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欣怡
鏡子們?nèi)粘I钪杏脕碚彰婧屠砣莸挠镁???脊刨Y料表明,我國已有4000多年的銅鏡使用歷史。它始于金石并用時期,興于戰(zhàn)國,盛于漢唐。尤其是唐代,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在生產(chǎn)技術(shù)、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輝煌成就。由于瓷器、漆器的興起和普遍使用,唐代的銅器制造業(yè)并不興盛,但是銅鏡卻異軍突起,成為唐代遠超前代的手工藝品。
出土和傳世的唐代銅鏡繁多,它們一改舊時拘謹、呆板的形式,裝飾內(nèi)容的取材也更加貼近生活。唐代銅鏡構(gòu)圖自由奔放,線條刻畫流暢,出現(xiàn)了百花爭艷的局面,達到了我國古代銅鏡藝術(shù)的巔峰,其中的人物故事鏡將大唐盛世社會升平的繁榮景象很直觀地展示給世人。
下面為大家介紹我館館藏的一面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故事銅鏡——“三樂”鏡,又名“孔夫子問日答鏡”或“榮啟奇鏡”。
這面銅鏡,1983年采集于靈寶。它直徑13厘米,緣高0.5厘米,呈八瓣葵花形。鏡正面微凸,背面有圓鈕。鈕上方有一長方形框,內(nèi)有縱向三行九字銘文,自右至左為“孔夫子問日答榮啟奇。”鏡鈕左側(cè)為孔夫子,他頭戴高冠,身著寬袖長袍,溫文儒雅,右手持杖,左手指向前方,似在發(fā)問。鏡鈕右側(cè)為榮啟奇,他身穿鹿裘,頭部微側(cè),左手持琴,右臂揚起,顯得飄逸灑脫,好似在唱歌跳舞。鏡鈕下方有一株柳樹,枝葉下垂。整幅圖畫面明朗,線條簡潔,工藝考究,充滿著生活氣息,烘托出濃厚的藝術(shù)魅力,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史學(xué)研究價值。此鏡鑄造考究,形態(tài)美觀,題材新穎獨特,線條流暢自然,人物造型生動逼真,畫面感極強。
“三樂”的題材取自《列子·天瑞》中孔子游泰山的一段寓言故事。相傳,有一次孔子游泰山時,不期在途中遇到了榮啟奇。只見他穿著破舊的鹿皮衣服,腰上系著粗糙的繩索,但與裝扮反差極大的是,他一邊彈琴,一邊唱歌跳舞,顯得十分快活??追蜃硬唤O聛韱柕溃骸袄舷壬?,您為何如此高興?”榮啟奇很自豪地告訴他人生最為得意的三件樂事:“您看,天地萬物間,以人為貴,我有幸為人,這是第一樂;在人當(dāng)中,男女有別,男尊女卑,以男為貴,我又是男人,這是第二樂;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活了九十多歲,這是第三樂啊!”故事中講述的是“三樂”之事,因此這面銅鏡被稱為“三樂”鏡。
鏡中的故事彌漫著濃厚的樂于天命,寄情自然的思想,具有濃郁的道家氣息。在道教盛行的唐代,這則故事廣為流傳,榮啟奇成為無數(shù)修仙求道之人效仿的榜樣。制鏡工匠將這一題材在銅鏡上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反映出當(dāng)時人們的精神向往和思想追求,即希望過上那種恬淡自然、安定知足的生活,也就是我們現(xiàn)代人常說的知足常樂吧!
千年的歲月早已為銅鏡增添了斑斕的色彩,生命的更迭也讓無數(shù)青春的容顏消失。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當(dāng)今社會,不知“三樂”鏡的故事會給世人帶來什么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