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袁慶
子貢曾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他:“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笨梢?,無論處在什么位置,都應做出體現(xiàn)自己位置的行為,而不是迷失了自我,喪失了本心。
許多人一旦獲得了令人艷羨的位置,便夸夸其談,滿腔熱血。高位因其所攜帶的權力和名望而備受人們歡迎,但它附帶的責任,常常被人們忽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擅つ孔非蟆懊薄拔弧保粸榘傩崭蓪嵤?,便會耽于享樂,浸于攀比,拘于虛浮,最終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迷失自我。寧愿如曾參,面對“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為上卿”的誘惑,力辭不就,安于其位,以“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tài)度,專心向學,心無旁騖,最終得孔子之道。
現(xiàn)實沒有令曾參們改變初心,他們依然堅守自己的位置,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孔子身在困厄的生活中,從不怨天尤人,布衣粗食,安貧樂道。即使“草盛豆苗稀”,陶潛也不愿重返仕途,最終饑寒交迫,疾病纏身而死。他們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亦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而是握瑾懷瑜,獨守察察之身。相反,那些愛自我標榜的人,蠅營狗茍,靈魂只能蜷縮于地下。
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所處的位置不滿,想要改變。但改變談何容易?孔子主張“高蹈入世”,他不甘處江湖之遠,欲改造無道的天下,可現(xiàn)實是殘酷的。道不行則隱,他不屑為利出賣人格,不愿與無道之君同流合污、屈身降志,只好乘桴浮于海。陶潛幾番出仕入仕之后,回歸園田,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平靜生活,但在悠然自得背后,是他“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的無奈與憂憤。然而人生短暫,我們不如像蘇東坡一樣,樂觀看待人生,快樂行事,一旦有機會也可以積極入世,何樂而不為呢!
一言以蔽之,無論身居何位,都應不亂于心,不困于情,無怍于天,無愧于人,以鐵肩擔起雷霆萬鈞之擊,以澄明之心撥云嵐見日出。
(指導教師 ? 吳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