上回響,讓人聞之落淚。最后兩句不再寫直接感受,而是引漁者歌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些貧苦的漁民在三峽險峻湍急的江流中打漁捕撈,勉力維持生活,對于旅行者來說,三峽之險奇讓人稱嘆,但是對于這些漁民來說,每天的生活都充斥著無盡的危險。樂府詩集晉詩有漁民的歌謠:
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滟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滟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漁者歌聲之悲戚,令人聞之淚下,令三峽之景蒙上了凄迷、凄美之色。
酈道元雖未親歷三峽,卻寫得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在寫《水經(jīng)注》時,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資料達437種之多,且他深受魏晉時期山水詩的影響。自酈道元《三峽》后,后世寫三峽總脫不開其影子,哪怕像李白之高才也不得不化用其中的語句。明人張岱更是對酈道元的藝術(shù)成就給與了高度評價“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袁中郎。”
參考文獻:
[1] 孫紹振.三峽形象現(xiàn)代化的千年歷程——從酈道元到劉白羽、樓肇明、南帆、余秋雨[J].名作欣賞,2013(09).
[2] 楊仁力,商韻.融主體于客體,寓文學于科學[J].黔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12).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二中中鐵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