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10月14日,年僅25歲的韓國著名女星崔雪莉在家中自殺身亡,這一突發(fā)性消息震驚全網(wǎng)。據(jù)悉,崔雪莉生前患有嚴重抑郁癥。
“我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布娃娃,有一個用來縫補自己的針線包,可是有一天我卻找不到它了……”最近,一位年輕抑郁癥患者通過漫畫分享了自己經(jīng)過治療康復的故事,打動許多人。
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個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失眠癥等精神心理類疾病,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而且很多精神障礙疾病都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如果能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就會大大降低最終發(fā)病的風險。由此可見,青少年科學預防“心靈感冒”十分必要。就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陳祉妍教授。
記者:目前未成年人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陳祉妍:應該說大部分成年期的心理疾病,在未成年人中都有出現(xiàn),比如抑郁這種最常見的心理疾病的主要發(fā)生和發(fā)展階段就是青少年期。當然,有一些抑郁癥的診斷和充分表現(xiàn)是在更晚的時候。對于小學和幼兒階段,人們可能了解較多的心理問題是自閉癥、多動癥,了解相對較少的是“讀寫困難”,有一些研究把它叫作“閱讀障礙”。實際上,“讀寫困難”包括閱讀和書寫兩個方面,甚至有一些不僅僅是對語文、語言的,也包括對其他人類特有符號(如對數(shù)學、數(shù)字方面)的困難。它的發(fā)生率其實比自閉癥、多動癥要高很多,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一二年級有10%左右的發(fā)生率。
貫穿各個年齡段,總體來說最常見的問題是情緒障礙,也就是抑郁癥和焦慮癥。事實上,焦慮比抑郁更加多發(fā),但普遍來講,不僅在國內,也包括其他國家,人們對于焦慮并不是那么重視,不認為它是一種疾病。很多人會認為焦慮是壓力帶來的,當壓力減小時,它可能就會消失。由于抑郁是跟自殺關聯(lián)比較密切的一種心理疾病,抑郁癥患者的自殺風險遠遠高于普通人群,因而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實際上真達到臨床診斷程度的,在人群中的比例很低,應該是個位數(shù)??墒俏覀冇袝r候會看到一些調研報告說,我國青少年百分之幾十有抑郁問題,實際上它指的是抑郁的情緒,還沒有達到臨床診斷的程度。
記者:對于輕度抑郁,如何進行自我調節(jié)呢?
陳祉妍:掌握一些科學的預防和應對方法,對抑郁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要維持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盡量保持睡眠和飲食規(guī)律,以及基本的自理,比如早晨起來要刷牙、洗臉,這看似是生活小節(jié),但如果一個人抑郁情緒逐漸加重,就會在生活節(jié)律上越來越混亂、松弛,這反過來會加強他的自我貶低。
第二,不要放棄任何挑戰(zhàn)和做事情的機會。放棄自己,這是人在抑郁狀態(tài)下特別容易出現(xiàn)的行為,會加重抑郁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要給自己更多的鼓勵,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原定該做的一些事情,還是盡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能會打破他所沉浸的悲觀情緒。
第三,通過運動進行自我調節(jié)。運動會令大腦分泌多巴胺,是比藥物更加安全健康的抗抑郁方式。很多研究證明,規(guī)律性的運動或者哪怕是一次運動,都能夠對抑郁、焦慮起到預防和緩解的作用。
第四,盡可能利用各種人際關系的支持。多跟更能傾聽自己苦惱和理解自己的親人朋友在一起。如果原來常有一些社交活動,盡管現(xiàn)在不再那么有樂趣,仍要盡量保持。如果這些還不夠,應該考慮及早尋求專業(yè)人員的支持,可以找心理老師以及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精神專科醫(yī)院和綜合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門診。如果說出門都有困難,還有一些便捷的方式可選擇,比如熱線電話,網(wǎng)絡上也有一些心理咨詢平臺和自助的程序。
記者:哪些因素會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抑郁情緒?
陳祉妍:對于抑郁的發(fā)生,遺傳和環(huán)境都有一些“貢獻”,但遺傳的影響并不是太大。我們有時候會發(fā)現(xiàn),如果家長中一方有抑郁傾向,孩子就可能有更高的抑郁風險,這不僅是遺傳基因的影響,還因為所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如果家長本身比較悲觀,這種思維方式就會傳遞給孩子,如果家長對自己非??量?,這種高要求也會傳遞給孩子。
此外,生活事件的打擊也是誘發(fā)抑郁的一個因素。它可能不是根源,因為我們不同的人經(jīng)歷同樣的生活事件,反應是不一樣的,但有些事情是比較典型可以誘發(fā)抑郁的,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際層面,一類是學業(yè)、事業(yè)層面。人際層面,比如說親密關系的破裂,這個主要指的是戀愛或婚姻一類的關系,我們以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戀愛相對不穩(wěn)定,失戀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抑郁癥狀。還有一些人對學業(yè)、事業(yè)更敏感,比如青少年經(jīng)歷學業(yè)的失敗,也會誘發(fā)抑郁。
記者:青少年患抑郁癥的早期表現(xiàn)有哪些?
陳祉妍:確切地說,應該是抑郁的典型表現(xiàn),其核心是情緒低落和自我評價低。如果一個青少年的自我評價一貫低于實際狀況,那么他其實是有一定抑郁風險的,在遇到較大打擊時,相對會更脆弱。
抑郁還有一些非典型表現(xiàn),如行為上變得懶惰、怠惰,一點小事情就很容易引發(fā)他的暴脾氣,這些也可能是抑郁的征兆。另外,抑郁容易使人對很多事情有負面的看法,表現(xiàn)在人際關系上,就會覺得孤獨,缺乏支持,不受人喜歡。
記者:作為家長和老師,該如何科學預防并應對孩子的心理問題?
陳祉妍:如果發(fā)覺孩子有可能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首要的就是去判斷,尋找專業(yè)資源去診斷孩子抑郁的嚴重程度,特別要判斷的是有沒有自殺的風險。生活中我們確實會聽說這樣一些慘痛的案例——孩子很可能是有抑郁癥的,但家長和老師都不知情,因此被忽視,直到出現(xiàn)了自殺的事件,家長和老師才感到震驚,當然也造成了莫大的遺憾。因為抑郁是以主觀體驗為主的,有的孩子并沒有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表現(xiàn)出來,所以心理疾病的早期篩查是非常必要的。
家長和老師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不太一樣。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養(yǎng),了解抑郁癥的癥狀、識別、預防以及治療,并能夠鼓勵和配合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及其家庭去尋求更多的專業(yè)幫助。在工作和課堂管理中,適度去體諒孩子由于抑郁而出現(xiàn)的一些困難,過度地放縱不管和一成不變的嚴格要求都是不妥的。
家長是與孩子關聯(lián)極為緊密的,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因為與有抑郁問題的孩子相對應的可能是家長對于孩子有某種較高的嚴厲要求,或者和孩子的溝通不足。所以,家長要調控自己的心態(tài),學習更多溝通的知識,包括用怎樣的方式對孩子表達支持才是真正的支持,而不是用為孩子做點什么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內疚。家長同樣需要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問題的知識,懂得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甚至有情緒問題的家長應該先去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