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易安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崔巒老師也曾說:“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遍喿x教學課堂,不能只一講到底,一探到底,一議到底。語文教師需創(chuàng)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氛圍,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動眼,動口,動手,動心,動腦,在自主揣摩、感受、領悟中實現“自我閱讀”。以我講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通過“三悟”讓孩子踐行“獨特體驗”,效果較好。
一、音樂渲染——“心”悟
語文與音樂有著天然的關系,都作用于心靈。閱讀教學中,可在必要的時候借助媒體播放適當的音樂,利用背景音樂的烘托,根據音樂節(jié)奏的高低起伏,或歡快,或悲傷,有效地渲染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使孩子從內心深處進入課文的思想情感中。
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與子》時,老師用音樂渲染氣氛,讓孩子“心”悟的教學片段:
上課開始播放傷感音樂——《神秘園之歌》。
教師合著音樂深情訴說: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0級大地震,造成8萬余人遇難。1994年,美國洛杉機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鐘時間內,有30萬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使人類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種力量卻能感天動地。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1994年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現場,去感受一對父子在地震中演繹的動人故事——《地震中的父與子》。
板書課題。
二、情景表演——“體”悟
在閱讀教學中,讓孩子與作者或主人公產生共鳴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與作者或主人公有同等的經歷和感受。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還原文本,讓孩子在角色扮演、角色擔當、角色體驗中,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設身處地體驗情感。
《地震中的父與子》五至十二自然段寫的是人們不斷勸父親不要挖掘,而父親沒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復回答著同樣的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教師教學時可以抓住父親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采用情境表演方法讓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悲痛、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的復雜心情,使學生在自悟中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教學片段如下。
師:孩子們,請在5至12段中找到3句描寫父親語言的句子。(點學生回答)
生:“誰愿意幫助我?”
生:“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生:“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分別有哪些人前來勸告?
生: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
師:人物都找到了,我們來表演表演。
生準備。
生1飾阿曼達父親,生2飾一位孩子父親,生3飾一位孩子母親,生4飾好心人2人,生5飾消防隊員,生6飾警察。
表演開始。
生1(上場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地大哭,到教室一角做挖掘動作)
生2(急匆匆地上場,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
生3(急匆匆地上場,痛哭并大喊):“我的女兒!”(哭喊過后,絕望離開樣)
生4(兩人上場拉住生1):“太晚了,沒有希望了?!?/p>
生1(雙眼直直地看著兩人):“誰愿意幫助我?”
生1繼續(xù)埋頭接著挖。
生5(消防隊員上場擋住生1,厲聲):“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p>
生1(傻傻地):“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生6(警察走上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p>
生1(傻傻地):“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當有好心人上前來勸阻你,你直直地望著這些好心人,懇求道——
生(齊讀):誰愿意幫助我?
師:當消防隊長走到你的面前阻擋,請你離開。你急切地問——
生(齊讀):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當警察走過來要你馬上回家,你生氣又堅定地問——
生(齊讀):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三、留白想象——“腦”悟
高明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喚起孩子的想象,讓文字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印刻在孩子的頭腦中。
《地震中的父與子》有許多“留白”處,例如文中寫到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并沒有寫在36小時中父親遇到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也沒有寫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補充說出留白部分,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教學片段如下。
師:到處都是血跡,從頭到腳,這就是父親。當你想到這些時,你可能會問,父親是怎么變成這樣的?在這36個小時發(fā)生了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請閉上眼睛想一想。(引導想象)
……
生:他挖到沙礫時手會被扎破。
生:到處都是小孩的尸體。
師:當父親在挖出一具尸體的一剎那,他會想什么?
生:這會不會是我兒子呀!
師:他會怎樣?
生:渾身冰涼。
生:渾身發(fā)抖。
師:對,不是我的兒子,不是我的阿曼達,我的阿曼達還在等我,于是抹掉眼角的淚光繼續(xù)挖,這位父親就是這樣,不斷地在痛苦煎熬中繼續(xù)挖。
……
師:假如現在你就是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會聽到阿曼達說什么?(引導想象)
生: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
生: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
生:因為他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他總會和我在一起。
……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州區(qū)敦好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