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蘭
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糞便合膿血、已進食而未消化食物、脫落的黏膜或是攤液稱為腹瀉。持續(xù)性腹瀉是指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或者是間歇期2-3個月。在種類上持續(xù)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指的是病程在兩個月之間的腹瀉,慢性腹瀉指的是在4周之內的復發(fā)性腹瀉?;颊咴诔霈F腹瀉的同時常常會伴隨有肛周不適感、排便失禁、排便緊迫等癥狀。正常人排便為一天一次,個別為兩天到三天一次或者一天兩到三次,糞便形狀正常,平均每日每人排便量為150g到200g之間,糞便含水分50%-80%。
要了解怎么應對持續(xù)腹瀉,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持續(xù)腹瀉的原因。可能出現持續(xù)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引起急性腹瀉的原因分為急性腸道疾病、急性中毒、全身性疾病三種,其中急性腸道疾病又可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腸道感染、急性腸寄生蟲病,其中細菌性食物中毒又可細分為:①肉毒中毒;②真菌性食物中毒;③沙門菌屬性食物中毒;④變形桿菌性食物中毒;⑤金黃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腸道感染又可細分為:①白色念珠菌性腸炎;②霍亂;③病毒性腸炎;④急性細菌性痢疾;⑤空腸彎曲菌性腸炎;⑥假膜性腸炎。其中急性腸寄生蟲病可分為三種:①急性吸血蟲??;②人芽囊原蟲病;③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中毒可分為動物類急性中毒、植物類急性中毒、藥物刺激以及毒性反應、化學毒劑急性中毒。全身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有尿毒癥、急性全身性感染、甲狀腺危象、過敏性紫癜等。
慢性腹瀉病可以分為消化系疾病、全身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三種,其中消化系疾病可分為腸源性慢性腹瀉、胃源性慢性腹瀉、胰源性慢性腹瀉以及肝、膽道疾病所致的慢性腹瀉,其中腸源性慢性腹瀉可細分為:①慢性腸道細菌感染性疾病,包括有盲板綜合征、慢性細菌性痢疾、腸道菌群失調、潰瘍型腸結核四種;②腸寄生蟲病,包括有腸鞭毛蟲病、腸道蠕蟲病、慢性血吸?。虎垩仔阅c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兩種;④腸腫瘤,如結腸癌惡性淋巴瘤;⑤腸消化吸收不良,如發(fā)酵性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綜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可以分為硬皮病、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糙皮病、尿毒癥、藥物及食物過敏性慢性腹瀉、免疫球蛋白A重鏈病、低丙種球蛋白血癥。其中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可以分為:①甲狀腺功能亢進癥;②糖尿病性腸??;③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④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⑤水電解質平衡失常。在功能性疾病中,通常分為神經功能性腹瀉和結腸激惹綜合征兩種。
在應對持續(xù)腹瀉上,首先要從個人飲食做起?;颊咭鶕€人飲食喜好在醫(yī)師指導下制定出腹瀉期食譜,將禁食食物進行標記,在初期的腹瀉時患者要增加進食流食的比重,比如米粥、去油肉湯、杏仁霜、稀藕粉等,待腹瀉情況稍好再增加半流食的比重,需要減少進食含纖維的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會起到潤腸通便,加速胃的蠕動,促進排便的效果。注意增加攝入蛋白質,減少攝入高糖分食物,少食用辛辣食物,禁止飲酒,對攝入脂量及攝入鹽量要做到嚴格把控,每日三餐食用適量食物,不可飽和,早餐應該進食麥制面包、窩頭、雞蛋和牛奶;午餐應進食瘦肉、蔬菜、適量米飯、少量魚蝦排骨等;晚餐應食用少量饅頭和蔬菜。注意增加豆制品的攝入,多食五谷雜糧,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進食蔬菜需要是含纖維量低的蔬菜,如絲瓜、茄子、冬瓜、土豆、南瓜、胡蘿卜,注意均需去皮煮熟后食用。嚴格控制甘蔗等高糖含量水果。在腹瀉期,需要注意禁止進食各種粗糧、核桃、杏仁等堅果,不可進食生的水果及蔬菜。有些患者理解有誤區(qū),認為腹瀉期越是易消化的食物越好,其實不然,不要食用韭菜、芹菜等高纖維含量食物。除此之外,注意不可食用油條等油炸食物,多以煮、悶、蒸的方式烹調。進食食物溫度要控制在適宜的溫度,不可過熱或是過涼,涼的食物會引起腸胃的蠕動加劇腹瀉?;颊呙咳沼涗浭秤们闆r并由醫(yī)護人員進行查看,患者不可由著性子飲食。
生活習慣要規(guī)律,平時要學會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睡眠,這樣對緩解腹瀉有著很好的作用。住院區(qū)間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在醫(yī)師允許的情況下在病房擺放盆栽、花卉,從而保持自己心情愉悅。告知家屬以及護理人員要盡量營造出一種安靜的氛圍,晚上營造出一個盡量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注意自身身體的變化,若有身體不適或出現嚴重的相關癥狀要尋求醫(yī)師幫助?;颊咝枰裱t(yī)囑服藥,定期到醫(yī)院進行檢查。我們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適當慢跑、健身,并且注意不可過度,從而增強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梢酝ㄟ^自己尋找持續(xù)腹瀉相關知識或是尋問醫(yī)師,自己要清楚其影響因素、治療方法、治療預期效果,從而培養(yǎng)出自己對治療的信心,使自己心中有底。
應對持續(xù)腹瀉要從生活做起,平時生活中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保持樂觀的心情,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好自我護理,以一種平和的,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要遵從醫(yī)囑,根據醫(yī)囑定時服藥,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注意加強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漸漸的,腹瀉便會逐漸減少直至消除。