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清
摘要:本文闡述的是讓美術走出課堂,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快樂的收獲知識,在快樂中調(diào)動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活起來。用快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感覺學習美術是件容易快樂的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質(zhì),并為美化校園的環(huán)境和社會出一份力,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關鍵詞:快樂學習;開放美術課堂;學校資源
美術的開放性,使得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更緊密,開放美術課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制定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美術教學效果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我注重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結合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使美術課堂成為個性化,藝術化,開放性的環(huán)境,給學生創(chuàng)作的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1 走出教室開放孩子的創(chuàng)作空間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教學方法,如果我們根據(jù)不同的課型選擇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要想讓學生的作品有著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就應該大膽的帶學生走出教室,去擁抱大自然貼近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情。在上《風箏風箏飛上天》時,我不再是坐在教室中讓學生欣賞一張張風箏的圖片,講述著放風箏的動作,而是我先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在白色風箏紙上為自己描繪出一副獨一無二的畫,然后完成風箏的制作。第二次美術課我讓學生帶上風箏,在操場上真正的放起自己制作的風箏,看著有的同學捧著風箏準備放飛,有的同學拿著風箏滿操場的跑,他們那股高興勁兒能夠感染到所有的人,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此時我也關注到有的同學很焦急的看著我對我說:“我的風箏紙不小心撕破了、我的風箏架子纏不牢、我的忘帶了……”看著他們用羨慕的目光投向正在放飛著風箏的孩子們,我并沒有指責,而是毫不猶豫的叫上孩子們拿起畫本,去操場上畫下同學們放風箏的樣子,他們無比高興的跑出教室,不一會兒就認真的畫起同學們放風箏的樣子,同學們興奮的喊我:“老師快來,看我畫的怎么樣?”場面非常熱鬧,而我忙于指導學生們風箏的造型和人物的動態(tài),有了這些生活情節(jié),課堂的教學才增加了趣味性,給學生們的心理空間和活動空間,注入了快樂和新鮮。
我們必須精心營造寬容、民主的教學氛圍,開放課堂教學適當拓展教學空間和方法,學生們樂于學,才有了富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作,課堂煥發(fā)出無限生命的活力。良好的教育氛圍有助于開發(fā)和擴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也有利于個體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搖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自主學習與活動的需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 又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學生,不能善“優(yōu)”厭“差”。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表揚、贊美都會使他們感到欣喜。他們一旦嘗到了勝利的喜悅,就會使之產(chǎn)生一種向上的活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句“有進步”“你真行”都是對學生心理的滿足,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地探索知識,產(chǎn)生良好的興趣。
(風箏風箏飛上天圖1、圖2)
2 開辟校園環(huán)境,展示學生才藝
新課標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學校中有許多條件性資源,比如:黑板報、宣傳欄、墻面、鏡框以及各種設施設備,如何合理開發(fā)利用校園內(nèi)的條件資源,展示學生們的才藝,美化校園環(huán)境?
在一次學?;顒又?,我瞄準了學校地面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窨井蓋,在網(wǎng)絡上我也曾看到了許多創(chuàng)意的窨井蓋畫,為什么不讓學生有這個機會把學校的窨井蓋也變一副模樣呢?于是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采購了一些繪畫材料,讓保潔員把窨井蓋洗刷干凈。在班級中自愿報名原則組建了二十多人的隊伍,讓他們互相合作各負其責設計畫稿找資料,通過小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確定畫稿。利用放學和雙休日時間進行繪制。其中有一組成員分到的地方比較特殊,這里有一連串的井蓋,間距不大,數(shù)量又多。他們討論的方案也有兩種,一是每人負責一塊去畫,二是把它作為整體去畫。由于時間的限制他們決定當整體來畫會更加合適,于是他們設計出了一輛十分美觀可愛火車。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們將這不起眼的井蓋都變成了一幅幅地面上的畫,學校的地面也散發(fā)出藝術氣息,頓時成了校園中一道亮麗風景,學生和老師經(jīng)過時都會駐足欣賞。
利用學校條件資源,讓學生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營造了良好校園美術教學環(huán)境。這就像杜威指出的,貫徹“從做中學”的原則,我們老師要學會放手,做學生的好助手,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體驗會更加的豐富。
(井蓋畫圖1、圖2)
圖1 圖2
3 開拓美術資源,愛的教育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薄睹佬g課程標準》還指出:教師要運用自然資源進行美術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
學校綠化正在改造,石頭資源豐富,我組織學生到校園里一起找石頭,一起搬石頭一起畫石頭畫,學生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力,依石頭的形而畫,創(chuàng)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
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的易拉罐,我在想能不能作為美術教學資源利用起來呢?我通過查找資料,開設了金屬繪畫,讓學生收集各種鋁制易拉罐,處理易拉罐,繪制易拉罐,做出了許多賞心悅目的作品。
在學校的藝術節(jié)上學生的作品一一亮相,得到師生的好評,同時還舉辦義賣活動,學生的這些作品義賣出去,籌到的善款捐助給敬老院,使美育升華成愛的教育。
讓美術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讓學生快樂的有效的學習美術,是美術教學的大課題,是作為美術老師永遠要做的功課,也是我為之努力的方向。
(石頭畫圖1、圖2、圖3)
圖1 圖2 圖3
參考文獻:
[1] 周宇.新時期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探究[J].校外美術教育,2009(05).
[2] 沈金龍.美術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